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爲國生娃的?

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為國生娃的?

8月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稱: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國家大事。

8月13日,新華社報道,國務院印發《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提出,中央制定計劃生育扶助保障補助國家基礎標準,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逐步提高。該方案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實施。

看來,鼓勵“為國育兒”將是國內未來幾年的主流。一個大背景是,國內人口紅利消退、老齡化加速,全面放開二胎之後生育率並沒有明顯提升,2018年初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數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

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為國生娃的?

2017年全面二胎政策實施的第二年,新生人口數較2016年降低63萬,出現負增長。

同樣生育意願低下的歐美髮達國家,政府早就拿出真金白銀獎勵生育、支持養娃。世界範圍內,家庭育兒等支出的稅收減免抵扣和各種直接間接的補貼已成為一個國家福利政策的核心。

1

育兒成本佔中國家庭收入近半父母壓力山大

當下,高房價已經消耗了中產大部分積蓄。除此之外,進口奶粉、輔導班、夏令營、藝術特長,中產父母普遍實行精細化養娃,不可能再回到80年代之前一家生五六個孩子,只要餓不死就行的放養模式。

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為國生娃的?

計劃生育政策

前幾年瑞士信貸銀行的報告稱,在中國一個孩子從出生到18歲的撫養費用平均約為每年2.3萬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家庭平均年收入的43%。無怪乎很多網友驚呼“房奴+孩奴=一生為奴”。

育兒成本佔中國家庭平均收入近半,讓不少中產父母陷入焦慮,更不願多生。不少媽媽在網上發帖,呼籲發放育兒津貼,對育兒家庭有所減稅,或以部分育兒支出抵扣上班丈夫的個人所得稅。

經濟學者、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認為,當下爭論的個稅起徵點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個稅起徵點無論是當前的3500元還是提高到5000元,都與中產減稅預期相差甚遠,一個重要的原因為中國稅制不合理的“一刀切”,使得中產成為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納稅人群,且撫育子女、教育支出、購買房產、醫療支出等成本未被抵扣,讓“上有老下有小”的中產家庭普遍感覺“壓力山大”。

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為國生娃的?

近年一個名為“中國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帖子在網上熱傳,雖不完全準確但也顯示了中產父母的育兒焦慮。

“育兒成本高漲”是個世界現象,不少國家也陷入低生育率的泥潭。為此,不少發達國家普遍實行育兒津貼和高福利政策,相對緩解了國民的育兒壓力。反觀中國,除了一點可憐的獨生子女津貼和生育津貼,其他的育兒津貼基本沒有。

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為國生娃的?

長沙地鐵裡鼓勵生育的廣告

2

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為一個孩子平均花費約7900美元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美國的稅收政策一向都給予優惠。18年初美國稅改後,力度更大。未來17歲以下孩子的家庭,稅收減免從$1000提升到$1600,再加上額外300刀的稅收優惠,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必須“吐槽”一句,“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為什麼總把錢花在孩子身上:雖然美國一些州財政不時頻臨破產,但《美國城市研究》發佈的報告顯示,2013年,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為一個孩子平均花費約7900美元。而全美所有州都會為兒童提供12年公共教育、醫療補助、福利援助、社會安全等項目。

在美國,根據人口統計,全國平均大約是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孩子。但更具體的數據顯示,美國2015年生育率為1.84 ,而如果要保持代際人口更替率穩定,生育率必須提高至2.1。

但悲劇的是,美國自1972年以來,生育率一直處於或低於2這個值,因此即使整個國家人口已經超過3億,美國多年來一直在不遺餘力鼓勵生育。

對於五歲以前的學齡兒童,美國不直接發放現金補貼,但目前實行的是WIC即針對孕婦和兒童的營養計劃,每個月發給食品券,金額大概是100美元左右。

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為國生娃的?

