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薛姨妈,为什么一直赖在贾府不走?

少读红楼


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两人都是王熙凤的亲姑母,出身是都太尉统治县伯王公之后,是公侯之后,书里介绍王熙凤时,说她是照着男孩养的,如今嫁了贾琏,竟是十个男人也及不上的;再看王夫人对赵姨娘任由她作死,自己博得贤名,还有把贾府的权利牢牢把控在自己和亲侄女手中,别人还不敢说什么。凡此种种就能看出王家的女儿都不简单!薛姨妈绝对是个不简单的人,可为什么薛蟠是这幅鬼样子,因为薛姨妈太纵容他了,他本身也有点“呆”,不然不会有个“呆霸王”的称号,他父亲早死,薛蟠是薛姨妈后半生的依靠,脑子不够好使,她就没多管辖他,薛蟠和薛宝钗是非常明显的对比,薛蟠养废了,这绝不是薛姨妈的本意,就像贾老太太不拘着贾宝玉读书一样,也是纵容,也是宝玉自己不乐意读书。薛宝钗却过分聪明,兄妹俩截然不同,如果薛宝钗生做男儿身,薛蟠不可靠,还有个薛宝钗。王夫人和王熙凤还不足以说明薛姨妈的心机城府,那薛宝钗是她亲生的女儿,绝对可以对照出薛姨妈的为人,会做人,世故,人情通透,城府极深!薛宝钗就是薛姨妈年轻的时候,薛宝钗的身上处处透着薛姨妈的影子,甚至后面连王熙凤都有点忌惮她,青出于蓝,集大成者!



薛姨妈嫁给了紫薇舍人薛公之后,她的丈夫早就过世了,可是薛家是名门之后,现在领着内帑币经商,是皇商,古代重农抑商,可是薛家不是普通商人,是官宦加皇商,有底蕴也有百万财富,所以薛姨妈本人是有仪仗的,哪怕丈夫死了。所以她根本不需要跑到别人家住着,不管她娘家王子腾家还是妹妹王夫人家。

那薛姨妈为什么还赖在贾府不走?

第一点:不是因为薛蟠打死了冯渊,因为遇见香菱之前,他们也是打算进京的,一来送宝钗选秀,二来游玩,三来薛蟠要去户部交接。所以住进贾府最初的目的就是因为薛宝钗要参加选秀。当时王子腾升官奉旨出都查边,所以薛家不往舅家住,即使王子腾在京,薛姨妈还是会选择去贾府住,为什么?因为贾家有个女儿在宫里,薛姨妈是亲姨甥女,薛宝钗的表姐,此时元春还只是一个女官,不曾封妃,可谁知道以后会怎样?薛姨妈第一愿望是通过贾府了解更多选秀的流程,加大中选的筹码,因为元春就是通过选秀进宫的,她来探听是如何通过的。第二愿望是希望宝钗进宫后,这个先进宫的表姐可以扶持她帮助她,毕竟进了宫就是孤家寡人,有个亲表姐在多少还是比较安心的,将来得宠也有人互为臂膀。



第二点:这个选秀一直都没有进行,反而元春封了贤德妃,可以说,元春的地位成就其实就是薛宝钗本来的目的。这时候,薛姨妈可以带着女儿离开贾家了吧?可她不,为什么,因为薛宝钗爱上了贾宝玉,薛蟠爱上了林黛玉,他们兄妹俩都不愿意离开了,薛姨妈当然爱自己的一双儿女,她知道,薛蟠个人是配不上林黛玉的,可是薛宝钗配宝玉是绰绰有余的,亲姐妹,表姐弟联姻,是最好的选择,可是贾母说宝玉不宜早婚,那就等等呗。谁曾想,宝玉和黛玉有了情愫,可那又如何?让宝钗多多展示她的才能,博取贾老太太的喜爱,再让她们看清楚,宝钗和黛玉究竟谁更适合做媳妇,然后薛姨妈就成功了,为了女儿的婚事,她这脸皮豁的出去。


潮人讲故事



关于薛姨妈其人,我之前从未留意,曾将她与王夫人列为一类人,即一遇到事关自己儿子的事情,就开始护犊情深,甚至犯糊涂。其实仔细读红楼就会发现,薛姨妈比王夫人更会做人,也更有心机。


我们今天来分析下薛姨妈为什么进京一定要住进贾府,为什么贾府已经下了逐客令,薛姨妈还赖着不走。


原文第四回,薛蟠带着母妹入京,关于进京之后一家人住在哪里,母子三人之间产生了分歧。


薛蟠建议住在他们京中自己的房子里,因为就无人刻意管束他。于是他和薛姨妈商议道:“咱们京中虽有几处房舍,只是这十来年没人进京居住,那看守的人未免偷着租赁与人,须得先着几个人去打扫收拾才好。”


