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足夠優秀——孩子才會更好

每一位爸爸媽媽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大學夢”,當我們竭盡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知識教育時,卻常常忽視情商教育。

雖然一個孩子情商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會受到先天遺傳的影響,但後天的培養和成長經歷更為重要。

情緒是天生的,而情商是我們幫孩子養成的。

培養孩子的情商,需要注意這五個方面:

1、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首先要讓孩子認知自己不同情緒的存在,比如快樂、害怕、生氣、傷心等時會表達的情緒,這樣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推薦一本繪本和一部電影,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認知自己的情緒。

《我的情緒小怪獸》

爸爸媽媽足夠優秀——孩子才會更好

設計非常棒的3D立體書,十分精巧,內容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幫助好朋友情緒小怪獸整理各種各樣情緒的故事。用各種顏色代表了各種情緒,幫助小朋友形象的認知、理解、感受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並且這個顏色並不是隨機定義的哦,而是作者經過對小朋友的走訪,請他們用顏色表達情緒,然後選取最多小朋友使用的顏色來定義的。

爸爸媽媽足夠優秀——孩子才會更好

看完這本書家長們一定也會受益匪淺,所有的情緒在最後的時刻都會迴歸於平靜。

《頭腦特工隊》

爸爸媽媽足夠優秀——孩子才會更好

皮克斯的電影中讓我哭的像個孩子似的動畫片之一,笑中帶淚,皮克斯的想象力讓人歎為觀止,尤其是構造出一個妙趣橫生而嚴謹有度的腦洞世界。

影片中把五種情緒擬人化的想象表現出來,當萊莉剛出生時,只有樂樂一種情緒,很快開始出現了其他的情緒:比如默默憂傷的憂憂、總是很挑剔的厭厭、一直惴惴不安的怕怕以及代表憤怒的怒怒。

他們共同在大腦控制中心決策小主人萊莉的行為舉止。孩子們理解劇情肯定沒有我們深,但對情緒的基本認知和感受一定可以理解。特別推薦家長們陪孩子一起觀看這部電影,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次成長。

然後讓孩子學會恰當的表達和發洩情緒。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不過表達情緒的行為卻有好壞之分。如果不能學會適當的表達情緒,就不能很好的學會管理情緒。

比如,Grace在家經常會因為一些完全不是事兒的小事發脾氣,甚至會扔玩具,我覺得她是在表達併發洩自己的情緒。我會在她發洩完稍微恢復平靜的時候告訴她,媽媽可以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扔玩具的行為是不對的,你自己被打了會疼,玩具也會疼呀。

我們可以換一種方法,比如一起畫畫,把你想發洩的畫出來,然後塗滿顏色,或者打開音樂,我們一起來跳舞,大部分時候還是比較管用的。總歸三歲左右的孩子還沒有辦法思考和冷靜的控制情緒嘛,我們需要理解他們。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嘍!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儘量把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分開,不把自己的壞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道理大家都懂,但要做好真的很難,我有時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衝Grace發火,事後也是滿滿的悔意呢,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吧!

2、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最近很火的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上朱雨辰的媽媽火了一把,也是被推到風口浪尖,朱雨辰都40歲了,他媽媽依舊每天跟照顧小孩子一樣的對待他,甚至干預他整個生活。

據說每天早上都要起床給兒子熬梨汁,堅持了十年,兒子每一個女朋友每一段感情都要干擾,還說她頂兩個菲傭,可以揹著鍋去劇組給兒子燒飯,是用生命在愛兒子。這種密不透風的愛我覺得真挺匪夷所思的。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首先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平時的交流中,儘量不要用命令的口吻,把孩子當朋友一樣看待,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不要把我們的意識強加給孩子。

其次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雖說孩子還小,但是力所能及的事兒還是儘量讓他們自己來做,多給他們一些鍛鍊的機會嘛,不然漸漸地他們就會有依賴,什麼都不願意做啦!

