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休闲农场设计

“小而美”的休闲农场设计

休闲农业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休闲农业旨在利用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俗习惯等来吸引顾客,让游客“吃农家饭、观乡村景、住农家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飞牛牧场特色农产品售卖

“小而美”的休闲农场设计

池上乡农会金色丰收馆

“小而美”的休闲农场设计

大溪花海农场彩虹花田

“小而美”的休闲农场设计

台湾休闲农业——良好的榜样

台湾休闲农业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大陆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台湾休闲农业在1960年开始萌芽,多为农场开放供游客采果及采草莓的活动。1980年,台北市政府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1992年,订立法规,发展休闲农业有法可循。此后,台湾休闲农业蓬勃发展。1996年,休闲农业法规区别休闲农场与休闲农业区的概念,乡村旅游有其发展的平台。2001年政府公布促进旅游发展的新战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受到重视,涌现出一大批“小而精”的农场类型代表。

飞牛牧场饲喂活动

“小而美”的休闲农场设计

台湾的休闲农业按经营类型可以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林场、休闲渔场、休闲牧场、农村文化活动、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圃、观光菜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园、度假农场民宿等。

台湾休闲农业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法规完善,政策支持力度大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和“经建会”协同管理,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陆续出台的法规、政策,成为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2、 农会作用明显,行业合作服务好

在台湾,各县、市、乡都成立有不同规模的“农会”,是半官方半民间的第三方协会组织,承担技术推广、金融信贷、保险服务、市场营销、农资供应、培训指导等多种功能,对休闲农业的规范起到主要引领和指导作用。

3、 三产融合,休闲产品丰富

台湾的休闲农业实现了一产(农业生产)、二产(农产品深加工)、三产(休闲旅游和农产品销售)融合发展的模式。除了娱乐、餐饮、住宿外,根据不同农场的特色开发主导产品、创意商品等,增加了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4、 主题定位鲜明,特色文化创意强

台湾的休闲农业主题突出,个性鲜明。有的在单一主题上做精做深,体现“小而精”的特点。如飞牛牧场的奶牛、宜兰的香草、嘉义的独角仙(注:一种昆虫)、彰化的水稻、台南的兰花等,各农场以主题产品为支撑和创意点,围绕其进行产品开发,衍生一系列的特色服务、产品和活动,实现了差异化发展。

5、 立体营销渠道,管理服务精细

台湾重视对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基本形成了节庆活动、事例营销、传统媒体和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综合使用的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在台湾休闲农场或者民宿,不仅能体验到浓浓的“农”味,而且能感受到回家一般的温馨服务,在农场提供的解说服务,讲解员满腔热忱地向游客讲述着农场的故事,科普的知识,让游客体验回归自然的美妙,赢得了极高的游客满意度,同时也使品牌得到了口碑宣传。

汤俊,现任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执行院长

旅游项目要规划,要方案,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