而薛姨妈则另有打算,因为,她从一开始进京,就没打算住在京中自己的房子里。于是薛姨妈说:“何必如此招摇!咱们这一进京,原该先拜望亲友,或是在你舅舅家,或是你姨爹家。他两家的房舍极是便宜的,咱们先能着住下,再慢慢的着人去收拾,岂不消停些。”


薛姨妈这段话看似没什么问题,其实很不符合生活常理。按我们正常人的思维和行事逻辑,我在京中有自己的房子,干嘛放着自己的房子不住,非要跑到亲戚家去借住呢?且薛姨妈说这话的时候,薛蟠的舅舅王子腾已经“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也就是说不在京中了,这样看来,只能去贾府了。


再说了,进京拜亲访友,跟住在自己家没有什么矛盾的呀?你住在自己家,不是一样可以走亲访友吗?别人家住这再方便,也不如自己家方便呀。薛姨妈这一番话,怎么读都不符合人之常情。


要住进贾府,薛蟠自然是不愿意的,因为这样有人管着他,他就耍不开,所以薛蟠说:“如今舅舅正升了外省去,家里自然忙乱起身。咱们这工夫一窝一拖的奔了去,岂不没眼色。”薛蟠虽然有私心,但说的话却有道理,言下之意即是说,咱们有自己的房子,又拖家带口的带了这么多东西,何必去人家家里麻烦别人看人脸色呢?


这时候的薛姨妈是什么表现呢?她为了能带着宝钗住进贾府,竟然可以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目的。薛姨妈说:“你舅舅家虽升了去,还有你姨爹家。况这几年来,你舅舅、姨娘两处,每每带信捎书,接咱们来。如今既来了,你舅舅虽忙着起身,你贾家姨娘未必不苦留我们。咱们且忙忙收拾房屋,岂不使人见怪?你的意思我却知道,守着舅舅、姨爹住着,未免拘紧了你,不如你各自住着,好任意施为。你既如此,你自去挑所宅子去住。我和你姨娘,姊妹们别了这几年,却要厮守几日,我带了你妹子投你姨娘家去,你道好不好?”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只得吩咐人夫一路奔荣国府来。


细思这段话,实在不应该出自薛姨妈之口,即便自己的哥哥姐姐再怎么邀请,毕竟是亲戚,自己一家人进京又不是短住,而是常住,薛姨妈却说不住贾府“岂不使人见怪?”这才是奇怪之处。你住进了自己的房子,然后以客人的身份去贾府拜访,或者小住几日还回到自己的房舍,这才符合生活常理,但被薛姨妈偷梁换柱,好像不住贾府就对不起人似的。



且我们看,薛姨妈要住进贾府,根本就不是担心薛蟠在外面闹事,他情愿薛蟠一个人在外面住,也要带着宝钗住进贾府,那么宠溺儿子的薛姨妈,为何为了住进贾府,可以暂时不管儿子?她是正话反说,还是真实心声?


薛蟠拗不过母亲薛姨妈,最终一家人还是住进了贾府,要薛姨妈住下来的是贾政,接着贾母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原文: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王夫人未及留,贾母也就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等语。


这是待客之道,远客到来,自然要客套寒暄一番,留宿留饭是我们日常待客之道,但按照常理,自己在京中有房子,薛姨妈至少也得推辞一番,但薛姨妈丝毫没有推辞,而是正合了她的心意。


原文:薛姨妈正要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子,若另住在外,又恐他纵性惹祸,遂忙道谢应允。又私与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王夫人知他家不难于此,遂亦从其愿。从此后,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住了。


我们看薛姨妈住下来的理由,是为了儿子薛蟠,前面还对儿子说“守着舅舅、姨爹住着,未免拘紧了你,不如你各自住着,好任意施为。你既如此,你自去挑所宅子去住。”这里却成为她住在贾府的理由,且我们看薛姨妈私下对王夫人说的那句“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她这是已经做好了常住下去的准备了!


