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回不去的故鄉——其實純樸只是錯覺,甚至壓根就不存在

前段時間,抽空回了趟老家。

這幾年農村條件明顯好轉,房屋多了,路也通暢了,吃的喝的都不缺,平均每三五家至少都有一輛小車,這哪是小時候的貧困縣呢。然而,地明顯荒蕪,村子裡幾乎都是老人和小孩,很少看到年輕人;河道里塑料垃圾目不忍受;鄰里關係淡薄,反正誰也不需要太多地依賴誰。

再也沒有小時候那種雞犬之聲不斷,炊煙四起,男耕女種的溫情畫面;

再也沒有小時候清澈的小河,以及抓魚的感覺:清澈的河水裡,一群群五顏六色的魚兒游來游去,人在後面趕,魚兒拼命跑,實在跑不動了,藏在石頭下面,掏石頭經常可以抓到很多魚。

矯情一點的,感慨:回不去的故鄉!

聽父母絮絮叨叨,東家長,西家短:誰誰誰,錢沒賺到,但愣是借高息,買了一輛小車,很多人相互攀比,打腫臉來稱胖子,車子一輛比一輛好;民間高息借款極其常見,賴賬的、跑路的,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借給誰多少錢,說得好好的,好多年了,影都沒有見著。

有一家子A住在半山腰,但交通不便,想修一條路,不巧需要經過另外一個鄰居B家的一塊荒地,因為祖輩有矛盾,死活不肯讓,路也修不成,摩托車都開起來困難。正好村子裡要修一條水泥路,也要經過A家的一塊水田,鄰居B家明顯收益,於是,一氣之下,堅決拒絕水泥路修通。較勁多年,互不相讓,沒有著落,很多私家車沒法開,怨聲載道,但又無可奈何。

本地盛產橙子,但沒良心的收購老闆,強行要求農戶注射增甜素,否則不收。一些貪便宜的農戶注射後,確實很甜,價格也好,一種非同尋常的甜,農戶自己都不敢吃,吃了必定拉肚子。

滑稽的是,當年的村幹部居然成了被扶貧對象,還樂滋滋地講免費獲得了多少補貼,種地倒貼,養雞養鴨種苗免費,反正有補貼就種,無補貼拉倒。家境現在確實不太好,也算得上是貧困對象,但是,這種人居然被選為村幹部很多年。

有親戚在山上多年前種了一批小樟樹,因為影響自家經濟作物,砍了一顆放在家門口。不知道屬於國家保護植物,自家地裡的也不行,結果被鄰居舉報,林業管理人員上門找麻煩,威脅要抓起來坐牢,幾經周折,最終罰款一千。原來,舉報者與親戚有菜地爭議,結怨多年,舉報一次,既報了仇,順便還有賞金數百,豈不快哉。

東家眼紅西家,西家要必過東家,非常常見。

確實,故鄉,不大一樣了。但從骨子裡來說,鄉村的本質何嘗真正改變過。

就算是小時候,看似溫情脈脈的關係下面,時不時鬧出哪家媳婦喝農藥事件,如果不是被逼得太狠,對人生過於絕望,誰願意走上絕路。

一家子,四個兒子,結果誰也不願養老父親,老大推老二,老二推老三,老三推老四,獲得照顧最多的老四說,沒有經濟能力。最終,老父親又病又餓,死在了牛圈。

都說人有錢變壞,其實未必,很多窮人更壞。

鄉村迫切需要再一次道德再造。習慣了相對法制化、規則化以及相對公平的城市生活,雖然鄉村風光秀麗,但卻再也無法適應鄉村的人文環境。

只能感慨: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