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适马14-24mm F2.8 MTF测试,带你测出品控真相

前不久,著名网站Lensrental对适马14-24mm F2.8 MTF进行了测试

测评|适马14-24mm F2.8 MTF测试,带你测出品控真相

测试内容如下:

曾几何时,尼康发布了一支优秀的14-24mm F2.8G ED,比其他的广角镜头都更广、更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尼康都是广角领域当之无愧的老大,腾龙在其后推出的15-30mm F2.8 Di VC USD相当接近鞋厂的这支镜头,但是绝对没能实现超越。

去年适马发布的这支14-24 F2.8,在焦段和光圈规格上都和尼康那支镜头一样,适马重1150g,比尼康的1000g多一点,和腾龙(15-30)的1100g大致相当。

所以,理论上来说适马应该是三支镜头里面画质最好的一个(综合售价、质量、推出时间)

MTF测试结果

14mm

测评|适马14-24mm F2.8 MTF测试,带你测出品控真相

画面中心的分辨率非常出色,在图表中间,我们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实线虚线分离。需要指出的是,14mm实在是太广了,已经接近测试仪器的极限,横轴4mm之后的曲线可能会因此有所出入。

24mm

测评|适马14-24mm F2.8 MTF测试,带你测出品控真相

在24mm这里的表现比很棒了,画面从中心到边缘表现都非常好,没有受到测试仪器的影响。

收光圈MTF

14mm

测评|适马14-24mm F2.8 MTF测试,带你测出品控真相

24mm

测评|适马14-24mm F2.8 MTF测试,带你测出品控真相

MTF对比尼康14-24mm F2.8G ED

虽然尼康的设计要老的多,但是其表现放在今天,依旧超棒!

14mm

测评|适马14-24mm F2.8 MTF测试,带你测出品控真相

两支镜头的中心都很棒,往边上走,尼康这边的虚实线分离更小一点,实际的影响,适马的分辨率要更高一点,但是焦外要乱一点。不过在实际使用中的差别应该难以察觉。

24mm

测评|适马14-24mm F2.8 MTF测试,带你测出品控真相

在这里,适马的表现就比较丧心病狂了,整个画面都有着碾压性的优势。这个差距就有点大了,肉眼应该是可以察觉的。

腾龙15-30mm F2.8 Vi DC USD

14mm vs 15mm

测评|适马14-24mm F2.8 MTF测试,带你测出品控真相

腾龙的广角端表现很不错,和尼康有的一拼。适马的优势并不明显,但是中心确实要明显优于腾龙,腾龙只是边角稍好一点。

24mm vs 30mm

测评|适马14-24mm F2.8 MTF测试,带你测出品控真相

一如既往的,适马的长焦端呈现碾压性的优势。

超广角的14mm端超级难做,适马的表现可以说是挑战了变焦不如定焦的理论,变焦可以比定焦更好。

结论

广角端,适马没有向预期的那样干掉尼康和腾龙,反倒是三者各有千秋。而长焦端就适马的天下了,适马14-24Art在这里是无敌的。从光学性能上来说,适马是对得起他的售价的,而且有着三者之中最好的综合性能。如果只是用广角端,不妨考虑考虑14Art,价格更低,而且光学性能强的一塌糊涂。如果想搭配24-70mm镜头覆盖整个14-70的焦距范围,那么适马是最好的选择。

以下内容大家可以看看,Lens Rental关于这次测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记录。

Lens Rental 后记:适马的回应,简直是影像厂家的良心

Lens Rental的测试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原则:按照测试的标准表格测试每一支镜头,一步一步地就会发现某些镜头有明显缺点,然后再接着进行其他的测试项目。

这次的测试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第一天我测了8支适马的14-24 F2.8镜头,其中有5支的表现都一致完美,但奇怪的是剩下3支的表现不好,而且其表现差别还特别大。这是不正常的,因为情况按理应该是这样的:一些镜头的测试结果非常好,另一些略微弱一些,还有一些更次之,从好到差的变化都是很稳定的,而不是像这次这样断崖式的变差。

