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2005年5月28日,美国《Discovery》栏目编排了一期名为《世界历史上人为技术错误造成的灾害TOP 10》的专题节目。随着镜头的缓慢展开,一场场人为导致的灾难惨痛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它们包括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印度博怕尔化工厂泄毒事件等。当报导逆向排名至TOP.1,观众们无法置信地发现:排在第一的居然发生在我国——1975年8月,河南75·8板桥水库事件!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河南,又名“中原”、“中州”、“中土”、“华夏” 、“神州”,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在东周,中原作为天下共主的首都,又是“天下粮仓”,人口中心,于是有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同时河南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们逐鹿中原,这里成了兵家必争之地;除了饱受战乱之苦,更多的是自然灾害频发,象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决口都给河南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一、可怕的“7503”号台风

1975年8月4日,该年度大陆第3号台风“7503”号台风,穿越台湾岛后在福建晋江登陆。台风登陆的同时,恰遇澳大利亚附近南半球空气向北半球爆发,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发生北跃,致使这个登陆台风没有象通常那样在陆地上迅速消失,却以罕见的强力,越江西,抵达湖南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旋过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行径诡秘的“7503”号台风在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突然消失!!!(由于北半球西风带大形势的调整,“7503”号台风在北上途中不能转向东行,于是“在河南境内停滞少动”,灾难从此引发。)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停滞少动”的区域大致在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这里有大量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山谷和两山夹峙的峡谷。南来的暖洋气流在这里发生剧烈的垂直运动,并在其它天气尺度系统的参与下,形成罕见的特大暴雨。

该区域是最容易形成特大暴雨的地区,又恰是兴建水库的最佳区域——大跃进年代建成的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等上百个山区水库都在这里,如星罗棋布一般。

1975年8月上旬在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丘陵地区发生的这场特大暴雨,是水库设计者们未曾预计的。从8月4日至8月8日,暴雨中心最大过程雨量达1631毫米,3天(8月5日至7日)最大降雨量为1605毫米。最强大的雨带,位于伏牛山脉的迎风面,4日至8日,超过400毫米的降雨面积达19410平方公里。大于1000毫米的降水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暴雨的降水强度极强,在暴雨中心——位于板桥水库的林庄,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高记录(美国宾洲密士港)的782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也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记录。

目击者称:溃坝的前几日,白天如同黑夜,大暴雨倾盆而下。暴雨象从消防水枪中射出,从屋内伸出脸盆,眨眼间水满;雨后的山间地头到处是死伤的鸟雀。

这一场暴雨持续了10多个小时,降雨量达到了448.1毫米,已经能嗅到一点洪灾的味道了。

二、当时最大的板桥水库甚至被称作“铁壳坝”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1950年代,淮河遭遇水患。主席提笔写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接着成立了治淮委员会,旨在兴修水利水利,将淮河治理好。

几万来自各地的民工浩浩荡荡开进工地,刚翻身的农民凭着高涨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了水利工程中。

在苏联的援助下,在淮河上游丘陵地区修建的板桥水库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板桥水库在1951年4月2日开工建设,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不用上几年时间是很难修建完成的,但是板桥水库却只用了10多个月就竣工并投入使用。

由于当时国内的水利工作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尚无大型水坝的设计建设经验,而且没有多少可以查阅的水文资料,所以大多都是照搬苏联的建筑设计方案。

缺乏经验,再加上“大跃进”情绪的错误引导,进度虽然快,可是填筑质量差且土层不均匀,实际上是达不到设计要求的。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依照 “以蓄为主” 的思想,所有的水坝都被当做大型的蓄水池使用。

河道宣泄不畅、堤防不固、没有考虑排洪能力的构建,这一切都成了工程的隐患。

工程的隐患是其一,最让人担心是人们心里根本想不到会有垮坝的危险。仅仅以推算的数据就认为,水坝即使抵挡“千年一遇”的洪水也不成问题。

当时最大的板桥水库甚至被称作“铁壳坝”。大跃进时期修水库讲究“多快省”,怎么能造出铁壳坝?

但就在1952年的8月,最大的板桥水库就发现了坝体裂缝, 此时距离建成仅过去14个月。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陈惺,时任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兼职总工程师

当时,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兼总工程师陈惺参与了多个水库的修建,从中发现了“以蓄为主”存在的问题。

陈惺在水利会议上多次指出,“(以蓄为主)将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地表积水过多,会造成涝灾。”

陈惺不仅是水利厅副厅长,还是水利方面的专家,说出来的话怎么也应该参考一二。可是专家的忠告不仅被忽视,“以蓄为主”的经验还被大范围推广出去。

虽然为了提高排洪能力,陈惺设计的水库和分洪闸尽量设计更多排水闸,却被水利厅的认为“闸门设计太大”一再减少排水闸。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水利厅多次删改陈惺的设计稿,最后落成的水坝还是走上了“以蓄为主”的道路。