前面薛姨妈同样说了“他两家的房舍极是便宜的,咱们先能着住下,再慢慢的着人去收拾,岂不消停些。”本来只是要暂住的,结果这下好了,贾府既然邀请住下,薛姨妈顺坡下驴,准备常住下去了。薛姨妈为何进京就直奔贾府而来呢?自然是为薛宝钗的婚事而来。


这段文字要到原文第二十八回,我们才能看出薛姨妈为了宝钗的良苦用心。原文: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也就是说,极有可能在一进贾府不久,薛姨妈就在与王夫人闲聊的时候,将金玉姻缘之事说了,且不只对王夫人一个人,而是“王夫人等”,薛姨妈一进贾府就传播这样一句话,细思可疑。一个母亲不止一次地对别人说起自己女儿的姻缘,且明言“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王夫人等人再傻,也不会不明白薛姨妈之意。


到这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连十几岁的宝钗都明白了母亲的用意,“所以总远着宝玉”,贾府之人焉会不明白?其实,在摸清了薛姨妈住进贾府的真正用意之后,贾府已经下了逐客令,但薛姨妈竟然能够厚着脸皮赖着不走,可见其对金玉姻缘的看重和志在必得。



原文第十八回,贾府为元春省亲建造了大观园,贾蔷从江南才买了一班戏子,无处安置,这时候,贾府就准备借机令薛姨妈搬出贾府了。


原文:那时薛姨妈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将梨香院早已腾挪出来,另行修理了,就令教习在此教演女戏。


贾府那么多房子,为什么偏偏贾府要动用客居贾府的薛姨妈居住的梨香院呢?且梨香院在东北角,薛姨妈搬出来新住的房子还是东北角,这明摆着是折腾人!按理来说,薛姨妈是客人,即便贾府没有多余房子,也不应该让客人腾房子给戏子住,更何况诺大的贾府,怎会没有空房?所以原因只有一个:贾府已经对久住不打算离开的薛姨妈下了逐客令。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也很符合生活常理,你家里一开始来了客人,你也会很欢迎,甚至邀请小住几日,但如果客人从此住下,一连数月甚至几年,从不说搬离之事,大有鸠占鹊巢之势,可能慢慢你就会因此疏远。这样的情景,想必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经历。


贾府也许是看出了薛姨妈没有要搬出贾府之意,毕竟是客人,且是王夫人亲姊妹,不好挑明,既然赶不走,薛姨妈揣着明白装糊涂,只好临时又挑了附近的一处给他们住。


如果说薛姨妈此前不走是因为要将宝钗与宝玉配成金玉良缘,这时候闻知贾元春加封贤德妃,即将省亲,薛姨妈更不可能离开贾府。所以,即便贾府下了逐客令,薛姨妈也装作不知道,愣是厚着脸皮住了下去。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薛姨妈从一开始就在下一盘大棋,从她住进贾府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没打算出来,且做好了被贾府驱赶的准备,反正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做,就是赖着不走。为了促成金玉良缘,薛姨妈也真是拼了。



少读红楼


说薛姨妈一直赖在贾府不走,是不对的。薛家到京城是办事,并不是仅仅到贾家来走亲戚。

因为贾家有空闲的房子,他们只是借住而已。就像人家租了你的房子住,住几天你就希望人家走,这不符合情理。

薛家吃的用的都不是贾家的,这就和走亲戚有所区别。

薛家只所以住着不走,这与他的事情办没办完倒是没什么关系.。可能的原因是老家已经没有什么太近的亲人了,贾家有薛姨妈亲姊妹王夫人在。。因此他们觉得住这里更舒坦一些。

当然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就是薛宝钗喜欢上贾宝玉了。从后来的结果看,这个原因更主要一些。


东北老农


《红楼梦》里的薛姨妈本姓王,娘家哥哥是从京营节度使做到九省都检点的王子腾,婆家是拥有百万之富的皇商,那她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住到自己姐妹王夫人的家里-贾府呢?


说来说去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她是一位慈母,她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的一儿一女。


一、赶赴金陵只为宝钗选秀



薛姨妈丈夫早亡,她宠溺儿子薛蟠,她知道儿子不争气,只会花天酒地胡作非为。


他虽在户部挂了个虚名,但所有的事物都由总管、伙计等措办,这些人乘机拐骗,薛家生意日渐损耗,自然坐吃山空。她对儿子已经没有指望了,于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女儿薛宝钗身上。


她到金陵的目标是女儿宝钗参加皇帝的选秀成功。


当时贾府大女儿不仅选秀成功了,而且已荣升元妃。


选择住在贾府不仅可以沾沾好运气,更重要的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跟随成功人的脚步”,这样就能更好地向自己的姐妹学习经验,为宝钗选秀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赖在贾府再为金玉良缘