就從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兒開始嘛,大概在Grace十五個月開始,我就嘗試讓她自己洗手,當然我會幫她重洗一遍噠,小孩子都喜歡玩水的嘛,主要也是讓她有這個意識。一歲半開始每天早上吃的白煮蛋也是讓她自己剝,她自己也樂在其中呢。

楊絳先生的父親說過: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孩子需要的不是我們過度的呵護,而是你相信他能做好這件事兒的放手和信任。

3、保持樂觀、自信

父母的愛是孩子自信的源泉。家長不要勉強孩子,多傾聽孩子說話,親子教育不是居高臨高,而是平等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不代替孩子做他們可以做的事情,孩子通過完成獨立的一件事情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會調動起積極性,從而會更加自信。

培養孩子的樂觀、自信,既要給予溫暖和愛,也要建立起規則和界限,不能無條件的答應各種無理要求。

推薦一部很暖心的電影:

《奇蹟男孩》

奧吉是一個天生臉部有缺陷的小男孩,在他去學校的第一天就受到周圍人的排擠和歧視,但沒過多久他就成功的融入校園生活中,並最終找到自信,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其他人的看法,這都得益於他的爸爸媽媽還有姐姐給予了他最大的關愛和動力。

沒有特技、沒有科幻,只是靜下心來講故事,用真摯的情感打動人心,父母的愛對於孩子來說,才是上天給予他們最好的禮物。也是非常推薦爸爸媽媽陪孩子一起看的一部電影。

還有一套滿滿正能量的繪本也很推薦:

《皮特貓系列》

據說是美國家喻戶曉的經典情商啟蒙繪本,樂觀、自信、性格特別棒的酷酷皮特貓帶給孩子們太多的驚喜。文字簡單易懂,畫風明快亮麗,讀起來心情都會變好呢!

《我愛我的髒鞋子》

皮特貓穿著喜歡的白鞋子上街,邊走邊唱,哎呀,他不小心踩到了草莓、藍莓和泥巴,鞋子也隨著變成了紅色、藍色、咖啡色,皮特貓可沒有哭,他覺得不管怎樣開心就好,於是他不管踩到了什麼,還是邊走邊唱繼續前行。

《我的無敵大紐扣》

皮特貓的襯衫上有四顆帥紐扣,他又唱起歌,可是紐扣一顆顆的滾走了,皮特貓可沒有哭,因為他還有他的肚臍眼呀,於是他還是繼續唱著歌。

《猜猜我在哪兒》

皮特貓上學了,他來到陌生的地方,可是他一點都不擔心,他開心的唱著歌,在每個場合中,都做好自己,並且還要每天都繼續唱下去。這就是皮特貓,並沒有十全十美,但是自信、樂觀、豁達,十分惹人喜愛。

4、擁有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

20世紀70年代,在WalterMischel的策劃組織下,美國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基地內進行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

實驗人員給每個4歲的孩子一顆好吃的軟糖,並告訴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如果馬上吃掉的話,那麼只能吃一顆軟糖;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的話,就能吃到兩顆。然後,實驗人員離開,留下孩子和極具誘惑的軟糖。

然後實驗人員通過單面鏡對實驗室中的幼兒進行觀察,有的孩子忍了一會兒就忍不住了,把軟糖吃掉了,而有些孩子在唱歌、講故事、自言自語,不去看軟糖,轉移了自己的注意力,成功等待了20分鐘再吃軟糖。

實驗並沒有結束,等到這些參加實驗的孩子們長到青少年時期,研究人員對他們繼續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當初那些沒有忍住吃掉軟糖的孩子,在個性方面更多的顯示出孤僻、易固執、易受挫、優柔寡斷。而當初那些成功等待了20分鐘的孩子較多地成為適應性強、具有冒險精神、受人歡迎、自信、獨立的少年,並且在數學和語文成績上平均要比那些忍不住吃掉軟糖的孩子高出20分。

實驗說明,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強,因此,延遲滿足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質之一。

忍耐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在家長們的幫助下日積月累學習的。所以,家長們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和自制力時,不要將孩子放在被動的位置上去管控,而是要讓孩子逐漸掌握自我的能力,從被動走向主動,依靠自己不斷提升的判斷力去實現自控。

其實對於幼齡寶寶來說,生活中很多小事都可以拿來訓練他們的忍耐力和自控能力的。

比如孩子向你提出要看電視的要求,你可以跟他說我們先來唱首歌或者玩一個遊戲,然後再看電視。或者你可以跟孩子來玩角色交換的遊戲,他們來當爸爸媽媽,你來當沒有耐心的孩子,模仿他們平時沒有耐心不願意等待的樣子,讓孩子體會到模仿的幽默感的同時領悟到不願意等待的滑稽。

