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票房」塵埃漸落,「小而美」的影業風頭更勁

暑期檔“票房”塵埃漸落,“小而美”的影業風頭更勁

今天結束後,這個暑期檔就落下帷幕了。今年暑期檔的票房無疑是非常喜人的。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暑期檔票房達171.5億元,預計6-8月會實現約174億元的票房。這個成績,相對去年同期163億實現穩定增長。截至8月30日,今年暑期檔票房突破10億元的影片有5部,排名前11位的影片均突破5億元大關。其中,暑期檔票房冠軍《我不是藥神》上線57天,累計票房達31億元,並且7月5日上映首日便收穫1.6億元票房。開心麻花出品的《西虹市首富》自7月27日上線,票房已超25億元,位居暑期檔票房榜第二。

在上映影片類型方面,今年暑期檔喜劇電影類型大豐收,包括《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等。動作懸疑類影片有《動物世界》,《快把我哥帶走》則為奇幻類影片。另外,《侏羅紀世界2》、《巨齒鯊》、《摩天營救》等進口影片多為動作冒險類。如果再把視線拉長一些,有數字顯示,2012年至今7個暑期檔,票房分別約41億、58億、91億、124.79億、124.36億、163億和174億,全國票房僅2016年未實現對上年的增長。2017年暑期檔比上年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今年在去年基礎上也實現了穩步增長。

暑期檔“票房”塵埃漸落,“小而美”的影業風頭更勁

國產電影進入到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如果去年因為有《戰狼2》的一家獨大,那麼今年更多的是呈現百家齊放的狀態。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統計,截至8月29日,今年暑期檔票房突破10億元的影片有5部,排名前10位的影片全部突破5億元票房大關。而且豆瓣評分也相對不錯,拿下近31億票房的《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分。

暑期檔“票房”塵埃漸落,“小而美”的影業風頭更勁

有意思的是,傳統的影業公司幾大巨頭的表現並不如人意。票房破10億的3部影片中僅光線傳媒一家的《一出好戲》上榜。另一影片《動物世界》雖然獲得5.1億票房的不錯成績,但公開資料顯示,該影片投資成本約為2億到3億,這樣的票房成績恐難企及光線傳媒對其賦予的厚望。華誼兄弟斥重金製作宣傳的大片《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儘管擁有導演徐克的口碑支持與眾多明星的自帶IP,但與同檔期上映的《西虹市首富》票房表現相比相去勝遠。

今年暑期檔中最受矚目的公司屬《我不是藥神》的出品方北京文化。這是在《戰狼2》後,北京文化出品的第二部現象級爆款電影。今年暑期檔的贏家背後,公司陣營迎來了變局,博納、樂創文娛缺席票房前十位,而幾支市場中堅創作力量組成的公司則發揮穩定。《我不是藥神》的主投主控公司為壞猴子影業,這家公司曾成功出品過《瘋狂的石頭》《無人區》《心花路放》等影片。《西虹市首富》的主投主控公司西虹市影視,開心麻花作為股東中唯一一家企業法人,持股比例為15%。雖然說西虹市影視不是開心麻花的全資子公司,但創始人出身“開心麻花系”,演員也都經歷過開心麻花之前作品的錘鍊,經受起了市場的考驗。《一出好戲》是黃渤的導演“處女作”首秀,主控公司為上海瀚納影視文化傳媒,其大股東就是黃渤本人。

暑期檔“票房”塵埃漸落,“小而美”的影業風頭更勁

什麼樣的影片才受歡迎?

據悉,6月1日至8月31日,三個月的暑期檔共有135部影片公映。6月共有52部電影上映,其中國產影片41部,進口影片11部;7月定檔影片22部,國產影片20部,進口影片2部;8月定檔電影17部,國產影片15部,進口影片2部。除了拿下31億的《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25億位居第二。《我不是藥神》在正式上映前進行大規模點映,點映後口碑擴散,形成一波自來水,拿下1.63億元未正式上映的高票房。良好的口碑又助力影片強力開張,正式上映後勢頭更強。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暑期檔的機會頗多,不過,也有一些影片無奈地“放棄”了這次機會。有22部影片在正式上映前或上映後,選擇了改檔或撤檔。其中,有主動和被動撤檔的。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暑期檔的影片,以往一些可以使用的“伎倆”好像都不太靈光了。以前的大IP、大製作,今年好像觀眾說不買賬就不買賬了。也就是說,大IP、大製作並不再是一部影片的“保護傘”了,情懷也不再那麼受用。

