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撒马尔罕这个名字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
但说到“一带一路”
谁也绕不过这座中亚古城
它是丝路上的纽带
它是玄奘讲经时的“康国”
曾同时吸引着长安与罗马的目光
撒马尔罕Samarqand,坐落于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东部边陲的重要城市,已经有2500年的建城历史,至今仍有50万人在那里生活。
撒马尔罕古城在1220年被成吉思汗烧毁,新的城市是在明代初年由帖木儿汗重新建立的。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的贝贝哈嫩清真寺,旁边就是城市的标志——一队粟特商人正在丝绸之路上行走。在唐代,在陆上丝绸之路最为繁忙、繁荣的那个年代里,这座由粟特人建造的城市曾令世界瞩目。
撒马尔罕这个城市在丝路上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特征呢?它曾经是罗马人和长安人共同向往的地方。罗马人知道,撒马尔罕驼队的铃声一响,东方的丝绸就来了。长安人也知道,波斯的珠宝、印度的珍珠是随着撒马尔罕的驼铃带来的。
在欧亚丝路上,撒马尔罕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的位置。它在阿富汗北面,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它的北面是突厥草原,南面是印度,东面是汉唐帝国,西面是波斯,再往西走是罗马和拜占庭帝国。
正因为它地处十字路口,所以它的文化也是有多重性的。希腊的文化,波斯和印度的文化,以至于唐朝的文化都曾渗透到撒马尔罕。
长安胡风大盛,心态开放的大唐帝国人民,喜好胡马、胡服,葡萄美酒与胡旋舞为达官贵人宴饮所必备。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狄仁杰做粟特人的装扮,给我们展示大唐开放与文化融合的影像。那么粟特人对文化的吸收情况呢?我们凭借文字甚至图像也能够得知。
随着中亚考古事业在20世纪的蓬勃发展, 1965年,前苏联考古队在撒马尔罕阿夫拉西阿卜(Afrasiab) 23号遗址房间内(编号R 23 / 1)发掘出唐代粟特国王拂呼缦(Vargoman)的大使厅壁画。自出土以来,该壁画一直受到国际粟特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这一学科领域以外的学术界,特别是在国内,对于这一重大发现的认识,却要迟至21世纪初。随着法国与当地考古合作项目不断努力,撒马尔罕大使厅的壁画终于得到了完整披露。
如今,已经可以在网上看到这一中古艺术瑰宝的高清大图。大使厅四面墙体壁画,三面保存都很完整,只有东面保存较为残破。其内容根据学者研究,南墙为粟特王波斯新年诺鲁孜节出行图,北墙为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泛龙舟图,西墙为突厥武士和各国使臣宴饮图,东墙为印度摩诃婆罗多史诗场景图。
我们看到北墙壁画的内容,却会惊叹中亚人对于当时唐代中国理解和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如上文所言,这幅壁画,不单补充了中国唐代史料中匮乏的图像资料,也揭示了粟特人对于中国的理解。
首先,北墙的观念,就来自于中国的天子面南背北,说明了这一时期,唐高宗与武则天对中亚秩序的主导地位。对面的南墙,正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秩序中,称臣的典型形象。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君主(指南越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南墙的波斯历新年场景,大王服饰异常华贵,随行列队十分庄严,整幅画面显得隆重典雅,不正可以看作是“郊迎”吗?对面的高宗和武后正猎豹和泛舟,却身穿轻便的服饰,愉快而欢乐。这样一种画面的对比,展示了粟特人的微妙心态。
其次,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左侧的武则天泛龙舟图中,众女所乘的龙舟、所梳的双环望仙髻,乐伎所用云和琴,是典型的中原地区的唐代器物,都是中亚原本所无,画工如果没见过实物,断然不可能画得这样惟妙惟肖。曲江池中,鱼、荷叶和荷花、鸭子,以及水鸟给幼鸟喂食等图案,显示出一派富贵祥和的欢乐场景。北墙与东墙突厥汗国壁画的肃穆庄严,南墙粟特新年的典雅华贵,共同使整个大使厅营造出“一日之内,气候不齐”的奇特景致。
右侧的唐高宗猎豹图这个场景,实际上它的母版还是唐太宗,唐太宗当年被西域各个民族奉为天可汗。唐太宗曾经是大唐的第一射手。他写给高昌王麴文泰的信里面说自己是箭无虚发,在草浅马肥的时候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狩猎能手。
如果将北墙壁画与其他二墙的君主壁画相比较,可以较为明显地发现,其他二位君主均以傲人之姿,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彰显了王者身份。而北墙的武则天与唐高宗,则由一江曲江水之隔,平分于画面两端,不分轩轾。这立刻令爱好唐史的笔者,想到了《资治通鉴》那条著名的记载:“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丙戌,宰相上官仪下狱,自是上(高宗)每视事,则(武)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唐高宗与武则天,并称天皇天后,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世界历史上也罕见的“天有二日,国有二主”的局面。画出这样的壁画说明粟特人对中华文明、唐朝政治非常关心和了解,两者关联较深。
由于朝廷礼仪中没有帝、后平等的规矩,只可能是粟特大使从旁观察或者打听到了相关信息,透视了微妙的玄机。对比明清时期,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使节对明清王朝那些啼笑皆非的误会与不解,就能认识到这种深入理解,是多么难能可贵。也只有李氏朝鲜的《燕行录》 ,能够达到相应的高度。同时,也印证了当时唐帝国在中亚政治文化的影响力之大,如史籍中所说,“中外谓之二圣”的“外” ,已经远达撒马尔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中亚的文化联结,迈向了新的阶段。乘着新风,撒马尔罕大使厅的武则天泛舟图,也回流了中土。
参考文献:《当武则天在撒马尔罕“泛舟”》《武则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亚壁画里是什么形象》《撒马尔罕壁画:武则天时代的G20峰会》
制图:豆豆
审核:荆溪
出品:西安报业新媒体中心
閱讀更多 西安封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