中国农村孩子上学大多数家长不关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农村老师怎么办?

天道酬勤44800875


现在的教师行业根本没有以前的好了,虽然说以前的打骂体罚学生不对,但是现在的素质教育真的对孩子好吗?

我是94年的,我记得当初我上学的时候,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就是素质教育,然后学生犯错了,老师批评了几句,居然要和老师打架,老师没有办法,那你说怎么办?

所以说素质教育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一样,不是说所有的人讲道理,都讲通的。如果老师没有一点点威严 学生都根本不怕,根本在心里面就没有这个老师根本不懂什么叫尊师重道。

现在大多数老师的态度观念就是,我把知识在课堂上教给了你,如果学得会就学学,不会就没办法,我也不可能去想其他的办法去帮助你,学习是要靠自己的。因为现在的孩子现在的家长都太矫情了,老师根本没办法管,动不动动不动就是要投诉,要什么老师都成了一个,人人自危的行业了。


电视剧片断


时代在发展,但是,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却在不断的扩大,“寒门再难出贵子”并不是危言耸听!


原来农村学子靠着吃苦耐劳,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现在农村的经济生活稍微好了,农民的目光却变得短浅了,孩子变得娇生惯养了。而与此同时,城市职工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父母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再难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了。

这种情况下,作为农村的老师也是非常无奈。所以,老师不要强求自己,您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很多事情,您改变不了,如果强求,就会让自己陷入苦恼和焦虑。这时候,您要改变目标,成绩不是教育的唯一标准,能成才愿成才的,您尽力帮他成才,不能成才的,您尽力帮他成人,如果做到这些,您就无愧于教师这个行业,就能算作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赢在高三


我不知道题主是中国哪个地方的农村,做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可以负责的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我教的那么多届学生的家长大多数对孩子的学习很关注,尽管方法或者不同,但是他们的内心也很渴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能够很好。

回归正题,如果遇到了题主所说的情况怎么办?

作为一名农村老师,力量很有限,因为很多学生家长不在学生身边,或者因为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或者家长学业水平太低。所以别把太多希望寄托在家长身上,我们毕竟和城镇学校不同

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农村学校学生少,班额也小,一个班级有二三十个学生就是大班了,有许多班级是个位数的学生,那么这就为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带来了便利:人少易管理。根据情况设立学习小组,进行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评比,可以每天,每节课的进行,并且隔一段时间进行一个总结,说直白一点就是把考试小型化,时间间隔短暂化,奖励微小化,小学生是很容易被教师的方向带动的。当班级的学习风气形成之时,就是你轻松收获成果之日。


最后想说的是,名师们的课堂教学可以去学习,但是课堂的教学管理却学不来,他们没有从农村小班教育出发设计过课堂,而教学管理则是决定教学成绩的关键。

祝好运,多自己总结,摸索!


鑫鼎赛亚


首先农村孩子上学不是家长不关注,而是没有时间或者是没有能力。

一、现在农村很多孩子的家长都是外出务工人员,都是常年不在家,所以现在中国留守儿童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在农村。家长和孩子常年都不能一起生活,那别说关注孩子得学习也是了,也是没有办法的。

二、现在农村的家长,大都是没有文化的多。初中毕业的都很少,大部分都是小学文化,甚至有的都没上过学。所以能力有限,想关注自己孩子得学习,真实太难了。

所以农村孩子的学习现在主要还是学校的教育,很多农村家长,是不会教育孩子的,要么打,要么就骂,根本就不知道重点在哪。所以农村老师的责任就打一些。

其实老师和孩子之间除了师生关系,我觉得最主要还是得建立起朋友的关系,不要让孩子见了老师就怕,要让孩子把老师当做朋友。更不能让孩子觉得和老师之间有上下级的关系,这样教育起孩子来会很好。孩子对老师也会很信任,在老师面前也不会有太多的负担。


时光凝结成悲伤


我认为每个家长都会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吧,这就好比是种庄稼,每天浇水浇肥的就不想看看收成吗?其实,我认为家长们不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是因为他们太忙了,每天脑子里想的就是怎么挣钱,怎样贴补家里,怎样能够养活父母和孩子。

人们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城市里,孩子的成绩问题就是家长们讨论的重要话题,可是在农村里,家长们的话题重点就不是孩子们的学习了。

孩子的学习不好,家长不关注,老师怎么办?