当宝钗的选秀资格被哥哥薛蟠的人命官司取消后,薛姨妈就得为女儿考虑婚事了。


她看到女儿对宝玉的钟情,又觉得宝玉一表人材,还聪明灵秀,与自己的儿子相比,性格强百倍,自然是宝钗的不二人选。


如果金玉良缘成功,姨妈变成了婆婆,亲上加亲,女儿就没有受婆婆之气一说了。


如今掌握贾府财政大权的人是王熙凤,薛姨妈又是她的姑姑,宝钗与王熙凤是表姐妹,表姐妹成为妯娌也不会有矛盾。


这样的考虑对于宝钗对于薛家都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三、孤儿寡母需要遮风避雨



在封建社会,“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可见女人再能干也做不了家庭的顶梁柱。


薛蟠虽然已成人,他做不了也不愿担起家庭的责任,薛姨妈需要遮风避雨的地方,贾府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天堂。


薛姨妈性格随和,是贾母的好牌友,她慈母柔肠,也深得宝玉黛玉们的爱戴,就是丫环们也喜欢她。


薛姨妈在府里的人缘极好,并不因为是王夫人的亲戚就欺负别人,总是平易近人的,对伙计也好,她是整本书中最和气的一位有权力的太太。


《红楼梦》里的中年女人,大多不是好人。邢夫人贪钱,对儿子女儿都不关心。


王夫人太狠,对丫环下手狠毒,做事极其自私,心里只有宝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都不是人。


赵姨娘更差劲,不说对别人,对自己的女儿探春都专找麻烦,把儿子贾环培养成了个不务正业的公子哥。


弄得宝玉感叹:女人是水做的,嫁了人就变了。但宝玉也觉得薛姨妈是一个可亲可爱的长辈。


薛姨妈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式慈母的代表与典型,她的慈爱只是一个普通母亲的情怀,但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薛家举家进京都,薛姨妈原本的第一目的地是自己的娘家,就是凤姐口中的“我们王家”。半路上听闻王子腾升迁,薛姨妈与薛蟠临时商议之后改投了贾府,贾府“一把手”贾政和贾母留客,正合薛姨妈的心愿。

薛姨妈打算在贾府住下的目的很清楚,应该有三个方面。

一是、薛家孤儿寡母在进京都之前,在京都的生意已经出现一些问题麻烦。借住贾府也是的借贾府的官家之势,可以震慑下人、联络关系稳定之前京都生意上比较混乱的局面。

通俗的说就是薛家作为商家,想进京都去“抱大腿”,贾王两家亲戚原本就是薛家投靠依附的目标。可以说进京都去依附官家亲戚稳住薛家目前不稳定的生意局面,是薛家进京都最长期和主要的需求,能入住王家或者贾家当然是最有利的,事关薛家的生计大事呀!

原文:“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

然而薛姨妈的心思有别于薛蟠,目的相同、顺序有别。一为巩固生意家计,二为望亲并拘紧儿子薛蟠,三为薛宝钗待选。
二是、想薛蟠年轻冲动惹事生非,住在贾府受到姨父贾政的约束,不至于再闹出什么乱子来。这一点上与贾政的想法不谋而合,薛蟠若再惹事,贾府、王家又要有麻烦替这个侄儿摆平了。对于薛蟠惹事,贾王两家其实都很头痛。

原文:“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王夫人未及留,贾母也就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等语。薛姨妈正要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子,若另住在外,又恐他纵性惹祸,遂忙道谢应允。又私与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王夫人知他家不难于此,遂亦从其愿。从此后,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住了。”

薛家在贾府里,一开始就是一切费用自理的借住。事实上仍然还是独立门户的,梨香院有单独进出通往街市的大门,薛家独立开伙,一切日常与贾府无涉,只是在地理位置上来住极为便利而已。打个比方说荣国府就是现在的“一梯两户、三户”,住得很近却各过各的日子。

原文:“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西南角有一角门通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姨妈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相叙。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作针指,倒也十分乐业。”


三是、薛家进京都为宝钗待选入宫之事,依旁贾府希望能有所助力。如果宝钗顺利入选的话,将来宫中贾元春与薛宝钗二人多多少少总有些彼此照应吧。

然而宝钗待选的事情不了了之了,于是有了梨香院中的“金玉初识”。以薛姨妈的行事风格,“金玉良缘”最起码是在她和王夫人之间、而后贾政与王夫人夫妻之间有了初步的交流之后,才可能发生宝钗主动要看“通灵宝玉”这一幕。


贾府预备“元妃省亲”采买了十二个小戏子,将薛家从梨香院挪到府中东北角的一处幽静的院落居住,一方面是便于十二个小戏子和教习等人事的管理,一方面也是让薛家的日常生活空间更自由,与贾府保持开一定距离,形成即分离又联系的相互关系。

