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要糾結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呢……

为何要纠结什么“寒门难出贵子”呢……

昨天朋友在公眾號後臺留言問我,如何看待”寒門難出貴子,教育資源分配上的極端不公平“。

真心感謝朋友的問題,特地寫下這篇文,聊聊我這個身處二線城市,頭腦簡單的普通媽媽心中對於教育的一點淺薄看法。

首先,何為貴子?

80年代出生的哈佛女孩劉亦婷是位”貴子“,劉媽媽的育兒手記一時間洛陽紙貴,銷售多達200萬冊,被許多家長爭相購買。

書中有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捏冰”情節——劉亦婷的媽媽為了鍛鍊她的意志,讓年幼的孩子用手捏住冰塊,堅持一刻鐘,直到她感覺有“小針在手心上跳舞”。

知乎網友評價說劉媽媽是在虐童,書被做了大量”美化“,其實本質是“虎媽虐童式教育史”+“中國應試教育摧殘史”。

和劉亦婷同時代的孩子們,被父母成天嘮叨————看看人家劉亦婷,好好向她學!有網友戲稱劉亦婷是強大陰影。

你一定好奇,曾經紅極一時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後來怎麼樣了呢?申請哈佛商學院被拒,留在了美國,嫁給了一位其貌不揚的美國人,改了國籍,據說還有些看不起中國人......

蕭愚老師曾出過一本批判並揭露《哈佛女孩劉亦婷》真相的書,如果感興趣可以找來讀一讀。

我不是虎媽,一點兒都不嚴厲,也捨不得讓孩子受苦,我只想竭盡所能,愛他,尊重他,呵護著他長大......

为何要纠结什么“寒门难出贵子”呢……

《劍橋男孩求學記》中的小主人公根兒也是一位"貴子"。

我個人很喜歡根兒的母親胡萍老師.她的著作《善解童貞》,經常聽到朋友推薦.

閱讀胡老師的育兒手記,時時能看到她的深刻反思以及對孩子深沉的愛。

有這位一位處處孩子著想,無私奉獻的偉大母親,孩子又怎麼會不優秀呢?

為了根兒的學習,胡老師選擇背井離鄉11年,與丈夫兩地分居。一個女人獨自陪伴孩子異地求學.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根兒先後進入了雲師大學附屬小學,成都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深圳國際交流學院.

在深國交,他收到了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一切的付出終有了回報。

我很佩服胡老師,捫心自問,我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像她一樣,為了孩子,選擇遠離自己熟悉的一切,獨自抗起生活重擔的. 我遠不如胡老師那般堅強......

反思下來,身在二線城市,我確實沒法給孩子類似北上廣的優質教育資源. 但從另一方面說,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大人和孩子都少了很多緊張與焦慮,還有那無形中的重重壓力. 是吧?

前段時間的熱文《北大留美碩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控制與傷害”》中的主人公王猛也是一位"貴子",從小成績數一數二,市級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的專業錄取,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名的大學研究生.....

然而,這一切”貴子光環“的背後,卻藏著不為知的與父母的狠心決裂:12年前,王猛不再回家過春節;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聯繫方式;春節前,他寫了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目前,他準備回到北大讀心理學的博士,以解決自己"因父母的長期壓抑之下出現的心理問題"......

為什麼跟父母決裂? 王猛將決裂的根源歸結為父母從小對自己的"過度關愛".

憑心而論,父母的養育方式可能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但,決裂,控訴_光是聽就已經倍感沉重的這四個字, 又如何能對深愛著你的父母做得出來啊......

为何要纠结什么“寒门难出贵子”呢……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的貴子——《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派克博士.

