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公眾號【軒轅眾】為軒轅春秋文化論壇(2003——?)官方唯一公眾號。


麥當娜曾唱到

Everybody comes to Hollywood.

每個來到好萊塢的人,

They wanna make it in the neighborhood.

都想在這裡獲得成功。

They like the smell of it in Hollywood.

他們沉醉於好萊塢的迷人香氣,

How could it hurt you when it looks so good.

這看似美好的一切又怎會傷人。

前言

前言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洛杉磯的李山(Mount Lee)上閃耀著巨大的好萊塢標誌,經過近百年的時光侵蝕,標誌失去了最後四個字母(原本是:HOLLYWOODLAND),但這並不能改變什麼,好萊塢璀璨依舊,這個承載了無數人理想、金錢、權力的造夢所與名利場中好戲不絕。黃金時代已成往事,巨星爭霸也變為過去式,在大製片公司手握各類熱門IP版權建立電影宇宙主導全球票房市場的今天,電影業走到了新的拐點。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有許多關鍵詞刻在影史的軌跡上,如果給它們做個影響力排名,“奧斯卡”不會在十名之外。

奧斯卡金像獎,全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簡稱奧斯卡(Oscar),全世界歷史最悠久、最富盛名、評選體系最嚴格、最具權威的電影獎項,1928年設立至今,無數偉大的電影人得到奧斯卡的認可:引領電影技術革命的詹姆斯·卡梅隆、將哲思宗教融於電影藝術中的歐洲大師英格瑪·伯格曼、唯一贏得兩次最佳導演的亞洲人李安、四奪影后的凱瑟琳·赫本……傳奇不勝枚舉,正因如此,奧斯卡的地位甚高,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電影聖堂。

可這世上,從來不缺華麗的殿堂,外觀無論多麼美麗,說到底也只是建築物而已。電影集工業與藝術於一身,一部電影從誕生到完成製作,少則動員百人多則上萬人,上映後更有可能影響數以億計的觀眾,決定電影業發展和電影本身價值的是這些人,任何獎項都是附屬品。奧斯卡這座殿堂的容量實在小了些。

奧斯卡的流程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全球每年公映的電影上千,2016年有735部電影在北美上映,89屆奧斯卡正是從這735部電影中選出一部成為當年的“最佳影片”。

評選的過程不復雜,由發行公司申請提名資格,第一輪投票採用記名方式選出候選名單,獲得提名影片會在學院本部輪流放映,第二輪投票則採用不記名方式在提名裡選出結果,各項獎以最終票數第一者為優勝,學院六千多名會員具有投票資格,會員由業內人員、各行業高層組成,其核心部分是資歷深厚的白人男性。

奧斯卡的評選類似美國大選,只不過是從兩黨派推出的候選人變成幾個公司推出的候選片。雖說奧斯卡如今每年最多可有10部最佳影片候選,但真正有競爭力的影片不會超過3部。根據各大博彩公司提供的數據,在每屆開獎前,往往各項熱門賠率第一比第二大不少,買第三則等同於送錢。

實力是基礎,拿獎靠公關。開獎一瞬間,公關五個月。

奧斯卡頒獎禮一般於2月底或3月初舉行,而衍生出的“頒獎季”長達5個月。以每年9月的威尼斯電影節為起點,90%以上準備在頒獎季有所斬獲的製片方都會開始行動。

奧斯卡公關在好萊塢是一門專業學問,不懂規則的人根本玩不轉,懂規則的人也不能鬆懈,大套路萬變不離其宗,小套路年年翻新,跟不上節奏的人哪怕曾在頒獎季大殺四方也會被學院遺忘在角落。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這大套路是指:

  1. 影片質量在水準之上

  2. 運作推手人脈強大

  3. 電影主創積極奔走

  4. 不能政治不正確

重點說說第二、三點。

“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性侵、潛規則醜聞”鬧得滿城風雨,整個好萊塢都動盪了,全世界吃瓜路人驚勒個呆。

簡單解釋“韋恩斯坦事件”:韋恩斯坦在奧斯卡戰績斐然,在好萊塢地位頗高,他對許多女神說:跟我睡我就幫你公關奧斯卡;或者:你要是不跟我睡我就不幫你公關奧斯卡了;最變態的當屬:你要是不跟我睡我就讓你無片可拍。翻開韋恩斯坦的公關履歷,最佳影片:《芝加哥》、《莎翁情史》、《英國病人》、《國王的演講》、《藝術家》,影后:妮可·基德曼、格溫妮絲·帕特洛、凱特·溫斯萊特、梅麗爾·斯特里普、詹妮弗·勞倫斯……累計獎項超過70。人是真的渣,公關能力也是真的強。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韋恩斯與三位中國麗人

