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浊臭“假语村言”,深恶痛绝宝钗心劝

仕途浊臭“假语村言”,深恶痛绝宝钗心劝


首先,《红楼梦》不是宫斗戏或历史剧,但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却由背后的仕途官场的变化而决定的!

其次,宝玉对钗黛二人的取舍,其根本就是在这“仕途经济”上!“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了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林妹妹说过这混账话不曾,若她说过,我也早和她生份了?”

可见,宝玉对这“仕途经济”是深恶痛绝的,绝没有一丝通融的余地!‖
仕途浊臭“假语村言”,深恶痛绝宝钗心劝

那么宝玉心里的仕途经济,和世人眼里的,有什么不同呢?只看宝玉跟袭人“论死”时所说的吧!

世人大概都如袭人一般想:“忠臣良将,他们是不得已才死”,但在宝玉眼里却不然!“……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后名节,竟何如不死的好!……”

武将为了仕途升迁,热衷战争,却丝毫不顾国家因战争导致的生灵涂炭!为了在仕途上进一步,宁可拼上性命!“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

文臣为了仕途升迁,对朝廷吹毛求疵,拼死一谏,却陷君主于不义!“他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若朝廷稍有疵瑕,他就胡啖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拼死,将来弃君于何地……”!

这是宝玉眼里心里的“文臣武将”,一语以概之,就是为了仕途升迁,沽名钓誉,不择手段!(这手段包括拼上性命)宝玉为当时这些“读书上进”的人取了个名字_禄蠹:啃食俸禄的蛀虫!

至于官场的黑暗,想来曹公是不敢让宝玉明着说的,所以才有了个“贾雨村”吧!他的出现,我想作用之一:或许就是为了补充解释宝玉眼里的“仕途经济”!‖

仕途浊臭“假语村言”,深恶痛绝宝钗心劝

贾雨村,也是官家之后,“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根基已尽……”,他的夙愿,就是“求取功名”,进而“再整基业”!此时的他,自认为满身的才华堪比玉钗,他自信可以卖个好价钱!“玉在犊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正是宝玉口中的“禄蠹”啊!但在世人眼里,此时的他,才华出众,正气满满,正是封建家长都喜欢的“有为青年”!又不卑不亢,自有一番文人的卓越见识和不凡的风骨,所以很快便得了甄士隐的赏识和资助!进京后春风得意,一举便“入了进士”!从此走上仕途!

中举后,“刚升了本府知府”,便沾染了第一缕“浊臭”!——“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不到一年便被革职!但奇怪的是:革职的原因却不是这“贪酷之弊”,而是“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为何如此,我想无非就一个原因:这“贪酷之弊”是官场上的普遍现象,是被官场所默认的!这是贾雨村的“浊臭”,也是整个官场都避不开的“浊臭”吧!

之后,贾雨村便先后去甄府和林府作西席!有段时间,我曾颇为疑惑:甄家跟林家都是官家,不可能查不出贾雨村是获罪革职的,为何还要聘作西席?不怕教坏自家孩子吗?现在想想,这应该是官场的又一缕“浊臭”吧!甄家林家都是浸润官场多年的,对官场的“潜规则”应该是了然于心的,大概一眼便看出贾雨村是被同仁排挤出局的!确定了贾雨村本身并无大过,这才放心聘用的吧!此时的贾雨村在世人眼里,也还是高风亮节的读书人吧!听林如海的话便可知了“……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仕途浊臭“假语村言”,深恶痛绝宝钗心劝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回,是贾雨村仕途中最大的转折点了吧!薛蟠打死人的案件是一目了然的!所以“雨村大怒‘岂有这样放屁的事……’”。却因为“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便住了手!跟上次做官时的“恃才侮上”,可谓天差地别了!

之后,便得了那“护官符”,糊里糊涂结了此案!此时,贾雨村做官的初衷“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抬头看”,做官的职责“事关人命……正当殚精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为了仕途高升,已经完全抛下了!

然后,借机讨好贾政,并巴结上王子腾,“急忙做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一个“急忙”,写出了这贾雨村,文人的风骨,已成乌有!

再有香菱,知道了她乃恩人之女,他又正在受托寻访!“……且不要议论她,只目前这官司……”可见其内心里,是一丝波动犹豫不忍都不曾有啊,这话一出,良知尽失矣!每次看到这儿,都恨不得化身成那封氏,一把把挠花了他的脸才好!

再有那门子,“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当日不卑不亢,坦然自若的君子情操,荡然无存矣!

到此为止,为了仕途,贾雨村已是“浊臭逼人”了!

但是,这仕途的“改造”还是没完:“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多少事”曹公不能尽述,只写了一个“石呆子”!“雨村那没天理的,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过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此时的贾雨村,已经为了仕途,彻底的泯灭了人性!那葫芦僧幸好是十年前与之相遇,若遇在此时,只怕小命难保了!昔日的“清高读书人”贾雨村,如今连浪荡公子贾琏都远远不如了,“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借贾琏的唾弃,写尽了世人之唾弃也!‖


仕途浊臭“假语村言”,深恶痛绝宝钗心劝

这样的仕途,曹公自然让宝玉深恶痛绝!“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但他身为候门公子,仕途却是避无可避的!周围的祖辈父辈同辈,几乎全是走仕途或要走仕途的吧!避来避去,他便避进了“內纬”这个桃花源,那些青春女孩们,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外边世界,都是“清净洁白”的!从小姐到丫鬟,多是随着本性,单纯的生长起来的!于是,宝玉便喜出望外的混了进来!

“女儿是水做的,男儿是泥做的,我一见女儿便觉得清爽,一见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这是我们素日所说的“男儿女儿”吗?不是啊!这是贾雨村之类的仕途官员,和未曾被仕途沾染的清白人啊!君不见秦钟柳湘莲之类,宝玉与之相交甚欢啊!但除了那极少数的几个同类,宝玉周围剩下的男人,都被外边世界所污染了!所以便用“女儿”,来代指“未被仕途浊臭污染的清净洁白”的这类人了!‖

仕途浊臭“假语村言”,深恶痛绝宝钗心劝


突然有一天,“品格端方,随分从时,博学多才,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的宝姐姐,竟然劝他“会会这为官做宰的人们,学学仕途经济学问”!这事曹公只是借袭人的口,将之告诉了湘云,当时的场景想来应该是这样的吧:宝玉惊愕的睁大眼张大嘴,心里又失望又痛心又厌恶又惋惜!呆了一刻,便“咳了一声,拿脚就走”,一边在心里痛惜着“好好一个清静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秀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违天地钟灵敏秀之德”……从此“同她(宝钗)生分了”

仕途浊臭“假语村言”,深恶痛绝宝钗心劝


但是宝钗,我觉得:曹公笔下的仕途是个什么样子?她恐怕是并不曾深知吧!她恐怕不曾完全弄明白,走仕途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那是从人变成鬼的过程!而且,她恐怕也不曾明白:走上仕途并不意味着永远的成功,只不过是万里“浊臭”的第一步!走仕途也并不能成就一生的事业,而且,也并不能永远庇佑家族!

贾雨村就是曹公摆好的靶子啊!他是由读书科举成功走上仕途的“有为青年”,是符合当时社会和仕途的全部要求的!可是结局呢?“致使枷锁扛”!

曹公笔下的仕途是什么,那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