在美國生孩子,政府會幫著養

WIC計劃由美國農業部推行,全稱是 Special Supplemental Nutrition Program for Women, Infants and Children,這項計劃的受益群是孕產婦及5歲以下兒童,除了提供免費食物(如牛奶雞蛋麥片蔬菜等),還有定期的營養諮詢,可以與營養師面對面交談,檢驗貧血,測量身高體重,獲取各種營養資訊。

據在美華人介紹,獲得WIC的幫助,許多家庭的小孩子,牛奶、雞蛋、花生醬什麼的,吃不完,父母幫著吃。

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為國生娃的?

而且難得的是,WIC是不看身份的,也就是說,不是隻有美國公民、綠卡持有者或合法身份者,只要居住在美國,就可以申請。

3

加拿大牛奶金:

每名6歲以下兒童每年最高可獲得6496加元

加拿大號稱老人和兒童的天堂,兒童遊樂設施多,各種福利更多。但政府大力獎勵生育的背後,有著逆轉人口老齡化的迫切需求。

加拿大聯邦家庭、兒童和社會發展部長杜克洛(Jean-Yves Duclos)宣佈,從2018年7月20日開始,牛奶金再次上漲了。每名6歲以下的兒童最高可以獲得$6496加元,6歲-17歲的兒童最高可以獲得$5481加元津貼。

以2015年數據為例,加拿大的生育率每名婦女的平均生育數量1.60 人,低於2.1的正常代際人口更替率。

加拿大政府的對策有二,

一是大力引進移民,特別歡迎35歲以下、英語好又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技術移民,目前加拿大每年移民配額在33萬人左右;二是大力提升兒童福利,鼓勵生育。

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為國生娃的?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為這次的福利助勢,發了推特:加拿大兒童福利計劃,已讓近30萬名兒童擺脫貧困,政府並正繼續增加這一福利。

在加拿大,很多華人家庭每月定期會收到“牛奶金”。牛奶金即兒童津貼,孩子17歲之前都有,這筆錢夠孩子喝牛奶和日常飲食,華人一般親切地稱之為牛奶金。

據加拿大媒體報道,聯邦政府宣佈自2018年7月20日提高加國兒童的福利金(牛奶金),提升後每名6歲以下兒童最高可獲得6496加元,6歲至17歲兒童可獲得5481加元津貼!(目前匯率1加元約等於5.26元人民幣),同時這筆收入不需要報稅。

兩年前移民加拿大的大偉撰文介紹,年收入不超過3萬加元的家庭可以領到全額牛奶金,每年6000多加元(3萬多人民幣)的牛奶金意味著什麼呢?一個孩子一年到頭所有的食品、衣物、玩具甚至包括學音樂舞蹈興趣班的費用全都夠了。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低收入家庭,政府出錢幫你全面的把孩子養起來。不少中國技術移民來到加拿大的前幾年基本上都屬於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多可以每月領取現金髮放的牛奶金。

再看澳洲的育兒津貼。《澳大利亞人》報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 目前澳洲全國領取育兒津貼的人數約為40萬。其中的前10%——領取最高育兒津貼金額的這類人群,約有43200人,他們在2014-15財年的平均“收入”為45032澳元。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華人朋友介紹,如果家庭年收入不高於平均水平,在當地0-18個月的嬰兒每月可領取1000澳幣津貼;18個月到18歲的孩子每月可領取500澳幣。

4

德國:

最高生育補貼為2.52萬歐元(約人民幣17萬)

2013年德國的生育率為1.42,比美國和加拿大都低,所以德國鼓勵生育的福利更給力。

在德國,在孩子出生後的一年內,停職在家照顧孩子的父母一方每月可得到相當於本人稅後月收入67%的補貼,每月最高可達1800歐元。一年期滿,父母一方恢復工作,另外一方如果願意,仍可以申請停職兩個月,每月同樣享受本人稅後收入67%的補貼。也就是說,孩子出生後,這個家庭一共可以享受14個月的補貼,即最高為2.52萬歐元的生育福利津貼。

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為國生娃的?

