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4077400
德国和日本都是作为战败国,两个几乎被摧毁的国家在不到30年内能重新崛起。而苏联作为战胜国,取得巨大成就和土地后,越来越落魄,最后解体。最本质的区别是一个是工业国,一个是农业国;一个实行市场经济,一个实行计划经济。
图为50年西德柏林的街景,已经告别了战争的阴霾。
德国和日本在1938年二战爆发以前,就开始实行自由市场经济,1938-1945年实行国家集权战时经济体制,1948年以后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当年两个遍地废墟、被分割肢解、被限制生产的战败国;一个食不果腹、疲惫不堪、只剩下职业技能、知识经验和生存下去的信念的两个战败民族,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三的工业强国。
经过西方国家援助,50年代西德逐渐恢复了生机。
德国和日本能够快速崛起,从外部条件来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西德和日本作为与社会主义国家对抗的的前哨阵地,加以特殊的扶植,例如免除德、日战争赔款,同时提供大量援助,提供军事保护,为两国节省大量军费开支,用以经济建设。
图为60年代东京,日本1964年已经开通了高铁。
从德国和日本内部条件来说,这两国保存了先进的生产力基础,有相当多受过良好教育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相当多的机器设备。德国人和日本人又有奋斗和进取精神,特别是日本人有一种“卧薪尝胆”的意味,而德国在经济崛起之前经济方面的立法达4400多种,非常完善。
图为柏林墙倒塌后,到西德去!
二战对于苏联来讲,是一场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战争,到1950年苏联虽然通过集体化经济,恢复到战前的工业生产能力,但是经充一的价格、指令性配给的供应方式,军事手段管理经济,运行机制越来越僵化,矛盾冲突。苏联领导人其实也看到了问题所在,纷纷大刀阔斧改革经济,但说实话,苏联领导人最擅长的是内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后来的叶利钦,为给俄罗斯找出路,连“休克疗法”都用上了。
图文绘历史
借用一首儿歌来解释,那就是“我有一个好爸爸!好爸爸!我有一个好爸爸!”
而苏联,自己是爸爸!如果说德国和日本是美国爸爸下的富二代的话,苏联就相当于自主创业的苦逼老板!
可以说,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对德国和日本的扶持,是德日能够迅速恢复经济,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第三经济体的重要原因。
但是,马克思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所以美国的扶持,绝对不是唯一的条件,决定德国和日本富强,人民生活水平超过苏联的,是自身的因素。同样,决定苏联“贫穷”的,也是自身的因素!
先说领土问题:
德国
德国在1871年统一时,领土面积为61万平方公里,一战战败后,德国损失约8万平方公里,领土缩水至53万平方公里。而经过了二战的战败,德国在此损失17.3万平方公里,最后只剩下35.7万平方公里。而这35.7万平方公里土地还被直接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个国家,直到1990年才走向统一。
日本
相比德国高达40%的领土损失,日本的领土损失较小。16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迅速膨胀,先后于1879年侵占琉球;1895年甲午战争后侵占宝岛;1905年击败沙俄后获得南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1910年日韩合并,彻底吞并朝鲜。
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日本被限制在日本四岛之中,起于包括琉球、宝岛、澎湖等地应全部归还。因为日本本来就是岛国,因此实际的损失为几个海岛,今天的日本面积为37.8万平方公里,大于德国。
苏联
十月革命爆发后,苏俄建立,为了避免崩溃,苏俄政府和德国媾和,签订《布列斯特条约》,将西白罗斯、西乌克兰等大片土地割让德国。后来德国战败,苏俄趁机收复国土,但是并未全部收复。
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随即二战爆发,苏联出兵波兰,夺回西白罗斯和西乌克兰。
随后,1939年11月,苏联进攻芬兰,付出惨重代价夺得卡累利阿地峡;1940年3月,苏联红军开进波罗的海三国,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强行并入苏联;1940年6月,苏联出兵罗马尼亚,夺取比萨拉比亚地区。
通过苏德的分赃,苏联夺得了大片东欧土地。
1944年,苏联吞并唐努乌梁海;
1945年5月,德国投降,苏联夺取德国东普鲁士地区;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并夺取南千岛群岛以及库页岛全部;
以上的领土增减没有起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相反,面积缩水的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最发达国家,而庞大的苏联则成为“贫穷”的代名词,最后不得不解体。
关于这一点,静夜史认为,历史的积淀和道路选择的差异造就了这匪夷所思的一切:
1、德国日本一直领先于俄国
1868年前的日本倒幕运动和1871年的德国统一,虽然是轰轰烈烈的战争,却也是德国和日本技术革新的关键时期。等到明治维系和德国统一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德国和日本抓住机遇,直接高起点开始发展。
德国在欧洲的经济水平超越传统殖民帝国英法,而日本则在亚洲一枝独秀。
而同时期的沙俄,一直在蹒跚前行。教科书上将沙俄1861年废除农奴制视为沙俄改革的启幕,事实上,除了废除农奴制,沙俄真正进行的改革真的是少之又少,虽然开始向资本主义转变,但是和德国日本没法比。
此时的沙俄,只是空有一副大皮囊的落后帝国,这是沙俄在一战中被德国吊打,最后引爆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德国和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除了高起点进行技术运用外,还培养了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以及高素质的人才。
在今天的国家发展中,人才是绝对的主力,这决定了即使战争损失大量军队平民,战后损失大片领土,德国仍旧可以利用雄厚的人才积累完成战后重建!
