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受九錫,同樣封王進相,李淵和王世充的差別怎麼這麼大?

文 | 江隱龍

唐代隋與隋代北周的過程相似:唐高祖李淵起事時為晉陽宮監與楊堅一樣為前朝官員,故起兵一事難免會沾染上謀逆的原罪。當時的皇帝楊廣亦是有為之君,但因窮兵黷武、濫用民力,導致了“天下苦隋久矣”的局面,天下大亂。只是李淵起兵的時機略有些特殊:楊廣雖然被各地義軍孤立於江都,但終究未死;李淵於此時打著“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的旗號攻入長安,擁立楊堅之孫、代王楊侑為帝時畢竟不能無視於這一點。於是,已經受九錫、封唐王、進丞相的李淵依然還要遙尊楊廣為太上皇,以解決楊侑繼位的正統問題。

同樣受九錫,同樣封王進相,李淵和王世充的差別怎麼這麼大?

次年,楊廣身死。同年,李淵接受楊侑禪位,建立唐朝;經過三年的統一戰爭,終於廓清寰宇,在事實上完成了隋唐易代。成王敗寇在這一段歷史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就在李淵進駐長安的同時,另一群朝臣在洛陽擁立楊廣的另一個孫子楊侗為帝,長安與洛陽——或者說隋朝的東西二都分別孕育了兩個朝廷。

同樣受九錫,同樣封王進相,李淵和王世充的差別怎麼這麼大?

洛陽朝廷的權臣王世充很快走上了與李淵幾乎一模一樣的道路:受九錫、封鄭王、進相國,之後偽造楊侗禪位詔書,受禪稱帝,國號為鄭。在之後的混亂中,王世充敗於李淵,於是隋鄭易代之事也被隨著王世充的失敗而湮沒在歷史洪流中了。

同樣受九錫,同樣封王進相,李淵和王世充的差別怎麼這麼大?

隋朝本身結束了“正朔不一,將三百年”的割據局面,唐朝受禪於隋是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取代另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在德運傳承上並沒有難以解決的問題。李淵稱帝后,“推五運為土德,色尚黃”,同時冊封隋朝、北周的後人為公——除了自居為土德外,也可以看出李淵以北朝為正統。對於唐朝來說,以北朝為尊的觀點無可厚非,因為隋朝的天命本就是從北周取得的。唐初名臣令狐德棻在梳理南北朝天命正統源流時曾向李淵上奏道:

同樣受九錫,同樣封王進相,李淵和王世充的差別怎麼這麼大?

“近代以來,多無正史,梁、陳及齊,猶有文籍,至周、隋遭大業離亂,多有遺闕。當今古猶接,尚有可憑,如更十數年後,恐事蹟湮沒。陛下既受禪於隋,復承周天歷數,國家二祖功業,並在周時,如文史不存,何以貽鑑今古?”

同樣受九錫,同樣封王進相,李淵和王世充的差別怎麼這麼大?

從這一道奏疏中不難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南北朝以降的天命所屬,在當時的文人階層中的確沒有達成共識,所以強調唐承隋命才成了當務之急。楊堅下詔以隋承火德,唐代隋運自然為土德。不過這些都流行於政治層面而非學術層面,開拓“功業理論”、解決了北朝天命合法性來源的王通便認為隋朝當主土德。王通之說沒有成為通說,李淵在立國之初依隋主火德而將唐朝定為土德,但王通的理論已經埋下了種子,唐朝的德運日後也註定要面對一場學術爭鳴。

同樣受九錫,同樣封王進相,李淵和王世充的差別怎麼這麼大?

不過這已經輪不到李淵分神了。就在李淵稱帝后的第八年,其子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太子李建成、逼李淵禪位,李淵在無奈之下當上了太上皇。當李淵攻破長安時,他一定不會想到,楊廣的故事居然會在他身上重演……他的兒子,李世民,在殺了太子之後,逼宮了……

同樣受九錫,同樣封王進相,李淵和王世充的差別怎麼這麼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