為電影做推廣的意思是,讓更多觀眾對影片產生興趣,然後買票觀看。

為電影做奧斯卡的公關的意思是,儘量讓評委看到、認可影片,然後把票投給它。

學院本部的輪流放映的具體操作方式:開放映會,拉評委來看電影。怎麼看?這和普通觀眾上影院不是一碼事。放映規格和待遇沒法比。2005年,《撞車》劇組開創了“給評委寄DVD”的公關先河,當時被媒體披露後遭到鄙視,但現在這種做法很是普遍。

韋恩斯坦成也奧斯卡,敗也奧斯卡,他和弟弟於上世紀70年創立Miramax Films公司,最初以製作獨立電影為主,隨著票房提高,韋恩斯坦在好萊塢的根基逐漸穩固,90年代迎來巔峰,《英國病人》、《莎翁情史》、《低俗小說》票房口碑雙收,縱橫頒獎禮,著名“奧斯卡冤案”,《拯救大兵瑞恩》輸給《莎翁情史》便是韋恩斯坦的手筆。2005年韋恩斯坦兄弟離開Miramax Film,創立新公司WeinsteinCompany,還是走獨立電影路線,繼續在學院橫著走。但無法避開的事實是:韋恩斯坦出品的電影沒有一部能真正在北美或者全球大賣,這是它無法比肩迪士尼、華納等大公司的原因。《莎翁情史》可以在奧斯卡頒獎禮上掀翻《拯救大兵瑞恩》,但無論是電影本身的質量,還是在全球的票房、知名度,以及在影史的分量,前者無法於後者相提並論。

在資本之上的美國,好萊塢本質上遵循的也是這個原則。六大電影公司(迪士尼、華納、環球、福克斯、派拉蒙、索尼)之所以是巨頭,憑的不是奧斯卡而是票房。大片的宣傳用於全球推廣,是為了賺取更高的票房,而為了拿獎的電影把宣傳投入在公關上。韋恩斯坦把觀眾放在評委之後,服務於小眾人群在操作難度上也比不了六大。

越來越多小公司效法韋恩斯坦,紛紛走起獨立衝奧路線,競爭者多了,前浪總是要被撲死在沙灘上。環球的子公司焦點影業(Focus)和福克斯的子公司探照燈影業(FoxS)都是專門製作獨立電影的公司。

韋恩斯坦江河日下,票房低迷,連續5年無緣最佳影片,以至於他的醜聞被曝光後迅速蔓延,被學院除名,所有曾給他頒發個人成就獎、榮譽獎的部門都進行了撤銷,因醜聞首登《時代週刊》美版封面……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英國病人》劇照

主創人員積極奔走通常和推手運作是一體的,推手把評委召集到到一起看片,看完片,導演、主演就可以開始上臺做功課,用李安的話說:“給自己的電影吹牛。”

“不能政治不正確”不需要多解釋了吧。一部想拿奧斯卡的電影,可以不迎合“政治正確”,但“不能政治不正確”。

奧斯卡不是評價電影的標準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電影是什麼?它是文化傳播的一種工具,是藝術的表現手段,是製造業。沒有哪部電影可以方方面面地滿足所有要求。奧斯卡設立二十多個獎項,越是冷門、純技術性高、範圍小的獎項,評選結果反而更客觀。而“最佳影片(The Best Picture)”這種定義層面多的設定,本身就不可能周全。一部製作精良、口碑好票房高、長盛不衰卻沒有拿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難道就不能成為別人心中的最佳嗎?我無意攻擊那些得獎作品,而是想說,可以成為經典的作品並非靠獎項。

根據全球影迷觀點,我做了一份“奧斯卡冤案”數據。

《莎翁情史》和《拯救大兵瑞恩》的恩怨、《斷背山》被《撞車》爆冷、《拆彈部隊》?沒聽說過,怎麼贏了《阿凡達》、神作《地心引力》為何輸給《鳥人》?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一直被認為是奧斯卡“風向標”。歷年三個獎項的提名和獲獎名單重複性較高,金球獎由美國記者和媒體評選,英國電影學院的制度則和奧斯卡相似,在北美上映的電影大部分也都會在英國上映。

《斷背山》在當年,就是典型的“政治不正確”的電影,所以哪怕風向標都贏了,票房更高,也拿不了奧斯卡。十年後的今天,LGBT成為了美國的政治正確,同性戀題材的《月光男孩》哪怕票房在同屆墊底照樣拿獎。