暑期檔“票房”塵埃漸落,“小而美”的影業風頭更勁

回顧今年暑期檔的一些影片,從扛起現實主義題材大旗的《我不是藥神》、“曇花一現”的奇幻鉅作《阿修羅》,到姜文四年磨一劍的《邪不壓正》、徐克最新力作《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開心麻花新作《西虹市首富》,再到頭頂“金棕櫚”光環的《小偷家族》、情懷外衣下的《愛情公寓》、黃渤導演首秀的《一出好戲》,以及合拍片《巨齒鯊》和身貼漫威標籤的《蟻人2》等影片,呈現出更多元的文化和碰撞,不過也只有我們自己文化和故事的內容才獲得了真正的票房絕對優勢,這也說明了觀眾口味的變化,已經觀影習慣和口碑傳播的一種成效。

《我不是藥神》不僅票房奪魁,而且評分也不低,可謂獲得了雙豐收。可以說,無論是題材的選擇,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社會效應,都是近年來十分罕見的現象。社會題材的選擇,其實還是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觀眾在面對一些有爭議,或者說有自己看法的社會題材的內容時,很容易引起共鳴,進而帶來一種口碑化傳播,掀起一股觀影熱潮。這在以往是比較少見的,但如今卻成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這也是值得關注的。而且,今年暑期檔的進口影片中,不管是好萊塢大片《摩天營救》、金棕櫚《小偷家族》、合拍片《巨齒鯊》還是漫威《蟻人2》也取得了超乎預期的成績,《巨齒鯊》更是為合拍片提供了不錯的發展思路。這都是今年暑期檔的一些特色。

暑期檔“票房”塵埃漸落,“小而美”的影業風頭更勁

影業市場還有可拓展空間

今年暑期檔傳統的影業巨頭並沒有取得可喜的成績,相反,一些“小而美”的影業公司和投資,反而藉助著不錯的影片獲得了不菲的票房收益。這也說明我國的影業行業還沒有真正形成巨頭(寡頭)長期霸佔市場的模式。雖然,大的影業公司擁有更多的人脈,更優秀的演員,以及更好的題材和挖掘市場的能力。不過,由於本身的市場存在著各種變化,對於一些“小而美”的影業公司來說,還是有進入的機會,並且藉助自己的努力,找準市場(用戶)的需求和觀影習慣,進行有目的的嘗試的,今年幾部影片的成功本身也說明了問題。

暑期檔“票房”塵埃漸落,“小而美”的影業風頭更勁

同時,隨著國內娛樂市場的不斷延展,尤其是銀幕數的不斷增長,未來的市場發展機會還是非常可觀的。我們關注到,2011年暑期檔票房是37億元,銀幕數9600塊;如今國內的銀幕數量已達到了5.6萬塊,暑期檔預估可以帶來170億元的票房。

隨著國產影片的不斷髮展,我們也看到了質量的提升,可以說,現在的國產影片也已經有了可以與好萊塢大片抗衡的勇氣和能力。事實上,好萊塢多年來也在徘徊不前,同質化影片反覆轟炸視覺,對中國觀眾的殺傷力不斷減弱;而國產影片隨著質量提升、新力量不斷湧現也在蠶食著市場。尤其是中國和西方的文化差異也讓觀眾對於影片的喜好和接納程度出現了不同的傾斜。西方的電影和類型由小說發展而來,而且文化上更講究規則,他們需要一個更規範的內容出來,讓大家所接受。中國的文化發展則是依託於更寫意抒情的詩歌而來,因此潛意識裡更講究情懷式的內容。

有人說,中國是人情社會,要講感情,如果面對一部電影,國內觀眾自己的感情可以映射到裡面,無論是笑還是哭,擊中情緒的一定能爆。這或許也是為何《我不是藥神》能夠火爆的原因之一吧。事實上,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也關注到,每位觀眾走出電影院時,對國產片的信任度和美譽度都在提升,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