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不听话、坏习惯难改、学习困难,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了

01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改不掉的顽固行为十分苦恼,比如,不听管教、做事马虎、上蹿下跳、上课走神、挑食、敏感、频繁哭闹、社交被动,等等。

为了改善孩子的问题,一些家长没有停止过努力。他们试遍了别人的方法、也看了很多育儿文章和书籍,可孩子"问题"依旧,甚至反而加重。

时间一长,焦虑和无助使父母与孩子的日常处于紧张的状态,父母认为孩子不懂事,不体谅自己,孩子心里也十分委屈,外人还会认为父母对孩子管教不当。

如果你的孩子反复出现这些"顽疾",可能并不是他们故意"不听话"或与父母"对着干",只是由于他们的"感觉统合失调"而导致的。

孩子总是不听话、坏习惯难改、学习困难,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了

那么,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呢?

02

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是指人体的各个器官通过感觉接收外界信息,并进行组合,经过大脑的统合作用做出反应,使个体与环境顺利完成对接。

感觉统合是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循环协调统一的过程,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根本。它的发展,可以刺激儿童脑智能发育。

同样地,良好的脑发育,也能带来更好的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失调,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体现,也被称为学习能力障碍。用另一种通俗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比如,前庭感觉失调的孩子,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语言发展迟缓等情况。

孩子总是不听话、坏习惯难改、学习困难,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了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03

在感觉统合中,有三大系统,它们分别是触觉、前庭觉和本体感。

触觉敏感的孩子一般反应比较快,但对外界的新刺激适应性弱,胆小,粘人,爱哭。

触觉迟钝的孩子一般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的分辨能力弱。他们缺乏安全意识,意外碰伤或流血时,自己很少会察觉到。

触觉问题的常见具体表现有:

1、 躲避接触、讨厌被触摸、.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2、 爱打架 爱发脾气动手打人。

3、 要时刻抱着某些物件才有安全感。

4、 讨厌理发、洗澡、刷牙,洗脸等

5、 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6、 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7、 紧张孤僻、不合群,陌生的坏境,甚至不爱上学。

8、 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前庭器官是大脑中的重要器官,控制人的重力(地球引力)感和平衡感。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调皮任性,挑剔,易与人发生冲突,甚至由于脑机能不全,影响语言能力发展及左脑的组织、逻辑能力,出现语言表达困难等状况。

具体体现为:

1、特别喜欢旋转的活动或绕圈子跑,而且不晕不累,但怕走平衡木。

2、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门墙。

3、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4、双手协调不良,常忘了另一边。

5、手脚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时仍显得笨重。

6、俯卧地板和床上时头、颈、胸无法抬高。

7、爬上爬下,跑进跑出,到处乱动,东摸西扯,不听劝阻,处罚无效。

8、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9、喜欢惹人,捣蛋,恶作剧。

10、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并且喜欢背诵广告语言。

本体感控制着人体肌肉的松弛和收缩。本体感不足的孩子,手脚笨拙,动作缓慢拖拉,消极,没有上进心,脾气暴躁,粗心大意。

具体表现为:

1、 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2、 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3、 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

4、 即便是进行简单的动作,也常常遭遇失败。

5、 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不会系鞋带,不会系扣子等

6、 .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本体感失调的孩子常常因为手脚笨拙,语言表现能力差,导致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和退缩,依赖性强。

孩子总是不听话、坏习惯难改、学习困难,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了

04

感统失调是如何影响到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

比如,本体感主导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对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协调,手—耳协调,身—脑协调,动作灵活和灵巧等等。

大脑对手指肌肉控制不好,孩子写作业就慢,字也写不好,容易出格;

手—眼不协调,看到的和写出来的就会不同,容易出现抄错,写字颠倒等问题;

手—耳不协调,听到的与写出来的不一致,听写就容易出错;

身—脑不协调,大脑对身体控制不良,导致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上课时身体喜欢转来转去,不安地乱动,小动作多等。

孩子平衡感差,身脑不协调,就容易平地摔跤;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等。

空间感不好,眼脑不协调,就会因为目测不准距离而磕着碰着。

视觉感不良,会导致孩子无法进行流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或少字。在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听觉感不良,就会表现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等。

孩子总是不听话、坏习惯难改、学习困难,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了

05

统感失调的原因:

除了先天性的生理原因外,更多的是后天性的环境及人为的原因。下面重点说一下后天的因素: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的生活,使孩子的活动范围变小;

大人对孩子保护过度,事事包办,导致孩子接受的信息片面、不全、有偏差;

父母太忙碌,缺乏对孩子适当的引导,或父母不正确的辅导,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父母拔苗助长,比如没有让孩子经历爬行阶段,就直接让他学习走路,导致孩子前庭平衡失调;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或保姆害怕孩子弄脏身体和衣服,害怕他们接触细菌,不让孩子玩沙,玩土等,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父母对孩子要求太高,管教太严,造成孩子压力过大,活动自由过少,产生精神上的伤害,如压抑感、挫折感、自卑感、无助感,等等 。

孩子总是不听话、坏习惯难改、学习困难,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了

06

感统失调不是病。感统失调的孩子,通过专业的感统训练,可以得到改善。

本体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后天的训练。

婴儿期的翻身、滚翻、爬行训练;幼儿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训练;儿童期的跳绳、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训练,对孩子本体感的发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前庭感不足的孩子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内容从简单的眼动到复杂的扔球等。

对于触觉问题的孩子,可以通过.唤醒触觉皮肤等方式来改善。

例如,见到陌生人就哭、抵触新环境的孩子,往往属于触觉过分敏感,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唤醒孩子的触觉皮肤,以缓和这种敏感的状况。

将吹风机调到微风挡缓缓吹孩子的皮肤;用软刷子轻刷孩子的身体、或者拿梳子轻轻敲击皮肤等,都有助于改善触觉敏感。

孩子感统训练的最佳年龄是3~8岁,在这期间进行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定型了,当孩子大脑的发育基本完成,就很难再改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