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休閒農場設計

“小而美”的休閒農場設計

休閒農業貫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緊密連結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和新型消費業態。休閒農業旨在利用鄉村良好的自然風光、獨特的風俗習慣等來吸引顧客,讓遊客“吃農家飯、觀鄉村景、住農家院”。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休閒農業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飛牛牧場特色農產品售賣

“小而美”的休閒農場設計

池上鄉農會金色豐收館

“小而美”的休閒農場設計

大溪花海農場彩虹花田

“小而美”的休閒農場設計

臺灣休閒農業——良好的榜樣

臺灣休閒農業經歷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大陸休閒農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鑑經驗。

臺灣休閒農業在1960年開始萌芽,多為農場開放供遊客採果及採草莓的活動。1980年,臺北市政府在木柵推行“觀光茶園”計劃,政府部門正式開始輔導休閒農業。1992年,訂立法規,發展休閒農業有法可循。此後,臺灣休閒農業蓬勃發展。1996年,休閒農業法規區別休閒農場與休閒農業區的概念,鄉村旅遊有其發展的平臺。2001年政府公佈促進旅遊發展的新戰略,鄉村旅遊、生態旅遊發展受到重視,湧現出一大批“小而精”的農場類型代表。

飛牛牧場飼餵活動

“小而美”的休閒農場設計

臺灣的休閒農業按經營類型可以分為休閒農場、休閒林場、休閒漁場、休閒牧場、農村文化活動、觀光果園、觀光茶園、觀光花園圃、觀光菜園、市民農園、教育農園、度假農場民宿等。

臺灣休閒農業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管理法規完善,政策支持力度大

臺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由“農委會”主管,“觀光局”和“經建會”協同管理,從上到下形成了休閒農業管理和輔導體系。陸續出臺的法規、政策,成為促進休閒農業發展的有力支撐。

2、 農會作用明顯,行業合作服務好

在臺灣,各縣、市、鄉都成立有不同規模的“農會”,是半官方半民間的第三方協會組織,承擔技術推廣、金融信貸、保險服務、市場營銷、農資供應、培訓指導等多種功能,對休閒農業的規範起到主要引領和指導作用。

3、 三產融合,休閒產品豐富

臺灣的休閒農業實現了一產(農業生產)、二產(農產品深加工)、三產(休閒旅遊和農產品銷售)融合發展的模式。除了娛樂、餐飲、住宿外,根據不同農場的特色開發主導產品、創意商品等,增加了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

4、 主題定位鮮明,特色文化創意強

臺灣的休閒農業主題突出,個性鮮明。有的在單一主題上做精做深,體現“小而精”的特點。如飛牛牧場的奶牛、宜蘭的香草、嘉義的獨角仙(注:一種昆蟲)、彰化的水稻、臺南的蘭花等,各農場以主題產品為支撐和創意點,圍繞其進行產品開發,衍生一系列的特色服務、產品和活動,實現了差異化發展。

5、 立體營銷渠道,管理服務精細

臺灣重視對休閒農業旅遊目的地的形象宣傳和品牌打造,基本形成了節慶活動、事例營銷、傳統媒體和網絡、社交媒體等新興媒體綜合使用的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在臺灣休閒農場或者民宿,不僅能體驗到濃濃的“農”味,而且能感受到回家一般的溫馨服務,在農場提供的解說服務,講解員滿腔熱忱地向遊客講述著農場的故事,科普的知識,讓遊客體驗迴歸自然的美妙,贏得了極高的遊客滿意度,同時也使品牌得到了口碑宣傳。

湯俊,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項目要規劃,要方案,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