“元妃省亲”之前薛姨妈借住贾府的意愿强烈自不必说了,生意维持、儿子薛蟠的约束、女儿宝钗先是待选、后是“金玉良缘”的有待确立,住在贾府都更加便利。

“元妃省亲”之后,元妃下旨让宝玉与宝钗等众姐妹入园一起读书。到这个时候就完全不是薛家单方面想继续借住在贾府了,是贾府想要留住薛宝钗,至少是贾元春与贾政王夫人夫妻已经达成了初步的默契,都愿意让薛宝钗跟贾宝玉之间有更加密切和自由交流的空间。

果然宝玉与众姐妹元霄节之后,二月二十二入住大观园刚刚两个月时间,四月二十七元妃赐下端午节礼独宝玉与宝钗相同,宝钗立即戴上元妃所赐的红麝香珠串去贾母、王夫人处请安了。
贾母方面对“金玉良缘”却似乎另有不同看法, 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贾母说“宝玉这孩子不宜早娶”。五月初二宝玉潇湘馆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五月初三贾母在薛蟠生日宴上哭诉“我这个老冤家,偏遇上两个不醒事的小冤家。”。

然而在端午节后第二天,五月初六宝玉挨打了。一是因为出了贾府从来没有过的宝玉少爷调戏母婢,致使丫头金钏儿投井“人命案”。二是因为宝玉逗引琪官出逃事发,贾府开罪了素无交道的政治实权人物忠顺王爷。

当然跟开罪忠顺王爷的“琪官出逃”相比,王夫人当天就用五十两银子和宝钗的两件新衣裳摆平的“金钏儿投井”其实根本不是事儿。
宝玉挨打之后的第二天,五月初七贾母对薛家的态度可以说是“急速升温”。

五月初七、这天上午宝钗在怡红院内当众奉承贾母“凤丫头再巧,也巧不过老太太。”,贾母也接着夸赞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向薛姨妈示好。之后贾母又马上代宝玉求宝钗“叫莺儿来给宝玉打络子”。

宝钗也很配合,(五月初七)当天下午就亲自配好了金钱“叫莺儿打络子”把“通灵宝玉”络上了。

在贾母心中“通灵宝玉”,在这年三月里被来到贾府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持颂后显灵救了凤姐和宝玉性命的“命根子”到底是再摔不得的了。贾府亲人们的生命安全、贾府的富贵基业、贾府亲人们之间的和谐共处,这一切已经足够超越了贾母做为外祖母对于黛玉的心疼、怜爱,对“两个玉儿”之间“起腻”情绪的宠溺、纵容。

在贾母心中“两个玉儿”并非是绝对一样的重要,老祖宗当然是要“护玉”(通灵宝玉)第一,“怜玉”(林黛玉)第二。
端午节过后,老祖宗贾母对待“宝黛姻缘”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这年春季宝玉与众姐妹奉旨入住大观园,当年的冬季母后来独宠新来的宝琴,凤姐说要为宝琴“做媒”,明确否认了之前关于“宝黛姻缘”的表态,好在薛姨妈当场就说了宝琴已经许了梅䎐林家。可是,无论此前贾母是否对薛宝琴已经许配梅家的消息有所耳闻,贾母此举都是在向薛姨妈再一次更明确的示好,表示薛家的女儿可以成为“宝二奶奶”。

岁末年初在元宵节家宴上,凤姐因为黛玉“越礼”当众给宝玉“喂酒”提醒宝玉“别喝冷酒”,接着贾母“掰谎”重申贾府绝对不会允许“私情”存在。


贾母和凤姐对“宝黛姻缘”态度的明确转变,让王夫人大受鼓舞。初春因凤姐小月之后,复添了下红之症,不能理事。王夫人在命李纨代理后,又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见凤姐之病一时难好,王夫人又大胆起用了宝钗,请她来与李纨探春一起协理大观园。

此时宝钗的管理才能,得到了贾府上下的一致好评。而宝钗参与大观园管理之后,对荣国府日渐空虚的状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便是“紫鹃试玉”,过来人薛姨妈对“宝黛私情”心知肚明。

没过多久贾母做保山薛姨妈为薛蝌定下了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贾薛两家也算就此结为了儿女亲家。可以说薛家通过薛蝌的定亲,已经算是达成了薛家与贾府的下一代人联姻结盟的目标了。

之后便是薛姨妈在潇湘馆放风愿为“宝黛姻缘”保媒”,可是贾母热心于为薛蝌邢岫烟做保山,却无视了宝玉的痴情、黛玉的苦情,对“两个玉儿”的心痛、心底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贾母又一次使用了老祖宗绝技“揣着明白装糊涂”。

