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进入初秋,天气渐渐变凉,趁着孩子还没开学,一家三口开上车就去了离家70公里开外的红旗渠。从安阳出发一路向西,从安阳开发区高速口上了南林高速(南乐到林州),因为孩子上学的原因,自从她上了小学我几乎很少出门,周一到周五送她上下学、辅导功课,周六上兴趣班,唯一的一天周日,还要补习一下。现在的孩子伤不起,虽然国家教育局一再要求给学生减负,可是,能减吗?尤其是人口多的省份,分数线依旧居高不下,让孩子减负,拉低高考的分数线才是上策。这些是题外话,作为一个学生的家长,有些怨言罢了。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今天好不容易出来,一定要高兴,看着窗外的风景,即便是还没出市区,心里早已欢呼雀跃。一路上很平坦,单向两车道,不算宽的高速上,车辆还好也不多,限速100公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南林高速上有两个修路段,在主路上有绕行路,虽然不影响通行,但是夜间开车时也需要注意。早就看安阳新闻说高速已经可以直达红旗渠了,这次我们也感受一下,一路上孩子和我都很兴奋,高兴的跟着音乐唱了一路,平时光注意孩子的学习了,没想到她能跟着我的车载音乐唱一路,而且歌词还能记个七七八八,这让我感到很意外。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走南林高速到了林州的时候就有明显的“红旗渠”“林州大峡谷”的标识。当然要走红旗渠方向了,再走大约 30公里,就能看到红旗渠高速出口,下了高速后,左转去红旗渠的纪念馆,右转去红旗渠的青年洞。红旗渠这个景区很奇怪。不是一个地方就行了,整个景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红旗渠纪念馆,另一部分叫青年洞。每个景区都有大面积的独立停车场。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在纪念馆售票处兑换完门票后,就直接检票进了。在这里普及一下,红旗渠景区门票门市价100元,我们在来之前,找了安阳文峰塔门口的旅行社出了两张电子票,每张票能优惠十几块钱。我以为是给两张纸质的票,没想到一条订票成功的名为:芝麻游的短信就解决了。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孩子的门票是到了纪念馆售票口兑换电子票的时候顺便买的学生票,半价50元。看来现在科技真的很发达呀。纪念馆里除了有大量的文献资料介绍红旗渠的挖渠背景和艰辛的挖渠过程,还有时长7分钟的视频短片,介绍红旗渠;大型的沙盘,让游客熟悉红旗渠。到这里才知道,红旗渠不是一条渠道,而是从山西引漳河到河南后,一分为三。取名为:一干渠、二干渠、三干渠。分开这三条渠道的地方叫:分水苑(又叫分水闸),纪念馆就坐落在分水苑旁边。从纪念馆出去之后,往后走就能看到分水闸了。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从纪念馆出来,往山西方向走,大约20公里的样子,就到了景区的第二部分——青年洞。一路上路过好多家山里农家饭店,我们选了一家叫做山水涧的餐厅用餐,这里离着青年洞景区就很近了。我们点了两个菜,主食要的是林州特有的小米稠饭,一个汤,就足够了。价格也不贵,跟市区一样的平民价,菜量还很大。小米稠饭是先熬好鸡汤,放在一边备用,然后切好胡萝卜,小块的鸡肉少许,然后将小米,胡萝卜,鸡肉放入高压锅,加入鸡汤,然后盖上盖子压至十五分钟,之后将五香花生米和香菜放入高压锅里,搅拌即可。味道非常独特,我在家也尝试做过,但是都没成功。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青年洞停车场的东边是络丝潭,这个地方是河南、河北的分界地。潭水只有在雨季才会蓄满水,潭上的吊桥一头在河南,一头在河北。游客戏称两脚站两省。我们去的时候很不巧,因前段时间雨量大,络丝潭水太深了,这里就禁止游客到里边参观了,只能站在岸边欣赏。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走过一条取名“红丝带”的天桥就到了青年洞景区检票的地方。从纪念馆兑换的门票在这里仍然有效。检票进去之后这里的景观跟纪念馆那边迥然不同,如果说纪念馆是纸上谈兵,青年洞景区就是绝好的实战基地。走在渠道上,环游在太行山腰上,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管红旗渠叫围在太行山腰的红飘带。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一路上路过了当年挖渠人曾经休息过的山崖,穿过一线天,还能看到凌空除险表演和打钎表演。这些演出再现了当年红旗渠人挖渠的部分劳作场景,尤其是凌空除险表演,吓得我胆战心惊。整个人从山崖上垂下来,在空中荡来荡去,手拿钢钎,清理松动的碎石,荡一下手里的钢钎戳一下被火药炸过的地方,碎石就会从空中纷纷掉落,而唯一的保护措施就是腰里拴的那根绳子,一旦绳子被山崖的石头磨断了,后果不堪设想。遥想当年,红旗渠人就凭着这样一股不怕牺牲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的精神,才创造了这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在挖渠过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色传承教育之地:红旗渠游记

走了大约1个小时,终于到了终点——青年洞。青年洞真的只是一个洞,红旗渠水缓缓的从洞里穿行而过。当年的这些救命水必须要从这里穿行而过,到河南。巍峨的大山,挡在了面前,就在那样干那么重的体力活儿都要严控食量的条件下,更不要提什么生产工具的先进不先进了,能有凑合着用的就行,炸药自己做的,石灰自己做的,搞测量的土制工具,全靠经验来操作。关键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百日修整”的困难时期,基本建设一律下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安排了300多名青年男女开始了开山凿洞工程,历时一个多月就将这条隧洞挖通了。因此取名为“青年洞”。

守着红旗渠,说着红旗渠,等你真的身临其境的时候才了解到红旗渠精神的真谛。

此时,日头已经偏西,我们的红旗渠之旅也要画上圆满的句号,原本活蹦乱跳的孩子,小脸上已然显出了疲惫之态,这下好了,上车你就可以睡觉啦。从青年洞出来历时2个小时返回到了安阳市区,今天这一天过的真是充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