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会“寿终正寝”吗

【即使西班牙和意大利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其全面退出欧元区的情况也不太可能发生】

□迭戈·祖鲁阿加(DiegoZuluaga)

自20世纪90年代末欧元诞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预测欧元什么时候会终结。然而,迄今为止,欧元区国家共经历了五次主权债务危机,其中三次发生在欧洲大陆表现最差的经济体希腊,另外两次则分别发生在西班牙和塞浦路斯。这五次危机都没有打垮欧元。

截至目前,欧元区经历过的最大规模的债务危机发生于2012年夏季,当时欧央行主席马里奥·德拉基(MarioDraghi)公开呼吁各国应“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元地位。尽管各界对欧央行随后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褒贬不一,马里奥·德拉基的此番表态确实有效平息了市场的紧张情绪。然而,6年过去了,存在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不确定性因素让人们开始再次担忧起欧元的命运。

如果意大利退出欧元区,将会导致债券市场波动,意大利政府债务利率飙升。一位积极推动意大利退出欧元区的候选人曾是意下任财政部长的热门人选,但意大利总统最近拒绝了对他的提名。尽管意大利随后不久便成功组建了联合政府,但内阁中不少成员强烈的反欧元立场将使得政治不确定性增大。

在西班牙,很多人也在担心2012年以来实施的市场改革可能因退出欧元区而中断。此外,西班牙国内飞涨的税率和不断加强的监管政策也不利于其经济增长。在此之前,西班牙经济表现一度相当出众——GDP增长率连年超过 3%,失业率也随着就业和工资法案的改革而迅速回落。

与西班牙相比,意大利的经济复苏态势明显减弱。自危机以来,意大利的经济增长常年步履维艰,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增长基本停滞,而主权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130%以上。不过,最近几个季度以来,随着监管政策的适度放松,意大利的企业投资和财政状况已有明显改善。

对欧元持否定态度的人将“欧猪四国”糟糕的经济表现归咎于单一货币。但如果看历史数据,你会发现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在欧元发行之前就出现问题了: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在历次危机中,西班牙的失业率都会达到 25%的水平;希腊自独立以来,其国债共违约过6次;意大利的劳动生产率自20世纪 90 年代以来更是增长缓慢,原因就在于过度的劳工保护、无效的税率、糟糕的产权保护以及不完善的银行破产法案等。也就是说,阻碍这些国家经济复苏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其国内因素,而非加入了欧元区。

当然,欧元区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单一货币不太适用于一个范围广大且多样化的区域,因为这意味着难以实施最优货币政策。其次,由于各成员国缺乏对货币政策的自主权,无法将货币贬值作为危机管理的工具(不过货币贬值虽然可以暂时改善一国的竞争力,但从长远来看降低了国民生活水平)。再次,欧元区成员国经常违背他们事先达成的协议,比如成员国不应该过度举债、不应救助个别国家等等,甚至有成员国质疑欧央行实施宽松政策的合法性,而这些本来是早就达成了的共识。

但是,对于许多南欧的民众来说,与本国政府加强货币控制的情形相比,留在欧元区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所以,尽管政治家们常常抨击欧元区对本国政策制定的限制,南欧国家的大多数民众依然支持留在欧元区。2015年,希腊政府就“是否屈服于我们的债权国提出的条件”进行全民公投时,大多数希腊民众都表示反对屈服。不过,在讨论“是否留在欧元区”时,尽管希腊民众很清楚继续使用欧元意味着本国货币政策自由度的损失,但大多数都拒绝退出欧元区和欧盟。

我们认为现在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即使西班牙和意大利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其全面退出欧元区的情况也不太可能发生。意大利、西班牙与其他欧元区成员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他们的民众而言,尽管口头上纷纷表示对欧元的不满,但他们也知道退出欧元区是弊大于利。

(作者为卡托研究所政策分析师)

欧元会“寿终正寝”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