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门舌如利剑,从嘴巴摩到对方心里

俗话说:“一句话让人跳,一句话让人笑。”运用“摩意术”,一定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懂得“谋之于阴”,“成之于阳”。不懂阴阳,就有可能“话不投机”,招致祸端。

鬼谷子门舌如利剑,从嘴巴摩到对方心里

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于是,他就找到了两个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个解梦的人就说:“国王,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一个都不剩,你才能死。”国王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国王,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国王听了很高兴,便拿出一百枚金币,赏给了第二位解梦的人。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会挨打,另一个却受到嘉奖呢?因为挨打的人不懂得“谋之于阴”,而受奖的人则懂得“成之于阳”。可见,揣情摩意是多么的重要。

摩意术与说话时分不开的,说话是关键,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就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期,毛遂自荐使楚,口若悬河,迫使楚王歃血为盟;战国时的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东方六国。

身挂六国帅印,促成合纵抗秦联盟;,三国时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终于说服吴主孙权和都督周瑜联刘抗曹,而获赤壁大捷;戊戌变法中的梁启超面对国难,大声疾呼,唤起民众投身革命……无数的事实表明,金口玉言能够发挥惊天动地的巨大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某一次的谈话,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富兰克林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约束我自己的时候,曾有一张美德检查表,当初那表上只列着12种美德。后来,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我有些骄傲,这种骄傲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我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我相信这样足以影响我的前途。然后,我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一项,以引起自己的注意。我决定竭力避免说直接触犯别人感情的话,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像‘当然,‘一定’‘不消说’而以‘也许’‘我想’‘仿佛’来代替。”富兰克林又说:“说话和事业的进行有很大的关系,你出言不慎,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帮助。”所以,你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具有较强的说话能力。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这三百六十行里,行行都需要口才。一个人是否会说话,成就与境遇必定会大不一样。在现代社会里,那些表现得羞怯拘谨、笨嘴笨舌的人,总会处在焦急、困难的尴尬里。有些人知识渊博,可就是因为缺乏嘴巴上的功夫,而不受人欢迎。有些人在工作上表现得也很出色,可一讲话就语无伦次,拘谨慌张,从而失去了很多晋升的机会。总之,无论事情的大小,会说话都会助你成功,在关键时刻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事成必合于数”“听必合于情”。结合“揣情术”而进行“摩意”,就能顺应别人的情意,抓住别人的心窝。再进行交谈时,既能很好地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职场中就如虎添翼,就会走得更顺利、更轻松,而工作也会因此发生许多可喜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