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走過這裡的人,都染上美食的癡癖

這是一份瘋胃MadStomach創立180天的彙報。"

於是,走過這裡的人,都染上美食的痴癖

我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小小的美食自媒體,自從2017年12月20日中午12:34分(這個時間很好記)發表第一篇文章《不要讓現代生活成為毀掉美食的理由》到現在,我們一共發表了68篇文章。

這裡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們原創的,從不洗稿,絕不跟風。

最近有三件事,讓我們開始逐漸改變了“小小的”這個自我認知。或許應該這麼說,從體量上來講我們還是小小的,但在影響力方面,我們已經不再那麼小了。

第一件事情是,我們有了自己熟人圈子以外的粉絲了。

最近,瘋胃君的一位小姐姐出去參加了一個airbnb組織的線下聚會,參與到的都是一些背景懸殊、圈子也各不相交的群體。

然後,活動中有個互加微信的環節。有一個小姑娘上來主動找到我們的小姐姐說:“哎呀,你們就是那個瘋胃的人看,我一直看你們的文章,你們在什麼圈子裡xxoo……”

好罷,瘋胃的小姐姐承認那一刻是淚水溢出了眼眶,終於有讀者主動“認”我們了。

第二件事是,我們和我們報道的行業開始有了積極而深入的交流。

瘋胃的定位其實始終沒有變,第一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去品測食物;第二,這個食物在絕大多數時候必須是電商平臺上買的到的食物。

在發表前30篇文章時,沒有任何生鮮電商裡的巨頭會和我們對話。在發表第50-60篇文章的時候,任何一個獲得較好或者較差結果的平臺,都會在文章發出幾十分鐘到數小時內和我們取得聯繫。很慶幸,至今沒有人要干預我們的內容,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文章都很乾淨。

但和這個行業的互動是必須的,而我們現在已經有了這樣的影響力。

第三是瘋胃的影響力矩陣以及漸漸形成了。

微信是我們的出發點,而我們的矩陣是星辰大海,我們驚訝的看到,小小的我們已經有了

單篇內容全網閱讀超過40w+,影響超過500萬讀者

這樣的成績。感謝互聯網,讓我們用半年走過了傳統媒體需要十年走過的路。

和大家分享一些精彩的瞬間:

《嚐了嚐售價堪比房價的掛綠荔枝,順便做了個荔枝品測》

荔枝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奢侈的一次品測。其實沒有什麼奧秘,就是把能找到的品類窮盡,無論是需要尋找物美價廉商品的主婦還是追尋探奇的人,都可以找到所需。所以這次,不管在微信公眾號,還是在什麼值得買和界面新聞,都有了極好的反響。

於是,走過這裡的人,都染上美食的痴癖

《315黑豬五花肉橫評:順豐天貓品質優 京東疑賣“變質肉”》

《14款電商西瓜品測:甜如蜜糖,酸如鍋包肉,本來生活的瓜餿了》

不虛美,不隱惡。如果我們遇到不良食材的態度就只有一個--曝光,然後追蹤是否整改。截至目前為之,所有的平臺尚沒有否認過我們任何一次品測的結果的真實性,相反卻有很多配合整改的動作。

於是,走過這裡的人,都染上美食的痴癖

於是,走過這裡的人,都染上美食的痴癖

《關西美食的黑洞:吃倒大阪攻略》

《米其林就要進北京了?上榜餐廳大預測》

雖然以品測為主打,但瘋胃的骨灰級編輯實際上都是一群骨子裡有美食情節的文化人,可以說,我們在美食文化上的存量之深超過絕大多數人的想象。但我們很剋制,只是在旅行美食和文化評論欄目中,偶爾顯擺一下,畢竟我們要提供的是大多數人便於接受和利用的內容。但我們真的很樂意和任何人談談美食文化。

於是,走過這裡的人,都染上美食的痴癖

於是,走過這裡的人,都染上美食的痴癖

當我們甚至發現,連“什麼值得買”這樣的精品導購平臺都開始高頻率推薦瘋胃的文章;當我們驚訝的看到,以及不少行業大號都開始善意的追蹤我們的創意和選題的時候,我們就知道,瘋胃這事大概是做對的,接下來要做的,是如何堅持我們對讀者和對平臺都客觀負責的態度,繼續把我們好的產品做好做深,這件事我們打算做超過十年。

68篇的積累,180天的沉澱,我們相信,我們洞悉這個行業多少的秘密,與讀者分享多少有價值的信息,我們就有多大的天空。

現在,我們已經開始醞釀更多的表達方式,比如視頻。但是一切的根源,都源自瘋胃的初心——

“我先去吃,我吃到什麼,我如實告訴你。”

如果你還沒關注我們,千萬要謹慎,畢竟我們是一臺瘋狂種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