此时已经不是薛姨妈想要一直赖在贾府不走,而是反过来贾府为了“金玉良缘”想要留住薛家了。


“紫鹃试玉”过去了整整一年半之后,宝玉和宝钗众姐妹已经入住大观园整整两年半的时间了。这年中秋佳节之前,八月十二、王夫人亲自主持了“抄检大观园”。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薛宝钗悄然搬回了薛姨妈所住的贾府东北角的独立院落。

有网友画了一张示意图,不难看出薛家虽然仍旧借住在贾府,却在“元妃省亲”之前就基本上完全独立门户了。

贾母与薛姨妈对于“金玉良缘”和“宝黛姻缘”的态度,在宝玉和宝钗众姐妹入大观园居住,直到宝钗主动搬离大观园的两年半时间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了。

“金玉良缘”和“宝黛姻缘”发生逆转的真实分水岭是宝玉与宝钗奉旨入住大观园一年之后的第二个春天,在“紫鹃试玉”之后贾母积极为薛蝌与邢夫人侄女儿邢岫烟“保媒”,而薛姨妈主动放风愿为“宝黛姻缘”保媒。

此时的薛姨妈已经不是想“赖在贾府不走”的薛姨妈了,再到了一年半之后“抄检大观园”的时候,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已经准备成亲了,薛宝钗剩势全身而退搬出了大观园。


抄检大观园之后第三天,八月十五中秋节黛玉湘云月下联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为自身的命运作了谶语。

可以说到此时,即使没有了薛姨妈曾经积极主张的“金玉良缘”,贾府和贾母本人早已经在两年多之前“宝玉挨打”的那个端午节之后,就决定放弃了“宝黛姻缘”。

如果没有薛姨妈的“一直赖在贾府不走”,贾府和贾母也会为了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贾宝玉的前途,去选择一门“钻石宝玉姻缘”、“白金宝玉姻缘”如此等等,而绝对不会选择贾宝玉为之“摔玉”的、与孤女林黛玉的“木石姻缘。


阿丹151014015



薛姨妈和儿子女儿一家人上京来因要叙姐妹之情,贾家也以礼邀请,于是就合家在贾府安顿了下来。只是这一住数年不走了,能不能用厚脸皮的“赖”字形容薛姨妈一家呢?我看薛家是当得起。

那么在京城有几处房舍的薛家为什么偏要赖在贾家昵?以我个人之见,恐怕这样厚脸皮的做法于薛姨妈也是实属无奈之举。

第一点,薛家人口凋零,实无主事立业的男丁。薛家需要依傍亲戚王家、贾家以自保。

小说一开始,薛家已露败相,唯一可以抛头露面的男子薛蟠,为争一个丫头弄出人命官司,而且不学无术,斗鸡走狗,随时惹出祸事来,没个轻重,十足是薛家随时可引爆的炸弹,完全可以陷家族于劫难。

薛姨妈一女流之辈,又不识字,难以支持家族里外大事,薛宝钗做为闺阁小姐,虽说有能力又知书达礼,但是不能抛头露面。

因此,薛家外部一干事务都是管家们处理的,不免贪污克扣,这样下去,薛家必以加速度败亡。

所以,薛家举家进京,名义上是销核往年帐目,宝钗待选,内里必是要为家族可持续发展找到出路,再有就是薛蟠也要避一避官司风头。


第二点,薛姨妈希望借贾府贾政等众爷们的影响管教约束薛蟠。

后来的发展也的确貌似按照薛姨妈的意愿进行,薛蟠入了贾家的学堂,和宝玉交往也不少,只是薛姨妈不知道的是,薛蟠在学堂里拉帮结伙,飞醋吃了不少,银子也没少花,把个学堂搅和的乌烟障气,和宝玉交往,他也弄来个妓女云儿,喝酒划拳,唱下流的黄段子。和贾珍贾啬等人学会了更多新奇不堪的花样,书里说在贾府子弟的影响下,薛蟠比原来还坏了十倍。所以,薛姨妈这要是知道了,不知会不会欲哭无泪。

第三点,安排好女儿薛宝钗的婚事,或许能给颓势的薛家带来一线生机。


我想薛姨妈在宝钗的终身上是费了大周章、下了大注的,知子莫若母,薛姨妈应该对儿子不抱什么希望了,那么宝钗的婚事也就成了挽救薛家的唯一的救命稻草,是薛家全部希望所在,所以薛家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炮制出“金玉良缘”之说,首选是拥玉玺之尊的皇家,不成便退而求其次,就是那位衔玉而生的外甥贾宝玉了。更让薛姨妈有信心的是,女儿薛宝钗也确实有这个潜能和实力。

选秀失利后,薛家便只有和贾家联姻这一条路了,尽管有贾母王熙凤支持的宝黛姻缘在先,后又发生为小戏子们腾挪梨香院房子,贾母有一次还借题发挥将王夫人、薛姨妈指着大骂一番,又有宝玉为怕黛玉离去大病一场闹得人尽皆知,甚至后面抄检大观园明显对宝钗的区别对待等等,薛家只当耳聋眼瞎,听不见看不见,成功赖了下来。当然了,和薛家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相比,这点脸面、这点难堪又算得了什么呢!

