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修明史100年,明修元史仅1年 吐槽:清朝吹牛就用了99年

每一个朝代都会有专门的史官,对上一个朝代的历史进行整理并编成史书。目的是为了完成记录中华历史的使命,也好为后世子孙在治国理政等方面提借供借鉴。

每个朝代为前朝修史书所用的时间各有不同,实属正常。但如果时间相差太大,就会显得特别诡异。例如清朝修《明史》用了100年左右,元朝修《宋史》用了两年半,明朝修《元史》只用了不到一年。

清修明史100年,明修元史仅1年 吐槽:清朝吹牛就用了99年

从人们对这三部史书的评价来看,仿佛成书时间越长,受到的评价就越高。明史所受到的好评如潮,宋史次之,元史则受到口诛笔伐。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评价,除了欧阳公所修《五代史》外,未有完善如《明史》者。

著名作家余秋雨评价,在二十四史中,必须承认,《明史》是一部相当完善的史书。

清修明史100年,明修元史仅1年 吐槽:清朝吹牛就用了99年

而《元史》和《宋史》被喷的原因,是太过粗糙,只是将零星的史实简单的拼合而成。从成书时间就可以看出这两部史书修撰的太过草率。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通过对《明史》的认真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三大致命问题,而且都是原则问题。

一、使官修史书,都会把原始资料保存下来,以供后世深入研究,但明史的原始资料却不多见。乾隆把明朝所留下的3万多份档案烧得只剩3000多份,可见其居心叵测。没有原始资料的《明史》能有几分的可信度?

二、一部明史居然有四个版本。按时间的先后分别有313卷的万氏《明史稿》,416卷的万氏《明史稿》,310圈的王氏《明史搞》,336卷的武英殿《明史搞》。明朝的同一个皇帝,在越往后的版本中,被写得越昏庸。从中可见清朝修明史的心态不端。

三、《明史》对明初明末的历史讳莫如深。原则就是要掩盖和美化不利于清朝的史实。它不愿提到明朝驱逐蒙古于漠北,也不愿提到建州女真在东北臣服于明朝。明末清兵屡次入关抢劫,制造辽东大屠杀更是闭口不提。可见《明史》是有选择性的记录史实。

清修明史100年,明修元史仅1年 吐槽:清朝吹牛就用了99年

在《元史》的百科词条中,有这么一句话,作为研究元代历史的史料来看,《元史》比其他某些史料更有研究价值,因为这部书虽然整理粗糙,但他的原始资料得以保存下来,没有遭到删改和毁灭。看来还是大老粗朱元璋不拘小节,不会刻意隐瞒历史。

要修好一部史书,最重要的是心态要正常。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成书时间上百年的《明史》,也许事件衔接更平滑,语句更为华丽,但输在了真正体现价值的真实性上。

清修明史100年,明修元史仅1年 吐槽:清朝吹牛就用了99年

没有原始资料的明史,与其说是一部史书,不如说是一部小说。清朝写《明史》用了百年,也许吹牛就用了9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