日本和德国类似,虽然日本经济水平不如沙俄,但是国民素质远远超越沙俄,而且二战时期,日本政府刻意保护理科生,让文科生上阵当炮灰,报全了大量的重建力量!
相比之下,俄国的工业化起步就很晚了。十月革命后,苏俄才开始了经济复苏。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虽然经济实力迅速超越了德国和日本,但是人均数据远远落后。
苏联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的政策,再加上国有企业占有大多数,因此民众依旧贫穷。
因为历史积累的差别,所以即使苏联领土扩张了,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民众生活质量远远不如德日。
另外,很有意思的就是,二战后期,苏军进入德国和东北后,将德国和日本的很多工业设备直接拆掉运走。虽然德日损失了设备,却可以直接重新开始。而苏联则只能抱着老旧的机器扩大再生产。
2、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具有活力
按照马克思的构想,共产主义革命应该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爆发,比如美国等国家,但是列宁却改变了这一切。
因为不走寻常路,所以革命胜利后的苏俄政府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前进。在苏俄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列宁推行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否定了列宁的思路,转而进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毫无疑问,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恢复国民经济、挺过战争摧残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特别是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其作用就有心无力了。
二战后,苏联陆续进行了第三个和第四个五年计划,经济实力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显示了计划经济的强大能力。但是随后,苏联的增长就开始出现乏力。
赫鲁晓夫想要改变这一切,但是归于失败,本人也黯然下台;随后上台的勃列日涅夫则是重拾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政策,终于将苏联推向崩溃的不归路;到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
相比之下,资本主义从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开始,在世界上已经发展了300多年,经济制度上相对成熟。资本主义推行市场经济,在发展形式上比计划经济更有活力,德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很快就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但是,由于市场决定经济,由此带来的供需失衡让资本主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经济危机,且因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全球性,所以每次经济危机几乎都会席卷全球。
不过相对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的扩张性使得资本主义资本积累更血腥,由此带来的国家也更富裕。资产阶级作为德国和日本的执政者,一直致力于为德国和日本崛起更多的财富。在二战后,这些海量的财富投入到社会保障以及就业医疗等民生方面,提高了德国和日本的国民生活水平。
而苏联的计划经济,因为没有办法进行海外掠夺,因此只能依靠牺牲其他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和轻工业来保障重工业的发展。而重工业的财富转化速度不及其他行业,因此苏联人民在做出了巨大牺牲后,迟迟难以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福利。
因此,德国和日本的人民生活水平要远远高于苏联!
概括起来,领土的增减和国家发展的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有的时候领土大和国力强不一定划等号。如果按这个逻辑,大陆要比港澳台富,但实际上大陆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港澳台相比还有待提高。苏联和日本也是同样道理。我看评论区都说什么什么是爸爸,这种看法是极端不成熟也是不理智的。需要指明,日本人在二战前就是工业大国,有工业基础人才储备以及技术储备。而苏联则是坡了脚的巨人,重工业一流轻工业不入流,这也和沙俄一个农业大国急需转变为苏联工业大国的政策有关。即便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夺取很多土地,但大部分都是在亚洲,远东地区发展度着实不高,对苏联国防有重大意义但对国民经济反而是拖累。所以苏联乃至俄国一直比日本穷,但是即使苏联穷到解体,日本人仍然不敢惹怒苏联去夺回领土。国际关系相当复杂,不是靠一个两个指标就能以偏概全的,既然我国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分析事情就不要意气用事,说一些外行话只会贻笑大方,对自己也没有什么益处
火车站的橘子
这个问题非常好。所以决定富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地只是其一,还不是最关键。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最为重要,首先要人心团结,互相尊重。把自己一家人搞得三六九等,死的死,逃的逃,装傻的装傻,脑奴一大批⋯
佛基1
这个题问得非常好。悟空问答有很多关于领土的问题,但是主流的问法都是:美国这么强大,为何不吞并某某某;中国是如何失去某某土地的,等等。
