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唐一代289年,故事最多的女人,除了武则天,就数上官婉儿。
有人说,那杨贵妃呢?
杨贵妃确实美得有点过分,引领全国时尚。
她还收安禄山做干儿子,而后者比她大16岁,称得上养虎为患。
所以对安史之乱,她负有很大的领导责任。
但是,杨贵妃的前半生实在太平静,谈不上跌宕起伏。
不像上官婉儿,年仅1岁,便成为有罪之人。
因为她的爷爷上官仪,曾草拟废除武则天的诏书,后为唐高宗背锅,祸及满门。
上官婉儿随母亲郑氏进入掖廷,成为奴婢,从此背负上精神的枷锁。
要从那个一个泥潭爬出来,实在太难。
可是,她不仅爬出来了,还迅速成为武则天最看重的人,后来成为事实上的“女宰相”。
再后来,她嫁给武则天的三儿子、唐中宗李显。
前朝走红,后廷风光,一时无两。
除了才华,隐忍,偶尔还有点狠毒。
这种狠毒,来源于她从小形成的强烈的危机意识,这种不安全感,贯穿了她的一生。
2
公元664年,在长安颇有势力的上官家族诞生了一个女婴,她就是婉儿。追溯其籍贯,当属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
她的高祖父上官贤官至北周幽州太守(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曾祖父上官弘在隋朝时任江都宫福监。
她的爷爷是上官仪。朝堂上,贵为宰相,是皇帝诏书的总核稿;文坛上,以“上官体”成为天下读书人追逐模仿的对象。
可是,天来横祸,上官仪同志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背锅侠之一。
当时,武则天先后干掉自己的政敌,萧淑妃和王皇后,党羽日丰,偷偷告她状的人很多。
一次,作为大唐软蛋NO1,高宗李治忍不住发了脾气,他让上官仪迅速拟好诏书,要废掉武后。
武则天的眼线很多,号称后宫“小灵通”。这种消息她是不会遗失的。
她火速去见李治,哭得梨花带雨。毕竟两人是有真感情的,李治心软了。
夫妻俩继续你侬我侬。
而上官仪,成了帝后争权的牺牲品。
不久,他与儿子上官廷芝(婉儿的父亲,时为周王李显的幕僚)、孙子上官琨一起,为武则天所杀。
彼时,上官婉儿出生不久,她与母亲郑氏同时被发配掖廷。掖廷,罪臣家人改造的地方。
3
很多杰出历史人物,都有一个好妈妈。
孟子的母亲为了培养儿子,找到一个好环境,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如果儿子不搞学习,她就剪断织布机上的布,以此提醒持之以恒);
岳飞的妈妈为了让儿子长记性,在他背上刺了四个字;
欧阳修的母亲为了让儿子学好书法,教他用芦荻在沙上写字,在欧阳妈妈的严格要求下,阿修后来终成一代大家,还教出了一个好徒弟,名叫苏轼。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也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她拥有强大的意志力,忍辱负重,精心培养婉儿。
仅几岁,婉儿便通晓诗文,明了政事,更懂得察颜观色。
掖庭出神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武则天的耳朵里。
仪凤二年(677年),一个深夜,武则天召见了14岁的上官婉儿。
面对突然到来的机会,婉儿没让它溜走。
武则天连出几道诗文时政题,婉儿都文不加点,挥笔而成。
文章读来通畅华丽,好像事先准备了很久一样。
武则天很高兴,不仅当场免除婉儿的奴婢身份,而且将她带在身边,悉心栽培。
时间不长,便让婉儿参与诏命的草拟。对于一个10多岁的女孩而言,这是个奇迹。
历朝历代,草拟诏书,需要的是深谋远虑,表达的是上意浩荡,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
滴水不漏。
所以,担负此重要职责的,一般都是学养深厚又狡猾多计的老头。
不知道武则天看中上官婉儿,心里是怎么想的。
但我觉得,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
武则天杀掉上官仪父子,很硬核。但她心里是有愧的。
因为她很清楚,当时草拟废后圣旨,是唐高宗的授意。
上官仪是无辜的。
这样的安排,也算是对上官家的一种补偿。
只是,上官家有婉儿这么一个争气的传人,却是最硬的敲门砖。
当然,还有一个细节,我觉得也有很大关系。
武则天入宫的时候,是14岁。
她将上官婉儿收归身边的时候,婉儿也是14岁。
是巧合吗?
