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導(十六):百年木倉

安化採風的最後一站,是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廠。對於安化黑茶加工歷史研究而言,它比門前隔岸聳立著的安化茶葉博物館更具有史料價值。如今,安化第一茶廠已經被列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保護遺址包括西大門牌坊、靠背式茶葉木庫、單開門茶葉木庫、茶葉審評室、鋸齒形車間在內的歷史建築物,眾多反映安化黑茶近代或現代加工廠房等,構成了獨此一處的安化茶文化濃縮地和安化茶葉歷史見證地。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被標上了“省級文物建築”,目前依然作為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廠仍在繼續使用,並且還是以加工廠房中的設備為主要生產設備,將文物繼續賦予使用價值。

沒有到過安化第一茶廠之前,中茶湖南的熊嘉總經理別出心裁而大張旗鼓推他們的中茶黑茶為“百年木倉”品牌,其實我一直沒有理解:中茶黑茶不是更好、更直接嗎?

現在,參觀了湖南安化第一茶廠,我立刻就明白了:咱的茶就存放在一個多世紀前清代建的茶葉作坊,最古老的百年木倉裡,沒有間斷過的百年老店、百年工藝,“百年木倉”是真真切切的“百年”!你說,咱的茶厲害嗎?

絕對的厲害。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廠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朱文武帶著我們參觀最古老的歷史遺存,而且他告訴我們,所有的古蹟遺存都可以參觀。他在這個廠裡一共工作了20多年,其間有12年擔任了工廠的主要負責人,我執意請求與老廠長在“安化茶廠”的歷史牌匾前合影留念。

歷史都是與人相關的。

茶廠只給了我們幾頁資料,內容僅僅是關於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廠有限公司的官方簡介,沒有歷史的人物故事,沒有我們想知道的百年木倉背後的風風雨雨的故事。於是,我們自己去挖掘史料。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116年前的1902年,一位山西人,也就是一位晉商選擇在此處建立了興隆茂茶行,晉商為什麼會選擇安化來建廠?不得不提提安化的茶歷史。

安化為湘中古邑,是古老梅山文化的中心區域,境內萬山重疊,雲霧繚繞,自古以茶揚名天下。“當北宋啟疆之初,茶猶力而求諸野。山崖水畔,不種自生”。“崖谷間生殖無幾,唯茶甲諸州縣”。五代(935年)蜀,毛文錫《茶譜》載:“潭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渠江薄片,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烹之無滓也。”這便是早期的安化黑茶了。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宋神宗熙寧五年,安化因茶置縣,安化黑茶日趨興盛,安化逐漸成為中國黑茶中心。晉、陝、甘等各地茶商紛至沓來,資水沿岸的東坪、江南、黃沙坪、洞市、唐家觀隨茶行發展而興起,呈現出了“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的盛景。安化黑茶順資江而下運往漢口,經河南、山西轉銷西北各地或經張家口發至中俄邊境重鎮恰克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船艙馬背”式茶馬古道。這一條縱貫中國連接歐亞的萬里茶路,造就了不少著名商號。

興隆茂茶行來了,幸榮的是,它便一直留在了資江岸邊東坪的這塊福地裡,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雨,依舊完整無損地傲立資江岸邊的酉州。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從西大門門樓的氣勢昂揚,靠背式百年木倉的規模宏大,這一位晉商絕對不是等閒之輩。聯想到一路走過看過的黑茶企業,我想到了“晉商遺風、黑茶精神、安化本質”這幾個詞。

“晉商遺風”,就是樹立百名品牌的進取精神;

“黑茶精神”便是以產品品質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理念;

“安化本質”指的是勇創市場的開拓風氣。

“茶市斯為最,人間兩岸稠”,安化黑茶自古繁華,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俗話說,一類企業做文化,二類企業做品牌,三類企業做產品。拿到一本百年木倉的招商手冊,從設計的風格和透露的信息,側重的是產品,然後才是品牌,品牌的故事本來可以從依然活著百年老字號“百年木倉”大張旗鼓地宣傳,這是中茶湖南黑茶的根、中茶湖南黑茶的魂。

中茶湖南的熊嘉總經理以“百年木倉”來背書中茶湖南黑茶,此舉甚佳。看到招商手冊作為公司形象窗口而透露的文化姿態與商業邏輯,曾經丟失的王冠“安化茶王”——湖南省安化茶被中茶拾起了,然而,百年老店、百年木倉傳承的責任又交到了中茶,怎麼就沒有一種王者歸來的氣勢與霸氣?

