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的陪练经验:别等孩子放弃,才后悔没看过这篇文!

陪练最绝望的事莫过于:家长耗费了大量时间陪伴孩子练琴学习,可孩子的琴技不但不长,反而更加厌恶、甚至想要放弃学琴!

在陪练过程中,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来看看一位陪练10年的家长给的建议。


1、以为“陪练”就是“陪着练”

您以为老师说的陪着孩子练琴

就是坐在孩子旁边用你那殷切的眼神

给孩子精神上以支持吗?

错!错!错!

在初学的练琴过程中

孩子的识谱速度、对节奏的理解程度

包括对手型的控制是不容易兼顾的

可能在上课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基本达到要求

但回到家中后,孩子就会遗忘掉老师讲过的一些注意点

所以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

上课练得好好的,回家练了一星期反而越来越差了!

这不能怪老师没说明白,也不能怪孩子忘性大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10年的陪练经验:别等孩子放弃,才后悔没看过这篇文!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

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复习

这些记住过的东西没多久就会遗忘

当时讲过的内容如果不能及时复习便会遗忘

而且这个短时记忆的时间真的非常短

直到一个月后,只剩21.1%

能回忆起来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少

10年的陪练经验:别等孩子放弃,才后悔没看过这篇文!

2如何避免孩子课后就忘的问题

怎么解决孩子回到家后

就忘记老师说过的内容呢?

下课后,要趁热打铁

在回家路上和孩子聊聊

比如:今天上课过程中,老师教了些什么;

上周的作业回的怎么样?有没有弹错的地方?

如果有,那么是哪个小节弹错了……

您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

可以及时帮助孩子回忆一遍上课的内容

翻看谱子及课本,查看练习注意点以及作业内容

也可以跟老师积极沟通

了解这一周当中练习的重点和孩子容易出错的地方

接下来,就是需要陪练了

这是一个及时复习的过程

能够把老师教过的技巧通过练习来变成长时记忆

在陪练的过程中

父母可以通过对孩子练琴过程的观察

来及时提醒孩子练习中的错误

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下一次上课时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

要注意,别常跟孩子提起您不懂音乐

这样容易让孩子对您的监督提醒有所怀疑

当然,以上都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因为在实践过程中,您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虽然您读书时也取得过骄人成绩

在单位也是个业务骨干

但做陪练父母,远不是靠这些就行了

您搞不懂乐谱上写的内容

不知道摇指颤音到底怎么弹才正确

老师让孩子回家练习时注意手型

您内心是懵逼的:只会监督,根本不了解古筝的基础

所以,在孩子开始学琴后

请家长们也开始学习一些相关音乐知识

不要觉得这是孩子要学习的东西与你无关

您和孩子的共同学习

对他的学习监督上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10年的陪练经验:别等孩子放弃,才后悔没看过这篇文!

3陪练前请做好规划

学琴大都是一对一的教学

老师在教学时候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安排进度

比如同时学琴的有两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一周能弹完3条练习曲

而另外一个孩子只能弹完1条还磕磕巴巴

那么老师就会根据他们回课的情况

来安排作业量和作业难度

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

但如果您能够为孩子安排好每天练琴的进度

以及重点解决的内容就会不一样

比如今天的练习内容是唱谱识谱

第二天的内容是双手合奏并解决难点争取熟练

而不是每天都练这一条,标准只有弹熟

没有梯度的逐个解决问题,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厌烦

请在陪练前规划好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让孩子在一个高效的练琴氛围下练琴

这样他(她)会越来越容易掌握练习曲目的规律

也会越弹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