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做到這四個字也算圓滿了

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當下城市人的精神狀態,可能“焦慮”會獲得最廣泛的認可。為什麼會焦慮?

人生做到這四個字也算圓滿了

物質有壓力,要買車買房,在消費主義的風潮之下,各種節日的刺激,不斷更新換代的產品勾起人們想要擁有的慾望。結婚、生子,同樣要求要有一個好的物質基礎。上層建築的構想是美好的,但物質的壓力也是實在的。

精神沒寄託,在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人們把大量的休閒時間,扔到了各種娛樂活動裡面,但越是娛樂越是空虛,信息的泛濫,不斷衝擊著人們本已脆弱的心靈,拿什麼來去對抗生於世間那種虛無感和孤獨感?

難道真的就“生而焦慮”,現代人靠什麼來走出焦慮的陷阱?

人生最好走的路 就是套路

魯迅大神曾經說過,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這些路里最好走的就是套路。如果有在鄉村徒步的經驗就知道,走路是最省力起的,比起走草地過小河,別人走過的足跡形成的路,是最容易走的,而且目標也很明確,很少有走著走著走到死衚衕的路,大部分都會通向一個目的地,你甚至都不用管這個目的地是哪兒。

這個道理,放在生活裡也同樣合適。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大草原,在裡面獨自生存有著很大的風險和困難,還好我們不是第一個出生的人,在我們之前有無數人在這個草原中走過,他們走的路,就形成了套路。

人生做到這四個字也算圓滿了

生下來之後,我們被教育著,上學,畢業之後上班,談戀愛,結婚生子,撫養孩子繼續讓他受教育然後工作,自己到了退休的年紀頤養天年。沒有什麼規定,一定要這麼做,但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這條路,為什麼?因為這是我們的前輩們,走了上千年的路,這條路好走,而且走向清晰,目標明確。

這樣的好處就是,根本都不用想,追隨前人的腳步就好了,大多數人的選擇,應該不會錯,錯大家就一起錯。

套路很美好 但經不起思考

但問題都是兩面的,套路有好就有壞,好處是不用去想,簡單,壞處其實也在這,就是經不起推敲。有句猶太格言叫做,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其實多想一想,思考起來,可能我們自己就笑不出來。

套用世界盃期間那則被吐槽的廣告,為什麼要?我們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要工作?為什麼要結婚?為什麼要生孩子?這都是為什麼?

人生做到這四個字也算圓滿了

仔細思考起來,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別人都這麼做。我們為什麼要做別人做過的事情,我們被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是為了要重複之前人做過的事情麼?那我們跟現在這世界上其他七十億人又有什麼區別,多我一個或少我一個又有什麼意義?

有些東西,細思極恐。當我們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厭倦工作,放棄了娛樂的時候,陷入了某個思緒的角落。那時,一種比焦慮更加嚴重的情緒會縈繞在心頭,那就是“恐懼”。對未知的恐懼,當我們對平時習以為常的,甚至是認定毫無疑問的事情或路徑仔細思考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我們擁抱著的生活的“真諦”,甚至都經不起一句反問,為什麼要這樣?

在套路上的人焦慮,而反思套路的人恐懼。

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深度的清醒,讓我們陷入恐懼的深淵。這時人們往往會選擇一種方式,來麻痺自己,比如喝酒。酒醉之後,清晰的思緒會變成諸多線頭,理性和感性不再有明確的分界線,一切變得模糊而可愛,這時沒有了焦慮,更沒有了恐懼,人生陷入一種自我感覺的美好當中。

在柏拉圖的洞穴隱喻中,人們一直看著牆壁上真實世界的投影,覺得那就是真的。當某些人看過真實世界之後,他們可能有兩種反應,要麼擁抱真實世界,掙脫現在的束縛,要麼麻痺自己,認為真實世界是假的,而繼續相信洞穴中被投影在牆上的幻畫。

人生做到這四個字也算圓滿了

幾乎所有的人,可能都有那麼一瞬間,對自己堅信不移的道路,產生了一絲懷疑。對社會給我們設計好的路線,有了自己的疑問。這一瞬間的小火苗,很多都被內心的恐懼所撲滅了。對比起恐懼,我們可能更願意焦慮。恐懼是不確定的,而焦慮是確定的。恐懼是不知道該怎麼辦,焦慮是知道,但可能達不到。人還是習慣有意義,有目標,很清楚的東西。

所以我們用酒來麻痺自己的思考,用娛樂用放縱來撲滅恐懼的火苗。

明月寄相思 將人生交付出去

古人都喜歡把酒言歡,寓情於景。春的楊柳岸,夏的連葉荷,相似寄於紅豆,愁緒望向明月。我們總喜歡一些看得見摸得到的東西,口頭的財富,也比不過攥在手裡的鈔票。生活就需要那麼顯而易見。在內心中的想法,對未來的困惑,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們都喜歡找一個外界的對應物,就像明月千里寄相思一樣,把我們的感覺、感情寄託在某一些實在的物體上。

人生做到這四個字也算圓滿了

人的一個長處,就是能夠舉一反三,這個寓情於景的本事,再發揮發揮,就變成了一個偉大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宗教。社會的套路,雖然好走,但是經不起思考。這個時候,宗教給我們一套思考的工具,讓我們在思考的時候不至於滑向恐怖的深淵,可以將自己的焦慮交給套路,將自己的恐懼交給宗教。

宗教就像是明月,我們把思念之情寄託給明月。我們也把自己的對未知的迷茫,對人生的恐懼,寄託給宗教。在宗教中,我們得到的不是肉身的解脫,而是精神的歸宿。

心有猛虎 有恃無恐

這樣以來,我們就能漸漸清楚,人活著,如果做到四個字,“有恃無恐”,就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圓滿了。

呱呱墜地的我們,儘管有家庭的撫育,社會的教育,愛人的陪伴,但終究還是要獨立的面對這個叢林世界,在未知的黑暗中前行。

對於未知的恐懼,讓我們無所適從,所以本能的在物質層面,遵循了社會的法則,走多數人走的路,重複前人的套路。在精神層面,我們尋找種種寄託,以免自己在思考人生的時候,被巨大的恐懼所嚇倒。這裡面我們有宗教,有哲學,也有著現世的各種主義。就如我們現在被消費主義所主導所驅使一樣。

社會的套路,和精神的寄託,這就是有恃無恐中的“恃”,有了這些,我們就沒有了恐懼,在一種較為安逸的心理狀態中,走完自己的一生。

人生做到這四個字也算圓滿了

也許有人,不願意走社會的套路,不希望重複他人的生活,不受規定的束縛,不肯將自己的心靈交付於外界寄託。那就需要足夠的堅定,不去外界找那個“恃”,而通過思考,通過修煉,讓自己,讓內心成為“恃”,心有猛虎,亦可對抗恐懼。

無論如何,找到自己的“恃”,無畏的向前走,就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