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不滅秦國怎能統一六國

秦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天下,而秦始皇統一六國並非他一人之力,而是秦國自孝公以來一百多年曆代國君奮發圖強的結果,秦國的崛起源於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而在秦孝公即位的50年前發生了一件影響秦國乃至整個列國的大事件——三家分晉。

此國不滅秦國怎能統一六國

晉國作為春秋時期的霸主也是超級大國,其國力遠在秦國之上,晉國佔據河東與河西之地,阻擋了秦國向東發展的道路。秦國為了東出數次與晉國發生大戰,崤之戰、輔氏之戰、麻隧之戰等等,結果被晉國牢牢鎖在西部不能東出。春秋末期晉國分裂為韓、魏、趙三國,而在戰國初期的魏國佔據河西地鎖秦近百年之久。秦國自孝公即位任用商鞅變法後國力大增,而魏國經過馬陵之戰後元氣大傷。秦國趁機從魏國手中奪取了河西地,秦武王時拔宜陽,通三關,從此秦國東出再無障礙。

此國不滅秦國怎能統一六國

晉無公族

在春秋時期稱雄百年的晉國如何分裂的呢?這個我們的從晉國曆史上一件大事說起-曲沃代翼(小宗取代大宗),曲沃代翼帶來的就是晉無公族。周代各諸侯國通常都將公室子孫分封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緣關係作為公室的屏衛。曲沃代翼後晉獻公為了防止此事的再次發生於是晉獻公卻逐殺諸公子(桓莊之族),從此晉國不再立公子、公孫為貴族,史稱“晉無公族”。

政出卿家

晉國原為小國,後來晉國經過不斷擴張成為大國並稱霸春秋一百多年,攻齊、伐楚、敗秦,滅戎狄開疆擴土,在晉獻公時晉國崛起,“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而後 晉文公繼位後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晉襄公時期先後在餚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大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晉景公時,晉國在邲之戰中敗給老對手楚國,轉而經略北方,在鞌之戰中大敗齊國後,又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攻入楚國本土 。晉厲公繼位後連敗秦、狄,並在鄢陵之戰再敗楚國,復霸天下。晉悼公時國勢鼎盛,軍治萬乘,獨霸中原,達到晉國霸業的巔峰。在這期間戰事不斷,由於晉國在公元前669年(晉獻公八年)晉獻公派人把原晉國諸公子們全部誅殺。在盡滅諸公子造成了晉無公族的局面,晉國國君只用用外姓人來領兵打仗,勝利了就要給這些功臣賞賜-土地,於是在晉國內部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封地。例如重耳流亡十九年,身邊的心腹有狐偃、趙衰、顛頡、魏犨、胥臣等都是異氏,這些人也都是他此後重要的依靠對象。

此國不滅秦國怎能統一六國

六卿領地

晉陽之戰

春秋末期,範氏﹑中行氏兩家被滅,晉國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強。執政晉國國政的智伯瑤恃強向韓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趙襄子索地遭拒後,於周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趙氏,並脅迫韓、魏兩家出兵。趙襄子退居晉陽固守。智伯圍困晉陽兩年而不能下,引晉水淹灌晉陽城。危急中,趙襄子派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三家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戰即晉陽之戰,為日後“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此國不滅秦國怎能統一六國

晉陽之戰前四家領地

此國不滅秦國怎能統一六國

三家滅智後領地

三家分晉

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

前375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侯剩餘土地,晉國徹底滅亡。

此國不滅秦國怎能統一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