不說正在規劃的未來,單說所見的眼前,益陽黑茶商會也曾有過如我們一樣感慨:

“安化茶廠昔日的輝煌,已經成為即將塵封的歷史,如同飽經風雨洗禮的時空一樣。而今我們走進安化茶廠,諾大的廠區,寬闊的樓房,古老的建築,陳舊的製茶工具,蒼翠的樹林,路邊的雜草,敗落的磚頭,珍貴的茶樣,依然如故,宛如走進一座博大而深邃的茶文化歷史博物館,歲月滄桑,歷史痕跡,處處可見,惟有宣傳欄張貼的關於體制改革的紅頭文件,還透露出一絲春天的信息。”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百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皆是遺傳,處處是寶的珍貴資源,再加上中糧、中茶的“國之長子”的背景,文化經營層面彰顯的企業精氣神,是溫文爾雅的卑謙,是揮斥方遒的霸氣,是志在必得又不是唯利是圖的斤斤計較的生意,是對過去的傳承,對未來的責任,對現在的擔當……

這明明是讓所有參觀者赤懷虔誠的朝聖地,早早醞釀好的敬畏之心怎麼就在拿到那幾份簡易的宣傳資料包括產品招商手冊的片刻散落了呢?主人以對自家家底文化的忽略與漫不經心,與我們期許的深入百年老字號探秘、書寫百年安化黑茶歷史的願望多少有些失落啊!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仰望高高聳立的西大門牌坊,這是晉商“興隆茂茶行”的門面,殘留的牌坊,可以想象出當時興隆茂茶行的繁華,這樣的排場也是一種氣度,沒有實力、沒有見過世面、沒有骨子裡的揮斥方遒的大家風範,立不起這樣的朝天門。

夏日的藍天下,寫滿了歲月滄桑的牌坊因長在牌坊頂上的兩顆對稱小樹而鮮活靈動起來了。

其實,對於可以作為中國茶業加工近代或現代史話的課教書一般存在的茶文化遺存,沒有必要花那麼大的手筆去擴建改造,有類似牌坊上的兩棵小樹的點睛之作,足矣。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文化經營,本身就是很難說清的東西,又夾雜著體制,經營者的素質與情懷,最終的結果,還是資本方的我行我素。

注意到了,牌坊換上了“安化第一茶廠”牌匾,老牌坊新招牌啊!相信很多人看了,會心一笑:給古董上穿上了新衣!

很好!百年木倉,全世界絕無僅有,只此一處!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湖南中茶歷史建築簡介

靠背式茶葉木庫

1950年,中國茶業公司湖南省公司副經理楊開智先生組織對1902年晉商留存的木質老茶倉進行整葺翻修,聘請當地安化縣建築工會的技師、工匠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加班加點,耗時11個月改建而成,1951年5月重新投入使用,建築總面積1636.67平方米,倉儲總容量為4514.4立方米。是根據茶葉特性精心選用當地特產老松木材建造,歷經一個多世紀的風雨,依舊完整無損,現已成為茶葉加工行業僅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茶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單開門茶葉木庫

1953年,按照靠背式茶葉木庫的建築機構和此地地形,由安化縣建築工會承建了這前後兩棟、建築總面積為1166.2平方米、倉儲總容量為3110.4立方米的每棟16樘單開門的木質倉庫,專用於存放茶葉原料或產品。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茶葉審評室

1953年,以俄式建築風格為基礎修建,總面積184平方米,幾十年來成為安化茶廠茶葉審評,茶產品研發的中心。也是部頒“湖紅”毛茶實物標準樣、“湖紅功夫茶”出口標準樣的製作中心。室內陳列著百年老廠各年代紅、綠、黑茶樣,茶葉專家們說:“裡面盡是寶貝”。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鋸齒形車間

1950年,根據中國茶業公司湖南省公司提供的由蘇聯專家設計的圖樣開始修建,1951年正式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1974平方米。此建築自然採光、通風條件極佳,是前蘇聯茶葉加工通用的廠房。在中國茶葉加工生產企業中僅此一棟。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西大門

1902年,山西人在此創辦“興隆茂茶行”,此門是“興隆茂茶行”的出入大門。1950年在修建鋸齒形車間時,按照時任中國茶業公司湖南省公司副經理楊開智先生“要保留此建築”的要求,將此大門與鋸齒形車間連在一起,形成現在這種建築架構和規模,安化茶廠成立之初,時任中國茶業公司湖南省公司經理褚玉衡、副經理楊開智、廠長黃本鴻及部分職工在此集體留過影。

四輪驅動下的湖南千億茶產業系列報道(十六):百年木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