很可能不是。
我觉得合适的推理,应该是武则天在找一个接班人。
她在婉儿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毕竟那个时候,武则天已经54岁。
她根本不知道,后来自己能活到81,令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嫉妒。
4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26岁的上官婉儿服务在侧已经12年,对业务和宫中套路极为熟悉,是一个年轻的老同志。
她更加得到武后倚重。几乎所有重要圣旨,皆出其手,时称“内舍人”。
君心难测。
婉儿对武则天的了解,既是她的生存讨喜之道,也是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
而武则天对婉儿,简直偏爱到了极点。
有一次,婉儿因为小错,被嫉妒的朝臣安上“忤逆旨意”的帽子,按律当斩。
但武则天舍不得杀,顶住压力,仅处之以“黥面之刑”(在额头上刻小字)。
婉儿巧加设计,在刻字的额头上,又纹了一朵小梅花。
结果这引领了宫内外的时尚,很多女人学习她,在额头上画一朵梅花,时人谓之“红梅妆”。
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知道了上官婉儿在武后心中的分量。
那次死里逃生,让婉儿更加敬畏、也更懂得经营权力。
没有这次挫折,很可能就没有后来的上官婉儿。
……
从通天元年(696年)开始,武则天又让婉儿参与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
从草拟诏书那样的传声筒,到全面参决政务,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上官婉儿进入大唐权力中枢,成了事实上的女宰相。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哪怕是唐朝那样空前开放的时期,女人的地位也是比较低下的,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
至于政坛上的女人,更是珍稀。
很长一段时间,武则天想任命官员,都会听听上官婉儿的意见。
当时民间流传一个故事,说婉儿还在娘胎里时,她妈妈梦见有个人送一杆大秤给自己,同时说:
“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你的孩子一定很富贵,可以为国选才的那种)
当时官场,谓之“称量天下”。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一个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她似乎更喜欢任用女官。
上官婉儿成了她精心挑选的私人政治秘书。
婉儿是一个人,更是一种现象。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5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封建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个非常错误,也非常有害的观念。
记得李清照女士当年,不仅斗渣男,闹离婚,还写出令所有男人汗颜的诗词。
几乎整个社会都在抵制她,说她道德败坏,五毒俱全。
千古第一女才子,就这样被妖魔化了。
上官婉儿也很有文学才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的创作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坛。
与富于政治头脑相比,上官婉儿的文学才华一点也不逊色。
她经常利用工作便利,主持全国文学事务,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
本来,上官家族就一直是文坛上的佼佼者,上官仪是唐朝初年的大诗人,创造了著名的“上官体”。
虽然比不上李白、杜甫、王维那么有名,但自有特色。
在诗歌的题材范围、抒情特征及格调气度方面,上官婉儿努力推进创新,使诗歌从初唐宫廷诗的歌功颂德、绮错婉媚,迈向波澜壮阔的盛唐之音。
“盛世之时,又怎能没有盛世之诗?”一次,她向武则天进言。
武则天深以为然。她让婉儿负责全国文学创作工作,要求务必产生一批歌颂时代的力作。
不久,大唐各地广设昭文馆,鼓励发展文学事业。
很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武则天也出席了。
这种文艺沙龙还可以及时发现人才。
著名诗人崔湜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登堂入室的,后来居然成为宰相。
总之,全国人民写诗、读诗,蔚然成风。
诗人的地位也空前提高。
说起来,当时还没出生,却即将崛起的李白、杜甫、高适、白居易等人,还要感谢婉儿奶奶。
6
上官婉儿不仅鼓励人们写作,她自己也写。
她最喜欢的是在花前读书,伴着玉簪花的幽香,一旦创作灵感袭来,即刻记录于绢布之上。
她的代表作品,有《彩书怨》《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等。
来欣赏其中一首。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首诗很有生命力。
读完,有没有一种清丽脱俗、情动于心的感觉?