德國生小孩政府會發放兒童金(Kindergeld),現如今大聯合政府表示將會引入育兒津貼(Baukindergeld)。有資格申請的家庭每個孩子每年會得到1200歐的補貼,對於一個四口之家來說,每年就會多出2400歐。

非德國籍的外國人,在德國具備允許工作之級別居留的工作簽證的話也可以享受每對夫婦可獲得總計為7008歐元(約人民幣4.8萬)的兒童免稅補貼。

中國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的報告也指出,德國用直接的家庭補貼金改善家庭的收入狀況。2001年,德國用於家庭政策方面的資金為1800億歐元,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9%,支出了家庭撫養孩子成本的46%。不僅如此,德國還設立特殊家庭補貼,為貧困、傷殘、單親的特殊家庭提供支持。

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為國生娃的?

2013年8月1日,德國開始實行育兒津貼政策。如果父母自己帶1-3歲的幼兒,每月可以獲得100歐元的補貼。

5

日本:

生第一個孩子可一次性獲得補助42萬日元

(約人民幣2萬)

日本是全世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4。目前日本人口總生育率僅為1.39,在發達國家之中也名列倒數。當下,有學者稱日本為低慾望社會,年輕人不想結婚,也不想生孩子,日本政府為了鼓勵年輕人生孩子可謂操碎了心。

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為國生娃的?

日本某街坊節目,一男子表示單身的感覺很好

近年,日本鼓勵生育的政策不斷加碼。首先,婦女在生產之後不僅享有產假,還有育兒假期,二者合起來的時長在一年左右。除了育兒假期,如果孩子生病還有假期,對生病兒童的照顧也算休假。

其次,沒有工作的女性生產第一個孩子可一次性獲得補助42萬日元(2.1萬人幣);已經工作的女性並根據月薪高低,可獲得上百萬日元的補助金等等。

也許你想不到,當下日本的老人幾乎是不會去幫自己子女帶孩子的,一般也不和子女同住,最多在子女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搭把手。

為了解除日本上班父母的後顧之憂,日本政府還在17年年底宣佈:將下血本,財政補貼8千億日元(相當於500億元人民幣),3年內讓全國3至5歲兒童免費上幼兒園和託兒所;而且年收入不滿250萬日元(相當於15萬人民幣)的低收入家庭,0至2歲幼兒也將享受到免費入保育園的待遇。

現在不生娃還有“單身稅”?國外是怎麼真金白銀鼓勵為國生娃的?

最後,看下以華人為主要居民的近鄰新加坡。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新加坡記者曾報道,新加坡政府對擁有國籍的新生兒會發放“嬰兒花紅”,每個家庭的前兩個孩子可以每人給家庭帶來4000新元,也就是大概近2萬元人民幣的政府補貼,第3和第4個孩子各可得6000新元,大概人民幣3萬元。

國外的福利這麼好,如何把理想變為現實呢?老姚給您介紹一下德國藍卡這個項目:

德國藍卡申請條件:

1) 本科及以上學歷,有學歷學位證書

2) 22-55週歲

3) 兩年及以上的企事業單位工作經驗,並有至少兩年的社保繳納記錄,繳納金額不限。

4) 無犯罪記錄。

備註:藍卡為主申請人申請並獲得,隨行的法定配偶和17週歲子女在6個月以後可以申請家庭團聚,其福利待遇等同於藍卡待遇。

3. 永居申請條件:

1) 德語B1/A1水平,僱傭滿21/33個月。

2) 申請永居階段保持僱傭關係繳納法定碎金和社保醫保。

3) 在德國期間無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備註:法定配偶和子女持團聚居留卡滿5年時間的,語言達B1要求的,可申請永居。

4. 入籍申請條件:

1) 在德國慣常居留滿8年。

2) 有足夠的生活保障及德語能力(達到B1水平)。

3) 通過入籍考試並書面接受和認同德國憲法的自由個民主原則。

4) 未受刑法處罰。

5. 移民流程:

1) 審核申請人資質並簽約。

2) 甄選僱主並簽訂僱傭合同。

3) 準備材料及面試培訓。

4) 領事館簽證。

5) 獲得登陸簽證。

6) 登陸德國辦理藍卡。

7) 21/33個月後取得德國永居。

8) 申請入籍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