这就需要老师多下功夫了,其实老师一定要做饭尽自己的本分。其实有些时候,农村的教师不像城里的教师,家长群里一吆喝,群里的家长都收到收到的。就像我妹妹,寒假里每天的作业都要发在群里,晨读的视频也要发在群里。可是农村里的老师这方面就会力不从心。


说到头,孩子们学习是为了什么,说白了就是长见识,我们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走出大山,走出农村告诉他们外面的一切都很精彩就够了。你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帮助,成就!


青葱校园


这个问题说出了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农村年轻夫妻外出打工,孩纸就由爷爷奶奶照顾,这样子必然是溺爱更多,管教没有父母那么严格,因此完成学习成绩差也很正常。面对如此,农村老师单方面发力,不能解决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只能家庭,教师同时发力。



首先老师可以和爷爷奶奶做好沟通,将学生成绩经常进行反馈,相信爷爷奶奶也不会坐视不管,因此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展示外出打工的一些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父母的不容易,自己不学习对不起父母,进而激化孩纸的内在动力。

第三老师可以建立微信群要求群内必须有孩纸的父母加入,并将孩纸的情况远距离告知父母,进而发现问题,让父母从家庭方面施加压力。

总而言之必须得学校家庭同时发力。


机械星期8


不可否认,“读书无用论”在农村仍有很大市场。

九十年代前,“学而优”的农村孩子有机会“跳龙门”,成为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那时候,认真读书,被认为是阶层流动的最好通道。

而随着市场经济时代到来,大学生不包分配,非农户口上附着的社会福利消失,“读书无用论”开始在农村成为共识。

初中毕业后去沿海打工,和耗尽家财读完大学后去外面找工作,究竟谁能更快获得人生成功?很难定论。

年前,在东莞办小模具加工厂的堂兄回来,与我谈及他儿子不爱学习的事,他并未表现出太多忧虑:“能读下去固然好,读不下去,便随我出去打工。其实,我那些开工厂当老板的朋友,多数只是初中或小学毕业。”

他说的是事实。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如果外出打工比较早,正好赶上沿海经济腾飞的风口,只要胆大敢闯,大多事业有成。

而读了大学的同龄人,却输给了时间,错过了最好的创业红利期,要么只能进入光环褪色的体制,要么辗转职场。

两相比较,后者黯然失色。

农村流传着无数这样的故事,它让人们坚信:现如今,读书根本没什么卵用。

所以,农村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普遍现象。



另一个原因,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像怪兽般张开大口,吸光了农村精英,令农村逐渐凋敝。而留守的农民,见识和观念相对浅薄。

有位朋友在乡镇教育总支任职,不久前主动要求调到县城某学校任副校长。

别人不解:地位下降了不说,还得在一线站讲台,何苦?

他答: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居住环境,更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更高素质的社交圈层,越来越多的优质农村人口以不同方式向城市迁移,与农村阶层割裂。

农村的学校,更是如此。优秀年轻教师纷纷离开,只余下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坚守。

观念相对滞后的留守农民,面对日益衰败的农村教育,又怎会有信心和兴趣去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呢?

题主作为农村教师,能提出这个问题,并表达出担忧和迷茫,足见你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好老师。

但是,仅凭个人努力,要改变农村家长的观念,何其艰难!

空洞的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人们更愿意相信事实。

而且,月薪三四千元、无房无车甚至找不到对象的年轻老师,本身就是“读书无用论”最好的例证,你又如何能让他们相信,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就是关心孩子的未来?



好在,国家高层已经关注此事。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其中把振兴乡村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

《意见》提及,“实现乡村教师工资标准不低于同级省会城市教师工资标准”“引导有志有为青年进入三农领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强大的人才基础。”

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将乡村学校建设得小而美;提高乡村教师政治、社会、经济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农村教育。

同时,乡村的人居环境、社会事业、经济活力都有极大提升。可以预见,高素质人群向乡村回流的现象将会发生,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也将逐步实现。

当优秀的乡村教师给农村带来优质的教育,优秀阶层融入乡村,潜移默化拓展农民视野并从整体上提升农民素质。到那时,农村家长自然会改变观念,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更多教育热点评论,请关注我!————


毫米



不知你是什么地区的,我也是农村教师,但从我这里的情况和我所了解的,说农村家长不关注孩子,有些偏颇。

应该说几乎没有家长不关注孩子的成长,抱着读书无用论的家长只是极少数。即使是对学校成见很深的家长,更多的是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满意的结果。

