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封肉蓋餅子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巴里坤大草原是新疆三大草原之一,素有“古牧國”的美譽。

這裡擁有天然的優質牧場,牛羊終日啃食略帶鹽鹼的青草,

肉質鮮香味美,無羶味。

發達的畜牧業,造就了當地人無肉不歡、喜吃肉食的飲食習慣。

巴里坤還是歷史悠久的屯田之地,盛產小麥,是有名的“東疆糧倉”。

巴里坤人移民自五湖四海,

特別是山西、陝西、甘肅各地的麵食製作技藝在此交匯傳承,

形成了“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麵食製作境界。

肉食文化和麵食文化在巴里坤不斷融合、歷久彌新,

產生了諸多獨具特色的創新發明,

封肉蓋餅子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大菜。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巴里坤擁有天然的優質牧場,這裡的羊長期啃食含有鹼的青草使得羊肉肥美鮮嫩、沒有羶味。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新鮮的連骨羊肉不斷的煸炒,大量水分揮發後,羊肉的分子細胞變得乾癟等待著新的物質來填充;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此時蔥、姜、蒜、花椒、紅辣皮子等佐料的下鍋猶如一劑猛料,加水小火燉煮,佐料的滋味慢慢滲入羊肉的分子細胞中,奇妙的替代之後,羊肉骨香濃郁,後味持久。

說起封肉蓋餅子,便不得不提起紀曉嵐,據說紀曉嵐和巴里坤封肉蓋餅子還有一段佳話流傳至今。紀曉嵐即紀昀(1724-1805),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清乾隆三十三年,紀曉嵐因故獲罪被髮配烏魯木齊,途經巴里坤。他在巴里坤灑墨撰文,記錄所見所聞,著有文章《闊石圖嶺》《破呼衍王碑》等,此行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有所記載。

話說當地縣令對紀曉嵐的才華仰慕已久,聽說紀曉嵐要來巴里坤,心中甚喜,想好好的招待一下,以盡地主之誼。縣令思來想去準備拿出巴里坤最有名的食材——羊肉,來招待旅途勞頓的“偶像”紀曉嵐。縣令本想光明正大的款待紀曉嵐,可是無奈紀曉嵐是一個流放的戴罪之人,凡事不敢過於張揚,這可愁壞了縣令。他輾轉斟酌,心生妙計,吩咐大廚將連骨的羊肉不斷煸炒,等羊肉水分炒幹,加入蔥、姜、花椒等佐料,小火燉煮,讓調料的味道慢慢吸入肉裡,待肉爛出鍋,最妙的是要在羊肉上蓋上一層層薄如紙張的麵餅,猶如一頂風情萬種的新娘蓋頭將羊肉包裹其中,外人看來不過是一大盤面餅而已,誰曾想到,普通的麵餅之下卻大有玄機,藏著濃香醇厚的肥美羊肉。紀曉嵐一路風餐露宿、飽受苦楚,遇此美食頓覺味道鮮美,讚不絕口,以致回到京城還念念不忘,後來此菜在巴里坤便流傳了下來。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麵粉是最為樸實的食物,可以經得起任何調和、揉搓、延展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將面揉成麵餅抹上油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將麵糰擀至薄如紙張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把薄薄的麵餅將濃香的羊肉包裹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當餅子被掀開,濃郁的香味彌散開來,讓人垂涎欲滴。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時至今日,封肉蓋餅子已經成為了巴里坤最有名氣的一道菜,是巴里坤人招待遠方來客或貴賓的最高禮遇。流淌在巴里坤人血脈裡的勤勞和聰慧,使得久居於此的人們對美食的改進和創造孜孜不倦,這是對自己辛苦勞作的犒賞,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

關注我們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哈密發佈

QQ:2209076510

郵箱:[email protected]

巴里坤封肉盖饼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