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盛山东岳庙史略

彭 晓 赵宗玄

游盛山公园,人们往往只知道刘帅纪念馆大觉寺、岩观音,却不知尚有名胜“养在深闺人不识”。就在盛山北环路边,一座粉墙黛瓦、彩饰飞檐的小庙赫然入目,旁边指着:“道教圣地——重庆市开县(开州区)镇东东岳庙”。步入山门,但见神像庄严,绿树掩映,香烟缭绕;耳畔钟鼓齐鸣,诵经如歌,令人肃然起敬。问及既称“庙”,何谓“道教胜地”?道长的一番引经据典,让人尽知个中原委。

开州区盛山东岳庙史略

所谓“佛寺”、“道观”,只是一般的说法,并非绝对,但释、道素来分明。此东岳庙始建于明朝,历时数百年,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众多历史风云,记下了无数优美故事。何谓“东岳庙”?东岳者,泰山也,又称岱宗,帝王封禅之地,素为崇高雄伟之象征。顾名思义,可见其庙不凡。据《开县志》载:“东岳庙在盛山西麓,四周松柏茂密,环境幽静。庙前巨榕数株,枝繁叶茂,错节盘根(现仅存二株)。”原占地10亩,庙宇宏伟,殿堂庄严,古树参天,灵泉清冽,向来就是道教圣地。到清道光年间,已先后修缮5次。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饮酒茹荤的和尚占着东岳庙,道士反而住在不远处的大觉寺。清道光二十三年,开县调来一位“正堂加五级”(比一般县官大)的地方官,嫌其不伦,遂严加整饬,“互调住持”,让道人、和尚各归原位;同时捐钱拨款,改建维修,这才正本清源,仙佛不淆,释道均安。此事有庙碑可证。

另碑记载:东岳庙“踞盛山之西麓,距城二里许”,“林樾晻暧,泉源觱沸,称西郭佳胜。”惜乎清嘉庆初年,曾遭土匪破坏,沦为杂草丛生的废墟。道光丁亥年间上任的孔昭焜知县到庙里“祈雨有应”,灵泉复涌“倍于曩时”,乃“兴举而恢廓之”,翻修一新,以追韦处厚之功德。为官一任,留芳千古,此举的确“不违前贤”。

后来虽然朝代更迭,战乱频仍,东岳庙都一直受到妥善保护,人们常来庙中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1934年东岳庙成立开县道教会,1948年改组为四川道教会开县分会。

开县和平解放时,解放军入驻东岳庙,秋毫无犯。1964年,政府使用东岳庙,大破“四旧”,没收庙产,赶走道人;到1968年搬离之时,又将庙舍卖给农民,损毁或掩埋神像。东岳庙遭此大劫,宗教活动被迫中止。

开州区盛山东岳庙史略

改革开放,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东岳庙枯木逢春,呈现生机。在道教信众的强烈要求下,经多方努力,加上重庆市统战部、民宗局、道教协会以及开县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东岳庙从60平方米的石棉瓦棚到金碧辉煌的庙宇,从租地到征地,从信众自发组织到正式从四川遂宁聘请赵宗玄道长主持,艰难地一路走来,日趋完善,渐成规模,终于在2008年6月正式登记备案,被批准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东岳庙现有土地2.5亩,庙内现建有殿堂10间,大小神像108尊(其中出土的明清石刻神像76尊),保存完好的古碑4块,道教教职人员1人,长住居士4人。

道教乃中华民族固有的本土宗教,崇尚自然,热爱和平,老庄哲学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学有着较大影响,被尊为国教,故信教者甚众。东岳庙自开放以来,合天意,顺民心,因此敬神祈福、求医问卦者络绎不绝,香火日益隆盛,影响逐渐扩大。唯憾资金短缺,场地偏窄,加之紧邻车流不息的北环路下,极不利于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开县开发汉丰湖,建设旅游大县,当将东岳庙发展纳入规划,使宫殿、旅游文化相结合,同放异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