斯科特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他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踐,取得了卓著成績,被譽為”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被西方媒體評價為來自上帝之手,它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上榜近20年。

斯科特博士13歲時,和哥哥進入了同一所中學——菲利普斯.艾斯特中學,這是一所很有名氣的男生預科中學,也是公認的明星中學。從這個學校畢業的學生大多都會考入常春藤名校,畢業後如願步入美國社會精英階層。

斯科特博士家庭富裕,父母早早就為他的”貴子“之路鋪平了道路,不惜花重金為他選擇最好的私立教育 ,他的前途可謂一片光明坦蕩。

令人意外的是,在進入那所理想中學之後,斯科特便感到格格不入,難以適應。

在經過兩年半的苦苦努力之後,他越發覺得學校生活失去了意義,情緒也變得十分消沉。

最終,斯科特博士決定不再回艾斯特中學,開始自己的獨立人生大冒險。

放棄父親口中”只有瘋子才會放棄的教育機會“之後,斯科特博士又是如何進入了哈佛大學,取得了學業與事業上的成功,我很好奇,但沒查閱到相關資料,不得而知。

知乎上有這樣一段網友的提問:”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我覺很好,可是M·斯科特·派克 自己卻抽菸酗酒婚外情,疏遠自己的孩子。和父親關係也不好,臨死前一年離婚。自己都做不好怎麼能指導別人呢?“

這個問題,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不一樣的答案。

閒瑕時,我愛看美國喜劇《老媽》是追了很久的一部片。

主人公克麗絲汀是真正意義上的美國寒門,母親從小對她疏於照管,她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小小年紀就開始酗酒,吸食大麻,過早生兒育女,離婚分手。

克麗絲汀生得很美麗,一頭金髮,身材嬌小,與青春期的女兒好似一對姐妹花。

除了欣賞她的外在,我最欣賞克麗絲汀的是她內在的樂觀,堅強、善良與勇敢。

克麗絲汀選擇勇敢地告別過去,加入互組會,戒酒,戒毒,更積極更努力地生活。邊打工邊繼續學習深造,報考法學院,為了成為律師正不懈地拼搏著。

克麗絲汀與斯科特博士,美國的寒門與豪門,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

如果讓我選擇,我願像克麗絲汀那樣,生活得平靜、簡單、快樂,沒有那麼多的壓力與痛苦, 不陷入心理痛苦的陰影,不依賴酒精藥物成癮.......

为何要纠结什么“寒门难出贵子”呢……

在某次備課查閱資料時,我看到了這樣一個心理學小問卷。

第1步,問你自己:”我的恐懼是什麼?“

第2步,問你自己:”如果我的恐懼的事情成真了,最壞的情形是什麼?“

第3步,問你自己:”如果出現了最壞的情形,我有能力處理嗎?“

最近在反思,似乎自己在工作上投入了過多精力和熱情,育兒上存在很多不足,對孩子很是歉疚。

直面內心,寫下答案,我的恐懼是,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沒有一個好的將來。

如果恐懼成真,最壞的情形會是——孩子考不上大學,沒有穩定的工作。

如果出現了最壞的情形,我想,我有能力處理,我一定會選擇無條件的支持孩子。

誰說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一定要考個好大學,或是出國深造,有個好前程呢。

在《文心》一書中,夏丏尊和葉聖陶兩位先生藉著書中的故事,對因家貧不得已退學的學生樂華說過這樣一句話:

“退學不是失學,惟有自己不要學習才是真正的失學!”

事實上,葉聖陶先生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子女的,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工人、農民都很好。

葉老自小就沒把孩子送進名校,更沒利用自己教育部長的身份為孩子謀取前程,孫女提出想去農村,葉老十二分贊成。

試問當代的父母,包括我自己,從小就忙著給孩子擇校,唯恐孩子輸在起跳線上。

跟葉老的這份胸襟與育兒的大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魯迅先生曾交待家人,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這一點也極讓人欽佩。

魯迅先生,葉聖陶先生這樣的”大家“,都未曾要求孩子一定成為“貴子”,我們又何苦要執著於此呢?.........

为何要纠结什么“寒门难出贵子”呢……

寫在最後~~~~~

孩子啊,在你未滿6歲時,媽媽想寫下這段話送給你:

願你做個普通人就好,這一路,媽媽會努力做好,伴你左右。

願你別像媽媽常常陷入自我責備、自我懷疑的泥沼,也別像媽媽常常逼自己努力再努力,獨獨忘了愛自己。

願你別像媽媽空有遠行的想法,能夠到處走一走,看一看。

願你別像媽媽,常常感覺書到用時方恨少......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媽媽愛你,只願你幸福快樂,內心平靜安寧就好......

王陽明曾說 :“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願你,能夠懂得其中的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