从她的诗作中,囚徒还找了些佳句。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
——“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她的文风,因为她特殊的政治地位,为天下人所模仿。
不知不觉中,她成了当时文坛的称量者和引领者。
每次皇家唱诗活动中,婉儿都是一手承包。
而且,作品绝无重复(“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
上官婉儿还是当时最著名的藏书家之一,破几万卷。
为了表示对文学以及文字的喜爱,她还独创了一个收藏的好方法:香薰藏书。
即使百年后,那些书仍芳香扑鼻,毫无虫蛀。
后来上官婉儿命丧唐玄宗之手,但后者极重视她的文学才华,曾下令汇集她的诗文,撰成《唐昭容上官氏文集》20卷。
可惜,经历史尘烟涤荡,绝大部分作品遗失。
如今,《全唐诗》中署名“上官婉儿”的诗文,仅32首。
勉强能窥其风采。
7
上官婉儿成于权力,也死于权力。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武则天觉得有必要进一步为婉儿的安全考虑,她让李显娶婉儿过门(“封为昭容”)。
从此,上官婉儿在后宫是皇妃,在前朝是宰相。
其实,婉儿最爱的,是一个叫李逸的落魄皇族。
他是李世民兄长李建成的孙子。
但她知道,那不可能。
……
武则天是婉儿最大的靠山,即使靠山已倒,婉儿仍然能左右逢源。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大臣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老态龙钟的武则天被逼无奈,只好退位。
政变后,唐中宗上位,上官婉儿职务不变,仍然负责起草诏令。
被信任的程度,几乎没受到影响。为让她安心工作,朝廷还封她的母亲郑氏为“沛国夫人”。
但我觉得,上官婉儿最绝的一点是,作为皇妃,她与正室韦皇后关系非常之好。
韦皇后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她很有野心。
皇后再往上,是太后,但她不甘心,她要当女皇。
这些,婉儿都看出来了。
一方面,她依从李显,另一方面,她为韦后出谋划策,收买人心。
比如,规定全国百姓,要为被休妻的母亲服丧三年。
又比如,规定天下百姓23岁时才算成丁,到59岁时可免除劳役。
这些好事,她精心措辞,都归功于韦后名下。
8
感觉她的内心很矛盾,但她几乎没有选择。
当时名义上的大BOSS李显,比父亲李治还温和,还懦弱。
温和、善良这样的字眼,放普通人身上,是绝对的美德。
放掌权者身上,却是大忌,会害死更多人。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婉儿努力让自己变得中庸狡黠、八面玲珑。
但不可避免的是,危险也在悄悄聚集、默默酝酿。
政坛瞬息万变,为求自保,上官婉儿向韦皇后推荐武三思,以此来遏制政变上台的张柬之等人。
武三思是个能人,在很短时间内就设计干掉了张柬之、桓彦范等人。
在一些野史的描述中,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私通,她还利用职务之便,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
这些,我觉得可以理解。
从小培养的趋利避害思维,有时候会让她走错路。
尤其是在“后武则天时期”。
9
上官婉儿谁都不得罪的搞法,深深得罪了一个人,那就是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是李显的第三个儿子,生母不详。早年曾获封义兴郡王、卫王,拜洛州牧。神龙二年(706年)被立为皇太子。
因为不是韦后亲生,李重俊经常受到猜忌。
而安乐公主等实权派,也多次请求中宗废掉这个太子。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也就是成为皇太子的第二年,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李承况等人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父子。
叛军到处搜索上官婉儿,欲诛之而后快。
婉儿跑去找唐中宗和韦皇后,说了很多话,但核心是下面这句:
“看太子的意思,好像是先杀我,然后再杀皇后和陛下!”
她再一次成功了。
御林军如潮水涌出,李重俊被部下乱刀砍死。
为巩固皇室权力,维护大唐形象。不久,李显想出一个昏招——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上官婉儿觉得这不妥当,极力阻止,甚至揭发安乐公主的种种劣迹。
李显不听。
婉儿提出辞职,并以削发出家相威胁。
李显还是不听。
最后婉儿以死相谏,喝下毒药,幸得太医紧急救治,才保住一命。
10
故事讲到这里,就很有些不堪了。
从年少苦命,到获武后重用,再到百般保命。
上官婉儿的一生,呈明显的纺垂型。
有时候我想,为什么她不见好就收呢?
可惜,权力是有惯性的。
一旦进入它的轮盘,就很难逃脱,只能听命运安排。
皇室的权力风暴,一轮接着一轮,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公元710年六月,李显突然驾崩,朝政大权尽落韦后之手。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
在这个重要安排里,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
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做得更绝,他们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在这个过程中,太平公主的势力达到顶峰,这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完全继承了母亲武则天的强硬风格。
她与临淄王李隆基密谋,决定先下手为强。
7月21日,李隆基带禁军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
得到政变消息后,上官婉儿举着蜡烛,找出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以此证明自己与李唐宗室站在一起。
但李隆基不信,当即吩咐禁军,砍下上官婉儿头颅。
一代“女宰相”,就此离世,享年46岁。
对上官婉儿的争议,一直持续了1300年。
有的人认为,她颇富政治才干,又有文学才华。
还有人认为,她的一生,奉承权贵、淫乱后宫、操纵朝纲。
我觉得,一个弱女子,在那个时代有得选吗?
14岁之前的经历,带给上官婉儿太多的梦魇。
如果她不紧跟形势,可能已在黑暗中沦落,甚至早早失去性命。
后来她逆袭了,反转了,人生精彩而眩目。
能从罪臣之后的阴影中走出来,与武则天开启27年的君臣相处,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这就够了。
閱讀更多 慕容先生scs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