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裡的醫生開藥多少與其收入利益有關係嗎?

高速上開摩托


沒有關係!而且是開藥越多,掙錢越少!在藥品沒有實行“零加價”以前,進入到醫院的藥品,可以有最多15%的加價,醫院給臨床科室有3-4%的“回扣”(醫院、藥劑科也要掙錢),而現在全部實行“零加價”,臨床科室使用藥品費用的7%要被醫院扣掉,以補貼藥劑科人員、設備、房屋、水電等的消耗,所以,對於臨床科室來說,開藥越多,負擔越重!至於現在還說有藥廠給醫生所謂“回扣”,有沒有,有多少?首先不說藥廠、醫生是違規、冒險在火中取栗,即使有,估計也是個別品種或者大型醫院。至少,我所在的醫院已經見不到!這種情況,一旦發現,藥廠、醫生都會被處理。最重要的是,各個醫院給臨床科室都是執行嚴格的“成本核算”,科室主任是不會讓你胡作非為的。還有一個控制目標,就是藥佔比,也就是說,給每一個臨床科室有一個藥物佔全部費用的指標,比如腫瘤內科為28%(外科更少,各個科室醫院的指標會有微差),那麼,你一旦超出,醫院同樣有一個“罰款”機制。所以,你看的病人再多、再累,掙錢再多,最後一扣,別說獎金,弄不好連你的績效工資照扣不誤。國家每年在醫療上的投入只佔GDP的約4%(世界排位約100左右,是美國的1/3,不是說總量,不是說人口數量,只是說“比例”),而且多少年不變;而大眾對醫療的期望值越來越高,這就是醫患矛盾其中的一個原因之一。可以說,醫生護士在這裡做出了巨大貢獻,如果新聞媒體繼續混淆視聽(孕婦被縫肛門事件就是一個縮影),如果吃瓜群眾繼續不明事理,最後吃虧的一定是患者!因為現在的醫生護士已經人人自危、縮手縮腳,將保護自己作為首要任務——一切按“規範”執行——為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找到充足的證據。看看現在手術病人住院籤的各項醫患溝通協議書有多少吧(十幾種),看看現在入院檢查有多少吧,這都是為什麼?一句話,就是為了自保!一個病人鬧事估計是肥了自己,而這個事情最終會害了所有患者!當然,硬要說幫了所有患者也說的過去吧。比如說,在醫院輸血後感染艾滋,對病人來說,那肯定是天大的事情,醫院醫生也絕對不好受。問題是“窗口期”是個世界難題,沒有人能控制,那麼,作為用血的醫院採取的措施只能是與患者簽訂輸血協議書“對於輸血後感染目前臨床上無法檢測或者未知的血液疾病……”。再比如:做“闌尾炎”(不輸血)沒有查乙肝、艾滋病,結果術後半年被診斷為感染了艾滋病、肝炎,或者非要找醫院要個說法,……最後的說法就是全部入院病人查肝炎系列(甲、乙、丙)、艾滋病(輸血病人必查)。以前的大夫用一個聽診器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現在用的越來越少了(特別是外科)。為什麼?可以理解為對自己不“自信”,實際上因為有那麼多的儀器可以檢查的很清楚(相比較聽診器,而儀器也不是萬能的),自己為什麼要去“耍張狂”?有因就有果,社會上有“扶不扶”,醫療上有“治不治”!也可能是個社會通病吧,希望國人思想、身體更加的健康!


muxiaobin23466


國家制定的醫藥養醫政策,這個事是事實,不用迴避。說開藥和利益沒關係的可能是級別不夠,或者和醫院、科室分配政策有關。

其實當年國家制定以藥養醫的目的是為了補償醫生,但是無奈國人智商高,給發揚光大了。而藥廠也是樂見醫生髮揚光大,又加上國人異常重視健康,國人一年消耗鹽水近70億袋。

如果醫保錢是無線的,那麼這個現象會一直持續下去,可是醫保錢數是固定的,超支太多,醫保局沒錢了,所以醫保中心想方設法減少醫保報銷品種,同時嚴格限制適應症,不準亂用。從而導致國人好不容易被培養出來的愛吃藥愛打滴流習慣一下不適應了,導致醫患關係急劇下降。同時既然開藥和收入掛鉤就會出現有些病掙錢,有些病不掙錢,掙錢的患者大家搶著收,不掙錢的各種理由不收,醫患矛盾又進一步惡化。長此以往,醫生擅長的都是掙錢的疾病,不掙錢的疾病幾乎不會看了,醫患矛盾更進一步惡化。

反過來,醫改的根本就在於如何取代以藥養醫,目前醫生的實際收入和工資差距較大,這個差距以前靠藥補充,目前看行不通了。

如何破解?強制脫離,容易導致醫生消極工作,這也是目前大多數醫院正經歷的。掙錢的患者不讓掙錢了,不掙錢的患者又不熟練,所以索性混日子。

如果實行公務員的薪水政策,容易出現各種找關係進醫院當醫生的現象,進而出現一個科室幾十上百醫生,幾個醫生看一個患者的情況。會消耗更多錢。

所以,綜合來說,政府應該多投入醫療,同時做好監督管理。可有可無的藥就別進醫保了。同時政策要更偏向於基層醫院,讓優秀醫生願意去基層,這樣才能積極調動醫生工作積極,也能合理分流患者,同時也能讓各層醫生有相對不錯且光明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