我以前测过的镜头也有几百支了,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于是我联系了SIGMA的总部,告诉他们这个情况。其实以前我也联系过其他厂家询问一些镜头的问题,他们总是让我再去测一测,说我的测试结果肯定不准确,一般情况下我也会再测一遍,但结果仍如出一辙。

适马收到我的邮件之后却并没有让我再测一测,而是问了我那3支有问题镜头的序列号,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回复我,告诉我:该3支镜头在厂内组装完成后的测试结果比我的测试结果要好很多,并请我把镜头寄回日本,他们再重新测一次看看问题在哪。

我想读者朋友们大概无法理解我的感受是多么震撼…… 我测试镜头有十年左右了,跟镜头厂商的往来也是一直都有的。据我所知,徕卡对于其每一支镜头产品都有出厂测试,每一支;而蔡司也会随机测试每个系列里某些镜头。而通过这次和适马总部的沟通,我发现,很明显,适马也和徕卡一样对出厂的每一支镜头都做了相应的测试,并通过序列号保存了测试结果。我相信大家也见过很多厂商标榜自己出厂前会测试每支镜头,但真实的情况是他们只是把镜头安在机身上安装升级自动对焦的固件,除了徕卡、适马和蔡司的某些镜头之外,还真没有其他厂商会测试每一支镜头的光学素质并保存测试结果的。

所以我把这3支镜头寄回日本了,十天之后(邮寄的过程花费了不少时间)适马通过邮件告诉我,他们测了一次我寄回去的那些镜头,的确比出厂时的测试结果要差很多,在听过太多厂商说“这镜头没问题,是在品控范围之内的。”以后,听到适马告诉我“这镜头的确有你说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不可以出现的。”我简直觉得是一股清流…… 所以我再次确认了邮件中的表述,在这里引用一点原话——

“We have retested the lenses and agree with your findings. They aren’t good now. They were quite good when they left here. We’re investigating to find out what happened.”

(我们重新测试了这3支镜头,测试结果和您的发现相同,这3支镜头出问题了。它们的光学素质和出厂前的测试结果相比要差很多,我们会对此进行调查并找出问题所在。)

适马的工程师把镜头拆开来看了,并发现了很多撞击产生的细小损害,也正是问题的来源。我就直率的说了吧,本来到这一步我的预估大概是,告诉我“这3支镜头转过3次手了(用户-我-适马),期间还经过了国际运输,不能排除在某一个环节摔过的可能,毕竟人摔了镜头也可能不会承认自己摔了……”,我本来是这样设想的。

但适马并没有这样回复我,相反,他们说他们会追查运输环节,看当时出厂时的同一箱其他镜头是否也有相同的问题。接下来他们说的话看得我感动得都快哭了——

“Our engineers have also taken a number of new lenses from the assembly line, dropped them in various ways, and then disassembling them to look for damage. We did this until we had reproduced this type of damage. We will now see if there are changes we can make in the lenses or packaging to prevent this from happening in the future.”

(我们的工程师从组装线上拿了些镜头,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摔,直到弄清到底是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造成这3支镜头的问题为止,我们会想办法杜绝相应的问题,让这种情况以后不再发生。)

在我看来,这就是卓越的光学工程师和优秀的品控管理,不断地发掘产品和工作流程的各种缺点,并作出完善。在光学产业工作了这么多年,这就是我希望每家公司都能具有的态度,但事实上却极其少见。

最后,再次向读者保证我所呈现的测试结果的代表性,此次测试中总共测了25支镜头,前述的3支问题镜头就是仅有因外力产生问题的镜头。

其实,对于以上的结果,我们并不意外。应该说,如今的适马,已经不再是以前大家眼中的那个和腾龙一样的镜头副厂了。在新的战略下,适马以不输于主机厂家的管理和态度,面对每一款产品,所以才有了现在整体超越竞品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