细想,薛家也是不容易的!


屏山语红楼


薛姨妈一家总赖在贾府,等同于堂堂薛家只能依附于贾家,原因无非是薛家式微,为保身而需要寻个靠山。

薛家究竟已衰颓至何等境地,用五个字形容,有亡族之危(主要指彻底失去贵族身份)。

相比于四大家族的其余三家,薛家早已权势无存,其仅剩的“巨额财富”在有心人眼里只会是一块诱人的“鱼肉”,财帛动人心,何况薛蟠动辄惹祸,要算计薛家的人有的是可乘之机。

薛蟠祖父辈、父辈尽已凋零,自己又是个纨绔浑人,只图享乐不通事务,薛家全赖着薛姨妈、薛宝钗母女并几个忠心的老家人勉力支撑,可即便苦心经营也依旧难止颓势,薛家母女自然只得另谋出路。

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寻个牢固的靠山。

宝钗很懂事,愿意委屈自己来迎合现实,她放弃了诗词曲赋,学会了管理家族,被迫得老到成熟,奔波于人情俗务。而这一切种种,只因为她是薛家的女儿,就算牺牲自我,也要想方设法为母分忧,挽救家族。

上上之选自然是与皇家结亲,如此不但能保住地位,甚至能够重振旗鼓,再现往日荣光,只是此项全赖运气,相信薛家母女也只是抱着试一试没有坏处的念想。

其次才是贾家,理由有三。

一、贾家在当时的四大家族中,算是最繁盛的一家,庇护薛家的能力自然最强。

二、王夫人和王熙凤现为荣国府内宅的当家人,与薛姨妈还是血脉至亲。

三、薛宝钗与贾宝玉这对表姐弟年龄相仿有望亲上加亲。

除却贾家,薛家其实还有王家可选,只是鄙人觉得王家终究不如贾家,理由同样有三。

其一,王子腾升迁外放,王家无人再可管束薛蟠,一旦薛蟠惹祸,王子腾即便有心维护也是远水难解近火,远不如贾府可靠。

其二,从王夫人和王熙凤的表现来看,王家人的性格普遍有些执拗霸道,不易相处,而贾家家风宽厚,却是要好相处得多。

其三,王家是四大家族里唯一一个仍以武事立族的,其余三家则已俱是书香世家,第七十回王子腾之女出嫁,贾母和王夫人均未去,只派了凤姐、宝钗、宝玉、黛玉、探春前去,仅此一笔带过,竟无向来喜好结识女儿的宝玉如何兴头期待的描述,可见王家教育女儿遵循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窠臼,这点从王夫人及王熙凤的表现也可察知。宝钗已经够孤独了,若再住到王家,无可释闷的日子真不知要如何挨过。

“金玉良缘”虽是一场漏洞百出的戏码,但它的声势曾在元春端午赐礼时达至顶峰,奈何史老太君棋高一着,硬是将之打压了下去,我想薛家母女不是没有意识到贾母的态度,只是形势所迫,哪怕只剩百分之一的希望,她们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这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思维转变,或许也是宝钗黛玉后来能够相互理解的契机(黛玉是愈大愈想得透,宝钗是越来越看得淡)。

然而我还是心有不解,薛家为何非要维系那豪门贵族的身份,冒着被贾家拖入更大危机的风险,甚至甘愿为此牺牲尊严和宝钗的幸福,小富而安的生活又有何不可?