專注力是忍耐力的基礎,所以也可以多跟孩子進行一些有助於提高專注力的遊戲,比如專門針對專注力的一些繪本、拼圖遊戲、我們一起來找茬,讓孩子可以長時間的專注做某一件事。

推薦一套德國經典專注力親子游戲書:

德國經典專注力親子游戲書

爸爸媽媽足夠優秀——孩子才會更好

書中每幅畫中都隱藏著許多錯誤,這些錯誤有的很容易發現,有的則深藏不露,除了培養專注力,我感覺還能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爸爸媽媽足夠優秀——孩子才會更好

當然有些還是比較有難度的,需要爸爸媽媽跟他們一起尋找討論,靜下心來,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吧!相信家長們也會玩兒的不亦樂乎噠~

5、掌握自我保護的能力

今年的五月份,一份《中國少年兒童安全自護能力調查報告》的數據讓家長們和專家們都很擔憂。調查持續了兩年,報告涉及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沒有任何一個地區的平均分達到優秀!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兒童安全組織聯合發佈的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2010-2015)顯示,每年約有5.41萬名0-19歲青少年兒童因傷害而死亡,相當於每天有148名,即三輛49座大巴的人數。

爸爸媽媽足夠優秀——孩子才會更好

中國兒童防侵害教育專家、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秘書長張永將認為,目前大家都非常重視、非常擔心孩子安全出行問題,所以有意無意的給予孩子各種各樣限制性規定,這就縮小了孩子們的生存半徑。在各種各樣的限制下,孩子們看似安全了,實則不然。

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利用日常生活的一切機會,教會孩子安全相關的信息,並不斷的重複和強化。走在馬路上,對於出現的安全標識,可以教孩子認識;在看電影時,讓孩子觀察安全出口的位置,知道消防通道;帶孩子出去旅遊的時候,更加是上一堂安全教育課的好機會。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叫做“責任擴散效應”:

指當發生了某種緊急事件時,如果有其他人在場,那麼在場者所分擔的責任就會減小。因為每個人都認為助人的責任和助人的失敗所帶來的可能成本應由大家共同承擔,也就是說提供幫助的責任擴散到其它人身上。

舉個例子,如果有一天你被人跟蹤了,強烈感覺到可能會被人行兇,你可以把身邊某個人的手機搶過來摔在地上,他就會來追你,這時歹徒看有人追過來,你反而就安全了。其實大概意思就是告訴孩子,如果獨自一人在外面遇到危險,可以靠破壞東西來讓別人幫你,雖然是迫不得已的辦法,但可能就會因此獲得生的希望。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讓孩子學會拒絕,中國是禮儀之邦,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有禮貌、有教養,所以面對別人的請求,別說孩子了,我們大人有時候都不好意思拒絕。

但我們必須要告訴孩子,不要輕易給陌生人開門,不吃陌生人給的食物或飲料,不坐陌生人的汽車,不輕易和陌生人走……不管陌生人是孩子還是大人,甚至是你可能認識的人。

再推薦一套學會自我保護系列繪本,讓孩子可以從故事中理解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爸爸媽媽足夠優秀——孩子才會更好

《不要隨便摸我》

這本書曾獲本傑明•富蘭克林親子教養類獎,是美國很多學校對孩子性保護教育的教材。媽媽在與吉米聊天嬉戲時,從遊戲中觸碰與被觸碰的尺度切入,引導孩子學會如何保護自己,這種方式也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不要隨便親我》

相信大家小時候也都遇到過跟萊娜類似的情況,家裡來客人了,他們不管你願不願意,總是喜歡抱抱、親親我們……這本書就是讓孩子學會對不喜歡的行為說不!學會拒絕違背自我意願的事情!讓孩子變的更加強大。

《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上學放學的路上也是需要保持警惕的,尤其是已經獨自上學的孩子。書中介紹的一些應對危機的方法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親子教育,任重而道遠呀!成長是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你必須對自己負責,也要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但是外邊的世界很殘酷。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