但对于题主说的我想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的确有很多家长为了生计,留下孩子在老家,自己外出拼搏。对于这些家长来说也是没办法的事,一是为了家人的生活,更多的也想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的物质保障。其实每当这些家长留下孩子外出时的心酸,一般人可能没有体会。

而且当农村人外出时间越久,可能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就越重视孩子读书。当他们财富有些积累,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他们也在尽可能地努力改善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所以这些年,回乡给孩子陪读的家长越来越多。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前些年留守儿童占比在80%以上,现在家长陪读的占了学生总数的60%以上。

另一方面不能否认的是,由于许多农村家长自己知识水平有限,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缺陷,不知如何配合老师,使得农村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常感觉吃力,也需要更多的付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也就需要老师与家长更多的交流,沟通时多向家长提些家庭教育的建议,为孩子的明天共同努力。

题主问题中还说到学生成绩差,说法更不科学,农村也是有许多优秀学生的,甚至有不少优秀学生的家庭条件还很差。只是在农村学校工作,除了工作条件与城市无法比以外,农村老师对于孩子管理和教育的方面要多,得到的配合也较少,真心的不容易。


轻风教育


我不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家长不关注孩子上学。不管在什么地方,没有家长会不关注孩子上学,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人中龙凤,只是有时候现实会让他们无法时时陪在孩子的身边。


在农村,很多孩子的父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会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父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年迈的父母亲还有很多人是不识字的,他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学习,只能尽可能提供好点的食物,暖和的衣服鞋子。


不是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生,是他们也没有办法。留在孩子的身边,一家人的生活就会出现问题,离开孩子,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就只能倚靠年迈的父母亲,自己无法照料。这是一个两难的题目,目前为止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两全其美的答案。


孩子的父母亲离家外出打工,孩子学习基本上都是倚靠学校的老师,农村的学校没有好的基础设施,老师的待遇也无法和城市老师的待遇同日而语。在农村,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们关心每一个学生,不止关心学生成绩,还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衣食住行……在孩子的心里,老师像他们的父母亲一样关心他们,孩子把老师当成最亲的人。



虽然现在农村的教育资源有所提高,但是还是薄弱,农村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希望可以提高老师在各个方面的待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让孩子享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老师体会教书育人的成就。






毛毛虫3234


关于这个问题,无盐非常想反问楼主:你是如何认定农村孩子上学大多数家长不关注的?为何因为是农村孩子,学习就不会好呢?又为何因为老师教的是农村孩子,就对老师有特别的“怎么办”呢?



其实无盐想表达的是,“农村孩子”的身份跟家长不关注、学习不好和老师“怎么办”这三方面之间有必然联系么?好吧,无盐好好分析一下以上三个问题吧!


首先,楼主必须清楚,假设有家长不关注孩子学习,也并不是因为农村孩子的身份,而是因为家长自身受教育水平不高或者在外打工经商等现状限制,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家长不关注孩子学习的这种状态更多的是我们主观的将“农村孩子”的身份套在了他们身上,这很不合理,难道城市里就没有不关注孩子学习的家长了么?



其次,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一定不好么?未必!古有寒门出状元,农村孩子早当家等说辞,其实,人生真正的学习真谛来自于生活,课堂上学的知识固然重要,但生活的阅历更为锻炼人,试想,一个知识渊博的书呆子跟一个熟稔人情世故的某某,谁更受欢迎?谁更容易融入尘世?答案不言自明。至于说到学习成绩,只能说,按照现状,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的教育资源确实差很多,但这不是农村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根本因素,也不是城市孩子就一定学习成绩好的根本因素,而本质上,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多少程度上反应着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寡一直还是一个未经论证的观点。打个比方:一年级时,小明不知道1+1=2,于是考试时这道题算错了,说明在那个时间段内小明没有掌握这个加法算术的知识,但是我们能说他学习不好么?不,因为他在以后的生涯里是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算术的。所以无盐一直认为,某个时刻的考试成绩只能证明在那个时间点上,他没掌握某个知识点而已,并不代表这个人以后的学习就都不好!因此,学习好不好跟是不是农村孩子真的没有必然联系。



最后,我很疑惑,为何楼主会问“教农村孩子的老师怎么办呢”这种问题,农村孩子也要学习,老师教孩子学习,这本是作为一个老师应有的本分,为何还会问“老师该怎么办”?不就是该教的教,该写的写,该批的批么?



无盐寥寥数语,不多赘述。若有指正,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