星缀晚秋


薛姨妈长住贾府,其目的有二。

一,有人束缚薛蟠。薛蟠是个浑人,书中第四回这样介绍薛蟠:"系金陵人氏,本是书香继世之家。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溺爱纵容些,遂致老大无成,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景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纪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旧日的情分,户部挂个虚名支领钱粮,其馀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由此可见,薛蟠

为人骄横自负,好色无知,又没有心机,被世人称为呆霸王。薛蟠不但不学无术,还惹是生非,在送妹妹薛宝钗应选的途中打死人命,强抢少女,这样的人若无束缚,在勋贵遍地的京城,早晚会闯出大祸来。故此,薛姨妈不顾儿子反对,坚决住进了贾府的梨香园。若真有了大事,贾府也可做为依靠。当然,束缚薛蟠只是薛姨妈美好的愿望的其中一个。

二,为薛宝钗寻一个依靠。薛最虽也算是四大家族之一,但无论怎样看薛家都已是走下坡路了:薛父已死,薛家人丁不旺,薛蟠又是个纨绔不争气的,好色无知,蛮横自负,不知人情世事,如果谋划不好,宝钗的终身无靠。有人会说宝钗进京是为了参选,其实,那只是薛姨妈的一个借口,在她心中,落选是可以预料的,宫中选人,不但拚才学,拼容貌,还拚家世,薛家虽有钱,但在这个世界,钱永远只是权势的附庸。皇商薛家,在京城是区区不值一提的。也就是说,薛姨妈住进贾家,是有着图谋宝钗婚姻的目的的。

为什么就选中贾家长住而不是王家呢?想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薛姨妈出身王家,对王家家庭状况较了解,王家军功起家,王家子弟将来要靠战场上一刀一枪的挣个爵位实属不易,那是用命去换来的,。二从王家姑娘大多是嫁于高门可以看出,王家应该比较势利,应该看不起薛家,特别是薛家现状又不乐观,况且王家姑娘也不大注重教养,从王熙凤自小做男孩子着可窥一二,三,王子藤出息虽大,却将离京赴任,二房王子胜无职无权,前途无亮,其子王仁又是个混不吝,是个连亲外甥女都敢卖的主儿,薛蟠若与他混在了一起,恐怕更难扳正。

再看贾家,一,贾府为四大家族之首,贾政一房门风清正,贾元春被封贤德妃,其势正如日中天,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二,贾宝玉人物风流,聪明通彻,又深受北静王看重,虽然不喜仕途经济,但入朝庭青眼也未可知。三,况且贾家又不太讲究媳妇的出身门弟。王夫人又是自已的亲姐姐。虽然贾母有将二玉撮合的意图,但王夫人却是站在薛姨妈一队的,宝玉的婚姻,最终要靠的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更何况宫里还有贾元春做后盾。

凡此种种,支撑着薛姨母赖在贾府不走。父母为子女计深远,这也是薛姨妈的一片慈母心肠。


萍风竹雨123


没什么,薛持贾势,贾因薛钱,相互依存,不免要联姻,亲上加亲。贾宝玉是个孩子还小,不同意,偏要说木石前盟,可势力倾颓之贾府,仗着元春红火了几年后,不得已把探春放了风筝,将个迎春弄得死去活来,惜春一见害怕出了家。红楼开篇护官符,弄到最后树倒猢狲散。


魂舞大漠


我想薛姨妈赖在贾府不想走的是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背靠大树好乘凉,薛蟠闹事,薛家败落,想要寻求贾府的庇护。



薛宝钗就曾经说起过,其父亲在世时,她的家庭还是富足殷实的,她和兄弟姊妹们都是任性胡闹的,只是父亲不在时了,哥哥又不大懂事,才导致家族慢慢的衰败。

哥哥薛蟠为了争夺香菱,闹出了人命官司,虽然由贾府出面,事态平息了,但是在当地也不便再待下去了。

薛姨妈也是个妇道人家,不善于管家和打理家族事宜,宝钗虽然能干。但也只是个小姑娘,所以来到京城有贾府的庇护自然再好不过。

第二,为了薛蟠和宝钗的教育。



贾府有自己的私塾,所有男孩子都可以到那里去接受教育,虽然不指望薛蟠能够到那里去学些什么东西,但是至少可以对他有个约束,不会整天胡作非为。

贾府里有长辈,虽然不会过多的约束薛蟠,但是多少对薛蟠也有震慑作用,再者也可以加深彼此的情感,出了什么事都可以相互照应。

宝钗也是一样的,贾府里也有专门请老师教姑娘们念书和学习针黹女红、当家理政等事宜,宝钗除了可以受教养,同时也可以多些玩伴。

薛姨妈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快乐乐的长大,不要整天都是个小大人的模样。宝钗多接触接触同龄的孩子会更好一些。

第三,为了宝钗和宝玉的姻缘,以及薛家和贾府的利益结合。



王夫人为了完全掌握贾府的权利,于是便和王夫人一起借用“金玉良缘”一说,想要让宝钗和宝玉成婚。宝钗和宝玉结合不单单是前两个人的事情,好事两个家族的联姻。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薛姨妈自然不想离开贾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