这些问法,首先体现了对领土的重视,毕竟领土是国家的重大利益(不是核心利益,因为核心利益不容谈判,而领土争端很多都通过谈判解决了,谈判就意味着要妥协让步,否则谈判不可能成功)。但是,大家重视领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经济考量,而是民族尊严,或者说将领土幅员等同于国运。似乎历史教科书灌输给我们的一个观念就是:当某某王朝领土达到极致时,也是其鼎盛时期,因而似乎幅员等同于国运。
其次,体现了一种“弱肉强食”的思维,或者“领土饥渴症”。往往将领土问题置于一切问题之上。似乎为了多得到一点领土,放弃多少利益都可以,进而为清朝末年大量割让领土而惋惜。然而这些人却不一定了解的是,清朝末年割让的很多领土,第一并没有几个汉族人(当时和目前中国的主体民族,占比90%以上)居住。第二,当地的少数民族数量也少的可怜,否则外国侵略者即使占领也难以长期统治。第三,清王朝对割让领土的统治极为松散,甚至几年都不巡视一次(目前我国边防军在条件最艰苦的西藏、新疆也能做到半个月“用脚丈量”一次边境地区),更别说建立稳固的行政管理机构了。在缺乏实质性统治的情况下,被强国渗透侵略是很容易的,而丢失这些领土,在当时也并未引发国内舆论的关注,最主要的就是丢失这些领土对政府的实际统治能力(财源、兵员等)没有任何影响。第四,中国古代王朝从未有明确的边境概念,可以说有边关,但无边境。这也是为什么康熙朝的“皇舆全览图”根本没有标清边界的原因。边境是需要通过双边条约确定的,也需要立下界碑。在缺乏明确边界的情况下,列强进占、殖民、实质占领,然后侵吞是必然的。中国对沙俄割让的大量领土,本质上都是在既缺乏边境,也缺乏实质管理的情况下丢失的。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通过签署一系列条约,规定了明确的边境走向,从而为以国际法方式捍卫领土主权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回到题主的问题,谈一下关于领土的经济价值的问题:领土的经济价值体现于两方面,第一是它上面承载的人口,以及由人口所带来的市场、劳动力、创造力等;第二是它地下蕴藏的可开采的自然资源。
苏联土地广袤,但是其大量的土地,特别是远东、西伯利亚、中亚地区,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换言之,虽然拥有大片土地,但是对国家的赋税收入、生产力水平没有提高多少,缺少经济价值。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虽然资源多,但是很多在冻土层以下,难以开采,因此也限制了其经济开发价值。需要注意的是,财富的根本来源是人而不是自然资源。资源富足国家容易陷入“资源诅咒”,就是因为某一种或几种资源太丰裕,人们主要开发这些资源,而对技术研发、制造业等缺乏兴趣,最终导致经济竞争力下降、社会分配不均等一系列严峻问题。这就是说,决定经济繁荣与否的根本原因是人,而不是土地。
当然,现在大家关心领土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安全上的,也就是能够提供较大的安全纵深,甚至利于防守的战略要地。这又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莱蒙夫人
二是苏联并不是非常贫穷,但是它确实是国家强而大多数人民贫穷。这其实也是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分配制度的问题,而与国土面积无关。在二战后的二十多年中,苏联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初期,苏联经济形势相当不错。第八个五年计划(1966-1970)顺利完成,增长率达到7.4%,远高于同期西方国家的增长率(应该指出,把苏联的工农业生产总值与西方的GDP相比并不科学。因为这两个统计体系的内容与方法差别甚大。简单来说,GDP包括产品与劳务,而苏联的统计体系不包括劳务,GDP只计算最终产品,没有重复计算,而苏联的统计体系包括了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限于资料,只能权且作此比较)。到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达美国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而农业总产值达到85%。但是,苏联计划经济下的这种高增长是靠大量投入资源而实现的,缺乏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不具有可持续性,到七十年代后期增长率就放慢了,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工业总产值增长从8.5%下降到5.9%,农业总产值从4.3%下降到1.1%,劳动生产率年增长从6.8%下降到3.2%。靠投入增加来实现增长走到尽头了,又缺乏技术创新,经济只能停滞。
苏联发展经济的目的不是富民而是强国。它的目标是使自己在军事与空间技术上足以与美国对抗,并不惜以举国之力来实现这个目标。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也必然放弃其他目标。所以尽管苏联在军事及空间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但这与整个国民经济并没有关系,相应的技术也并没有运用到国民经济中。而且,把资源应用于这方面,必然减少了用于其他方面的资源。苏联崩溃的深层次根源正在于经济停滞和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强国而不富民。
古风93814281
二战后,德国和日本都作为美国在欧洲和亚洲反对共产主义两个桥头堡,长期得到美国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这使得它们能够快速在废墟上建设起来。而俄罗斯(前苏联)把大量资金用在国防,科研和基本建设上,整体人均GDP比德国和日本低,而且在相当长时间也追不上,但这并不影响俄罗斯大国地位。
北山残雪
社会制度不同。日德为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大部分掌握在私人手中,所以社会中很富足。苏联其实也很富,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掌管经济,国家的经济资源高度集中在国家手中,而平民百姓手中的财富贫乏。
duh23333
德、日都是美国为遏制苏联扶植起来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