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抄材料,申論就厲害了!

申論抄材料,我們其實不應該忌諱這個話題,因為加工原材料並且合理的去抄寫材料,是申論的基本功。畢竟申論不是小學語文,不是漢語言文學,不需要各位參加國考的考生都拿出諾貝爾文學獎的本領來,語言的優美度是次要的,精簡、實用、正規才是硬道理。而材料中的很多語句就已經很正規了,你完全可以稍作修改拿來使用!那麼,如何合理抄材料呢,中公教育專家在此進行指點。那麼,為什麼那麼多考生不願意抄材料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一種對申論考試本質理解的失誤,考生在面對申論的時候總是還陷入以前語文考試的誤區,認為申論要特立獨行,要有自己的所感所想,其實這是不對的。

申論考試的定義已經告訴所有人答案了——申論主要考查應考人員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應考人員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申論考試是具有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性質的能力考試。

對!你沒有看錯,考察的是分析加工材料的能力,是模擬日常工作性質的考試。我現在要問那些特立獨行的考生了:哪裡問你的看法了?哪裡要你各抒己見了?哪裡要你放飛自我展現個性了?所以啊,申論考試的實質是代命題人陳述觀點,要聽命題人的話,命題人的觀點都在哪裡呢?都在材料裡!

讀透材料之後,把根源性的結論總結出來,很多時候,申論的材料可能會完全案例化,其中不會將結論告知考生,考生想要直接耿直的抄材料是做不到了。我們來看例子:

申論材料:

為了確診,2009年1月,張海超到了北京,隨後的近一個月,他先後在北京協和醫院、中國煤炭總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等醫院就診,得出的結論也為“塵肺病”。但是,張海超就診的上述各大醫院,因為不是法定的職業病診斷機構,這些醫院在出具的診斷結論中只能用“疑似塵肺”和“不排除塵肺”等表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因為做了肺切片檢查,上述醫院均排除了肺結核和癌變的可能。

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職業病的診斷要由當地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進行,且前提是要用人單位出具職業史、既往史、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複印件,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等多種證明。

問題:分析說明“張海超事件”中職業病診斷鑑定難的主要原因。

錯誤的抄寫:1.張海超因為沒有去法律規定的職業病鑑定機構,所以鑑定結果無效,職業病鑑定難。2.職業病鑑定需要的單位出具的證明和材料太多。

點評:還是沒能擺脫案例的影子,並且根源性的問題沒有概括抄寫出,重點不明確。無法直擊要害。

正確的抄寫:職業病防治法不合理,鑑定機構單一,缺乏鑑定的聯動機制,手續繁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