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進入初秋,天氣漸漸變涼,趁著孩子還沒開學,一家三口開上車就去了離家70公里開外的紅旗渠。從安陽出發一路向西,從安陽開發區高速口上了南林高速(南樂到林州),因為孩子上學的原因,自從她上了小學我幾乎很少出門,週一到週五送她上下學、輔導功課,週六上興趣班,唯一的一天週日,還要補習一下。現在的孩子傷不起,雖然國家教育局一再要求給學生減負,可是,能減嗎?尤其是人口多的省份,分數線依舊居高不下,讓孩子減負,拉低高考的分數線才是上策。這些是題外話,作為一個學生的家長,有些怨言罷了。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今天好不容易出來,一定要高興,看著窗外的風景,即便是還沒出市區,心裡早已歡呼雀躍。一路上很平坦,單向兩車道,不算寬的高速上,車輛還好也不多,限速100公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南林高速上有兩個修路段,在主路上有繞行路,雖然不影響通行,但是夜間開車時也需要注意。早就看安陽新聞說高速已經可以直達紅旗渠了,這次我們也感受一下,一路上孩子和我都很興奮,高興的跟著音樂唱了一路,平時光注意孩子的學習了,沒想到她能跟著我的車載音樂唱一路,而且歌詞還能記個七七八八,這讓我感到很意外。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走南林高速到了林州的時候就有明顯的“紅旗渠”“林州大峽谷”的標識。當然要走紅旗渠方向了,再走大約 30公里,就能看到紅旗渠高速出口,下了高速後,左轉去紅旗渠的紀念館,右轉去紅旗渠的青年洞。紅旗渠這個景區很奇怪。不是一個地方就行了,整個景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紅旗渠紀念館,另一部分叫青年洞。每個景區都有大面積的獨立停車場。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在紀念館售票處兌換完門票後,就直接檢票進了。在這裡普及一下,紅旗渠景區門票門市價100元,我們在來之前,找了安陽文峰塔門口的旅行社出了兩張電子票,每張票能優惠十幾塊錢。我以為是給兩張紙質的票,沒想到一條訂票成功的名為:芝麻遊的短信就解決了。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孩子的門票是到了紀念館售票口兌換電子票的時候順便買的學生票,半價50元。看來現在科技真的很發達呀。紀念館裡除了有大量的文獻資料介紹紅旗渠的挖渠背景和艱辛的挖渠過程,還有時長7分鐘的視頻短片,介紹紅旗渠;大型的沙盤,讓遊客熟悉紅旗渠。到這裡才知道,紅旗渠不是一條渠道,而是從山西引漳河到河南後,一分為三。取名為:一干渠、二乾渠、三乾渠。分開這三條渠道的地方叫:分水苑(又叫分水閘),紀念館就坐落在分水苑旁邊。從紀念館出去之後,往後走就能看到分水閘了。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從紀念館出來,往山西方向走,大約20公里的樣子,就到了景區的第二部分——青年洞。一路上路過好多家山裡農家飯店,我們選了一家叫做山水澗的餐廳用餐,這裡離著青年洞景區就很近了。我們點了兩個菜,主食要的是林州特有的小米稠飯,一個湯,就足夠了。價格也不貴,跟市區一樣的平民價,菜量還很大。小米稠飯是先熬好雞湯,放在一邊備用,然後切好胡蘿蔔,小塊的雞肉少許,然後將小米,胡蘿蔔,雞肉放入高壓鍋,加入雞湯,然後蓋上蓋子壓至十五分鐘,之後將五香花生米和香菜放入高壓鍋裡,攪拌即可。味道非常獨特,我在家也嘗試做過,但是都沒成功。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青年洞停車場的東邊是絡絲潭,這個地方是河南、河北的分界地。潭水只有在雨季才會蓄滿水,潭上的吊橋一頭在河南,一頭在河北。遊客戲稱兩腳站兩省。我們去的時候很不巧,因前段時間雨量大,絡絲潭水太深了,這裡就禁止遊客到裡邊參觀了,只能站在岸邊欣賞。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走過一條取名“紅絲帶”的天橋就到了青年洞景區檢票的地方。從紀念館兌換的門票在這裡仍然有效。檢票進去之後這裡的景觀跟紀念館那邊迥然不同,如果說紀念館是紙上談兵,青年洞景區就是絕好的實戰基地。走在渠道上,環遊在太行山腰上,才真正體會到,為什麼管紅旗渠叫圍在太行山腰的紅飄帶。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一路上路過了當年挖渠人曾經休息過的山崖,穿過一線天,還能看到凌空除險表演和打釺表演。這些演出再現了當年紅旗渠人挖渠的部分勞作場景,尤其是凌空除險表演,嚇得我膽戰心驚。整個人從山崖上垂下來,在空中盪來盪去,手拿鋼釺,清理鬆動的碎石,蕩一下手裡的鋼釺戳一下被火藥炸過的地方,碎石就會從空中紛紛掉落,而唯一的保護措施就是腰裡拴的那根繩子,一旦繩子被山崖的石頭磨斷了,後果不堪設想。遙想當年,紅旗渠人就憑著這樣一股不怕犧牲敢於向大自然挑戰的精神,才創造了這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蹟。在挖渠過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紅色傳承教育之地:紅旗渠遊記

走了大約1個小時,終於到了終點——青年洞。青年洞真的只是一個洞,紅旗渠水緩緩的從洞裡穿行而過。當年的這些救命水必須要從這裡穿行而過,到河南。巍峨的大山,擋在了面前,就在那樣幹那麼重的體力活兒都要嚴控食量的條件下,更不要提什麼生產工具的先進不先進了,能有湊合著用的就行,炸藥自己做的,石灰自己做的,搞測量的土製工具,全靠經驗來操作。關鍵是,當時的中國正處在“百日修整”的困難時期,基本建設一律下馬。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安排了300多名青年男女開始了開山鑿洞工程,歷時一個多月就將這條隧洞挖通了。因此取名為“青年洞”。

守著紅旗渠,說著紅旗渠,等你真的身臨其境的時候才瞭解到紅旗渠精神的真諦。

此時,日頭已經偏西,我們的紅旗渠之旅也要畫上圓滿的句號,原本活蹦亂跳的孩子,小臉上已然顯出了疲憊之態,這下好了,上車你就可以睡覺啦。從青年洞出來歷時2個小時返回到了安陽市區,今天這一天過的真是充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