《拯救大兵瑞恩》、《斷背山》、《阿凡達》、《地心引力》都已經成為影史經典,沒有“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頭銜又何妨?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奧斯卡的不進則退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公關盛行造成了奧斯卡各方面的退化,與20年前相比,電影提高了,技術市場容量更大了,票價漲了,可為什麼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票房越來越低了?二十年前《泰坦尼克號》14提名11獲獎,卡神在領獎臺霸氣高呼:“我是世界之王。”臺下眾星無人不服,收視率創歷史最高。2015-2017三屆頒獎禮收視率屢創新低。不妨來橫向對比,同時“最佳影片”,差別在哪裡?差距在哪裡?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槽點太多一時禁不止如何吐起。最佳影片從全民皆愛從年度冠軍、年度前十淪為年度九十幾的小眾影片,為了給“政治正確”強行加戲,媒體們給《月光男孩》打出99分,良心真的不會痛?

我絕不是《月光男孩》的黑,而是這部電影被捧得太高,何止橫向對比被碾壓?縱向對比同屆提名的另外幾部電影,它也沒有優勢。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華語電影與奧斯卡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戰狼2》代表內地送選奧斯卡的新聞一出,網上有一群鍵盤俠莫名高潮了,“丟人丟到國外”、“不配參加奧斯卡”、“肯定不會拿獎”言論充斥而來。

在上一篇分析《戰狼2》票房的文章( )中,筆者已經全盤肯定了這部電影。《戰狼2》本身的質量、對中國電影工業的貢獻和票房紀錄都已經足夠讓它封神,不再需要獎項鍍金。

而且,《戰狼2》對比近十年內地、臺灣、香港送選的其他電影,質量高於絕大部分。當然,最終《戰狼2》無緣奧斯卡也是意料之中的。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在奧斯卡最成功的華語電影人是李安沒有任何懸念。遊走於東西方,擅長各種類型的電影是李安的特點。

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很多人不知道,《臥虎藏龍》還是北美影史票房最高的非英語電影。

我一直認為,《臥虎藏龍》是華語片的顛峰代表,它是無短板的。不過可能因為當年在國內上映票房不高(2000年,1800萬人民幣)且表現表現手法完全領先於當時其他華語片、又在國外獲得巨大成功,所以導致一直有不少人誤以為這是一部“美國電影”。

《臥虎藏龍》是一部中國電影,中國文化背景,全部普通話發音,以中國臺灣作為送選地區。

李安3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其中《臥虎藏龍》73屆10項提名並斬獲4獎,是歷代外語片之最。

李安之外,“國師”張藝謀三次提名奧外,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也曾在頒獎季收穫頗豐。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霸王別姬》是無數人心中的神作,甚至將其推上“華語第一”的位置,我雖然不認同此觀點,但也認可《霸王別姬》的經典地位。《霸王別姬》作為華語影壇唯一的戛納金棕櫚得主,又拿下了英國電影學院和金球獎,為何無緣奧外?

這還要回到上述的“公關”。第一次提名(雖然也是唯一一次)的陳凱歌就和第一次提名的李安(同屆)一樣,對奧斯卡的規則幾乎一無所知,在好萊塢更沒有人脈。《霸王別姬》和《喜宴》輸給了一部西班牙電影《四千金》,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很一般的電影。

所以,中國人、華語電影人,何必為了一個奧外糾結煩惱甚至貶低自己人?且不說奧外只是奧斯卡的一個關注度不高獎項,文化隔閡、政治正確也都有可能成為評獎的決定性因素。

來看看89屆奧外5強綜合數據對比。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資源來看看。

結語

從事電影行業的人,導演、編劇、演員、攝影師等等,希望做出好電影得到認可,再正常不過,誰不想要得到有分量的獎項呢?但這不是根本,不能成為原動力。為了獎項而拍電影,再輝煌也不過是韋恩斯坦?他的下場不僅僅是一個笑話,他不曾因奧斯卡成為偉大的電影人,他推出的拿獎作品也排不進影史前列。

偉大的作品,要經過專業、市場、觀眾、時間的檢驗,傳奇級的影人亦是如此。

作為電影愛好者、這個行業的旁觀者,在互聯網信息如此豐富詳細的今天,沒有必要再沉浸在某些神話中深信不疑。電影是造夢的,燈光亮起片尾結束後,一部電影的使命其實就已經結束了。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拓展閱讀

作者

雜談|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飛雪

美豔女博士

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