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菜說一戰十五:馬恩河戰役爲何失敗?其實都是施里芬計劃的問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馬恩河戰役是第一場大規模戰役,也是極其關鍵的一次戰役,要是德軍在馬恩河戰役中獲勝,那麼德軍很有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樣首先逼降法國,而假如只有英國和俄國的話,局勢就完全不一樣了,沙皇俄國可不是二戰的蘇聯,在面對德國的壓力後很有可能投降,這樣英國要麼直接和德國談和,讓德國順利拿到法國俄國的殖民地,可是這樣的結局必然是德國超越英國,英國國力和威望都受到挫折,到時候說不定美國也會來佔英國便宜,要麼英國和二戰一樣死磕德國,但是德國控制了歐洲大陸後,就算海軍不如英國,也能一步步把英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奪取,最終英國還是要面臨國力耗盡的情況。

雜菜說一戰十五:馬恩河戰役為何失敗?其實都是施裡芬計劃的問題

馬恩河戰役

雜菜說一戰十五:馬恩河戰役為何失敗?其實都是施裡芬計劃的問題

小毛奇

說到馬恩河戰役的失敗,一般人會把責任歸咎於當時德軍的參謀總長小毛奇,認為他擅自修改“施裡芬計劃”,導致了德軍西線兵力太少,違背了集中兵力先擊敗西線法國的原則。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在雜菜齋看來,未必如此。

雜菜說一戰十五:馬恩河戰役為何失敗?其實都是施裡芬計劃的問題

霞飛

首先,假如說突進巴黎的話,德軍本來就差點做到了,只是第一集團軍司令沒有選擇進攻巴黎,而是選擇尋找法軍主力作戰而已。(關於第一集團軍司令克盧克的選擇,也未必錯誤,畢竟假如沒有擊敗法軍主力,攻進巴黎也會被趕出來,甚至被圍殲。)

其次:都說德軍西線兵力不足,可是德軍已經把所有能用的兵力都放到西線了,除非東線完全不管,放任俄軍在德國突進,否則根本抽調不出兵力,而且俄軍因為英法對沙皇的請求,已經放棄了整備提前進攻德國,完全打了德國一個措手不及,要是完全不管俄軍,一旦西線沒打開局面,東線被突進的俄軍攪亂,甚至俄軍乘機鞏固了防線,那麼德軍兩線都要崩潰了。

再次:德軍就算增加更多的兵力,也未必能派上用場,為何?一戰時期坦克還沒登上舞臺,還是要靠人力行軍,德軍在國內可以靠鐵路線運輸兵力,可是到了法國境內就沒那麼好的待遇了,根據當時的記載,德軍行軍到馬恩河的時候已經累的不成樣子了,而且一旦到了法國境內,法軍是內線作戰,能快速的調集兵力和物質,而德軍都要從後方運輸過來,兵力越大,運輸壓力越大,過多的兵力反而是一種累贅。

實際上,二戰時期,德軍用坦克突進,一樣累的夠嗆,二戰還有普法戰爭德軍快速的勝利主要還是因為法國人根本無心戀戰。(普法戰爭是拿破崙三世膽怯了,二戰根本就是法國人被一戰的傷亡嚇怕了,根本就沒怎麼抵抗,)

雜菜說一戰十五:馬恩河戰役為何失敗?其實都是施裡芬計劃的問題

施裡芬計劃制定者施裡芬

所以說,與其怪罪小毛奇,還不如說”施裡芬計劃“本來就有問題,”施裡芬計劃“的制訂其實很有意思,他認為德國避免不了雙線作戰,所以要集中兵力打敗一方,但是他制定的西線為主的計劃,又是認為自己會重複普法戰爭的一幕,法軍不堪一擊。

雜菜說一戰十五:馬恩河戰役為何失敗?其實都是施裡芬計劃的問題

老毛奇

可是呢?一戰的形勢和普法戰爭完全不一樣,比如說普法戰爭時期,俾斯麥在外交上使用手段,讓當時的英國和俄國都不支持法國,普法戰爭就是普魯士和法國的戰爭,而現在德國要面臨的是英國法國和俄羅斯三個大國,這甚至不是雙線作戰的問題,還要面臨海上的作戰。(要是俾斯麥和毛奇在,根本不會通過”施裡芬計劃“,或者說根本不會陷入雙線作戰這樣的境地。)

雜菜說一戰十五:馬恩河戰役為何失敗?其實都是施裡芬計劃的問題

俾斯麥

​此外法國人的心態和普法戰爭時期也不一樣,普法戰爭時期拿破崙三世遭遇失敗後就膽怯不敢打了,而法國人之後一心復仇,就算承受了可怕的傷亡也堅持到底,就算能獲得普法戰爭一樣的勝利,法國人也未必退出戰爭。

完全不一樣的形勢,卻想複製一樣的戰果,”施裡芬計劃“根本就是一個經驗主義的產物,小毛奇最大的失敗不是不遵守”施裡芬計劃”,而是過於遵守這個老舊經驗主義的產物,卻不敢完全的改變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