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做到这四个字也算圆满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当下城市人的精神状态,可能“焦虑”会获得最广泛的认可。为什么会焦虑?

人生做到这四个字也算圆满了

物质有压力,要买车买房,在消费主义的风潮之下,各种节日的刺激,不断更新换代的产品勾起人们想要拥有的欲望。结婚、生子,同样要求要有一个好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的构想是美好的,但物质的压力也是实在的。

精神没寄托,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把大量的休闲时间,扔到了各种娱乐活动里面,但越是娱乐越是空虚,信息的泛滥,不断冲击着人们本已脆弱的心灵,拿什么来去对抗生于世间那种虚无感和孤独感?

难道真的就“生而焦虑”,现代人靠什么来走出焦虑的陷阱?

人生最好走的路 就是套路

鲁迅大神曾经说过,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些路里最好走的就是套路。如果有在乡村徒步的经验就知道,走路是最省力起的,比起走草地过小河,别人走过的足迹形成的路,是最容易走的,而且目标也很明确,很少有走着走着走到死胡同的路,大部分都会通向一个目的地,你甚至都不用管这个目的地是哪儿。

这个道理,放在生活里也同样合适。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大草原,在里面独自生存有着很大的风险和困难,还好我们不是第一个出生的人,在我们之前有无数人在这个草原中走过,他们走的路,就形成了套路。

人生做到这四个字也算圆满了

生下来之后,我们被教育着,上学,毕业之后上班,谈恋爱,结婚生子,抚养孩子继续让他受教育然后工作,自己到了退休的年纪颐养天年。没有什么规定,一定要这么做,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这条路,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的前辈们,走了上千年的路,这条路好走,而且走向清晰,目标明确。

这样的好处就是,根本都不用想,追随前人的脚步就好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应该不会错,错大家就一起错。

套路很美好 但经不起思考

但问题都是两面的,套路有好就有坏,好处是不用去想,简单,坏处其实也在这,就是经不起推敲。有句犹太格言叫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其实多想一想,思考起来,可能我们自己就笑不出来。

套用世界杯期间那则被吐槽的广告,为什么要?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孩子?这都是为什么?

人生做到这四个字也算圆满了

仔细思考起来,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别人都这么做。我们为什么要做别人做过的事情,我们被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为了要重复之前人做过的事情么?那我们跟现在这世界上其他七十亿人又有什么区别,多我一个或少我一个又有什么意义?

有些东西,细思极恐。当我们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厌倦工作,放弃了娱乐的时候,陷入了某个思绪的角落。那时,一种比焦虑更加严重的情绪会萦绕在心头,那就是“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当我们对平时习以为常的,甚至是认定毫无疑问的事情或路径仔细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我们拥抱着的生活的“真谛”,甚至都经不起一句反问,为什么要这样?

在套路上的人焦虑,而反思套路的人恐惧。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深度的清醒,让我们陷入恐惧的深渊。这时人们往往会选择一种方式,来麻痹自己,比如喝酒。酒醉之后,清晰的思绪会变成诸多线头,理性和感性不再有明确的分界线,一切变得模糊而可爱,这时没有了焦虑,更没有了恐惧,人生陷入一种自我感觉的美好当中。

在柏拉图的洞穴隐喻中,人们一直看着墙壁上真实世界的投影,觉得那就是真的。当某些人看过真实世界之后,他们可能有两种反应,要么拥抱真实世界,挣脱现在的束缚,要么麻痹自己,认为真实世界是假的,而继续相信洞穴中被投影在墙上的幻画。

人生做到这四个字也算圆满了

几乎所有的人,可能都有那么一瞬间,对自己坚信不移的道路,产生了一丝怀疑。对社会给我们设计好的路线,有了自己的疑问。这一瞬间的小火苗,很多都被内心的恐惧所扑灭了。对比起恐惧,我们可能更愿意焦虑。恐惧是不确定的,而焦虑是确定的。恐惧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焦虑是知道,但可能达不到。人还是习惯有意义,有目标,很清楚的东西。

所以我们用酒来麻痹自己的思考,用娱乐用放纵来扑灭恐惧的火苗。

明月寄相思 将人生交付出去

古人都喜欢把酒言欢,寓情于景。春的杨柳岸,夏的连叶荷,相似寄于红豆,愁绪望向明月。我们总喜欢一些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口头的财富,也比不过攥在手里的钞票。生活就需要那么显而易见。在内心中的想法,对未来的困惑,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都喜欢找一个外界的对应物,就像明月千里寄相思一样,把我们的感觉、感情寄托在某一些实在的物体上。

人生做到这四个字也算圆满了

人的一个长处,就是能够举一反三,这个寓情于景的本事,再发挥发挥,就变成了一个伟大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宗教。社会的套路,虽然好走,但是经不起思考。这个时候,宗教给我们一套思考的工具,让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不至于滑向恐怖的深渊,可以将自己的焦虑交给套路,将自己的恐惧交给宗教。

宗教就像是明月,我们把思念之情寄托给明月。我们也把自己的对未知的迷茫,对人生的恐惧,寄托给宗教。在宗教中,我们得到的不是肉身的解脱,而是精神的归宿。

心有猛虎 有恃无恐

这样以来,我们就能渐渐清楚,人活着,如果做到四个字,“有恃无恐”,就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圆满了。

呱呱坠地的我们,尽管有家庭的抚育,社会的教育,爱人的陪伴,但终究还是要独立的面对这个丛林世界,在未知的黑暗中前行。

对于未知的恐惧,让我们无所适从,所以本能的在物质层面,遵循了社会的法则,走多数人走的路,重复前人的套路。在精神层面,我们寻找种种寄托,以免自己在思考人生的时候,被巨大的恐惧所吓倒。这里面我们有宗教,有哲学,也有着现世的各种主义。就如我们现在被消费主义所主导所驱使一样。

社会的套路,和精神的寄托,这就是有恃无恐中的“恃”,有了这些,我们就没有了恐惧,在一种较为安逸的心理状态中,走完自己的一生。

人生做到这四个字也算圆满了

也许有人,不愿意走社会的套路,不希望重复他人的生活,不受规定的束缚,不肯将自己的心灵交付于外界寄托。那就需要足够的坚定,不去外界找那个“恃”,而通过思考,通过修炼,让自己,让内心成为“恃”,心有猛虎,亦可对抗恐惧。

无论如何,找到自己的“恃”,无畏的向前走,就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