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勇挑重担 痴心党史宣传“长流水”

张守垒,男,193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兴县吕艺镇高渡村人,退休职工。不少人退休之后,都会选择跳跳舞、打打牌,悠闲地度过自己的晚年时光。而年近80的张守垒却选择义务讲解党史、国史知识,秉承老一辈留下的光荣传统,完美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还给人们送上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把博兴的党史发扬光大。高渡村革命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堡垒村”。“这一辈子我都是跟着党走。”张守垒,从小耳濡目染,常听村里的老人们讲烈士们的事迹。“八四暴动”的策划、张静源开展革命宣传、李天佑怒斥敌人保护战友……这些革命故事不仅陪伴他成长,也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棵无私奉献、爱国爱党的种子。2016年获得感动滨州·2016年度人物提名奖,2016年被市关工委评为“滨州市党史国史教育先进个人”。

年轻时,他是工作中的带头人

1958年,20岁的张守垒被招工到淄博周村王村耐火材料厂(后为省第二耐火材料厂)工作。在厂里,他工作积极,爱动脑筋,很快在厂里崭露头角。“我只上了一年学,到工厂后,参加夜校,认识的字多了,学到的知识也多了。”正值“大跃进”时期,厂里对“小改小革”非常重视。当时张守垒主要负责矿山爆破,由他创造的“微差爆破”法,使爆破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这一创新让他荣膺1961年的淄博市劳模和省劳模。

退休后,他萌生讲党史的想法

由于工作需要,张守垒曾多次去全省各地搜集党史资料,也搜集了更多高渡村革命烈士的事迹。一位老人的话,让他萌生给后代人讲党史的想法。1998年退休回到老家之后,张守垒自费在村里组织起一支扽腔(流行于吕艺镇一带的一种小戏曲)演出队伍,经常召集部分爱好者在自己家里排戏,还外出演戏。2000年10月,他带人到博兴县城里演出。一位看戏的老人问他:“你是哪里的?”“高渡的。”没想到老人听后竟与他说起了村里的几位烈士。最后老人叹气说:“可惜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代人了。”这句话对张守垒触动很大,使他萌生了给后代人讲党史的想法。

何时才能实现愿望,将革命先烈们的光辉事迹和光荣传统传承下去,一时成了张守垒的“心病”。“我一直盼着这一天,村里人也都盼着呢!”“建设一个革命教育基地或者纪念馆是我最大的愿望。村里有这么好的历史,为什么不把它弘扬、传承下去?”

愿望实现,他义务当起了讲解员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吕艺镇党委在高渡村建起了党史馆,2016年又投资257万元建起了滨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从纪念馆建立之初,张守垒就主动为参观的人上党课,当讲解员。新的滨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建成以后,老人更是每天都去馆里看看,“有一阵子因为讲解得太多,嗓子都哑了。但我不觉得累,因为我一直盼着这一天,村里人也都盼着呢!”张守垒激动地说。 即使是没有讲解任务,他也要每天去义务打扫卫生,从未间断过。

说起做讲解员的初衷,张守垒说,就是想把高渡的历史宣扬出去。除了做讲解员,张守垒还会给前来学习的同志上党课,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上百名人物的英雄事迹,张守垒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讲了57场,一天5场。虽然累得嗓子都哑了,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累并快乐着。

晚年勇挑重担 痴心党史宣传“长流水”

晚年勇挑重担 痴心党史宣传“长流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