水利厅甚至无视维修各个大坝的必要性,投入使用的25年间,虽然有例行检查,却只有宿鸭湖水库在1975年进行过抢修。

三、天灾人祸,特大暴雨引发溃坝

1975年8月8日凌晨零时40分,河南驻马店地区板桥水库因特大暴雨引发溃坝,九县一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顿时一片汪洋。

死神傲慢而坚定,在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杀戮所有的生物,人们被悉数淹没在高达十米的水舌之下——那是一个冰冷的夏天。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在溃坝6个小时前的8月7日19时30分,驻军向上级部门发出特急电称:“板桥水库水位急遽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溃坝危险!”。结果电报犹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8日零时20分,水库第二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同第一封急电一样,这封电报同样没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音讯全无。

20分钟后,洪水漫坝。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告急电,仍没回应,这时才决定“擅自”开闸,但平时疏予维护,大多数闸门根本开启不了,有人建议用炸药,但为时已晚,此时水库已经开始决口。震惊世界的惨剧拉开了悲凉的序幕。据记载,溃决时最大出库瞬间流量为7.81万立方米每秒,在6小时内向下游倾泻7.01亿立方米洪水。溃坝洪水进入河道后,又以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在大坝至京广铁路直线距离45公里之间形成一股水头高达5- 9米、流宽12-15公里的水流。

灾情有多严重,相关纪实作品中写道:

从板桥水库倾泄而出的洪水,排山倒海般朝汝河两岸席卷而下,文城拖拉机站75匹马力的链轨拖拉机被冲到数百米外,许多合抱大树被连根抛起,巨大的石碾被举上浪峰。板桥水库底部高程为120米,文城魏湾的高程为100米,遂平县城的高程为65米,现成东部的高程为50米。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洪水就这样借着高程的落差顺势而下,板桥水库8日凌晨1时垮坝后,仅一小时,洪水就冲进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遂平县40万人,此时有半数漂没水中,一些人被途中的电线、铁丝缠绕勒死,一些人被冲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广线铁路高坡时,坠入旋涡淹毙。

洪水将京广铁路的钢轨拧成绞丝状,将石油公司50吨油罐卷进宿鸭湖中。板桥水库垮坝5小时后,库水即泄尽。汝河沿岸,14个公社、133个大队的土地遭受了刮地三尺的罕见的冲击灾害。

洪水过处,田野上的熟土悉被刮尽,黑土荡然无存,遗留下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鲜黄色。

翻越了京广铁路的洪峰,从西平、遂平两县境内继续向下游冲击,驻马店地区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尽成泽国。大量的洪水涌入著名的“险库”宿鸭湖水库,该库堤内堤外皆是白花花的大水,库堤只能容一辆卡车通过,苍茫中犹如一条飘飘欲断的细带。而就在这条细带上,拥挤着将近5万的灾民。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宿鸭湖水库技术人员赵搭拉回忆:当时只听“咚!咚!咚”,堤外一座座泡在水里的房屋垮了。上游冲下来的“淤杂儿”、人,挤在水库的进水处,象旋涡一样打着转转。“救人呀!救人呀!”哭喊成片。眼看着一个个人栽在水里就没有了。

侥幸的是,大水下来的八天前,宿鸭湖水库刚刚完成了抢修工程。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次抢修,这座“险库”也必然会在这次大水中垮坝。这条“细带”和这5万灾民的生命就这样被幸运地保存下来。

……

四、时值大跃进时期,但还是作了最大努力救援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有媒体说,溃坝造成的直接伤亡,加上后续因缺粮、感染、致病引起的伤亡,人数共计24万多人。而后期出版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一书则披露说,正常死难人数应在2.6万人。

1975年8月21-22日,慰问团在郑州召开了水电部和淮河规划领导小组参加的座谈会,后来,水电部组织了全国水利机构,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专家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三条教训:

1、水库设计标准偏低,对超标准洪水缺乏考虑;

2、在管理工作中存在失误。由于大水前天起干旱,驻马店地委雨前通知各大水库,可能出现伏旱,不要轻易放水;

3、防汛方面准备不足,指挥失当。当险情明显,下游组织群众撤退时,一位驻马店地区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指责“扰乱人心”。

五、希望灾难不再重来

板桥,或许是原河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陈惺一辈子的疼痛,是他永生的纠结。这位老人带着想说而又不能说的秘密离开了我们,关于板桥以及河南平原上的诸多水库的历史争论却没有停止。就在大家一直对“建坝”、“反坝”争执不休中,更多的大坝建起来,到1960年代末,仅驻马店地区新增水库100多座,可以写入吉尼斯大全了。

被历史遗忘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板桥水库溃坝后,河床赤裸了11年,驻马店地区依然遭受过几次重大的洪水灾害。经历了数不清的考证和结论,1986年板桥水库复建工程被列入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1986年底开工,1993年6月5日通过国家验收。板桥水库复建工程水库总库容比原来增加了34%,水库防洪库容4.57亿立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