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儿防老,只有闺女的家庭,现在都如何了?

马虎李


农村“养儿防老”,如今变成了“养儿啃老”,只有闺女的家庭,现在反而更幸福!

1.出生至学生阶段

在我们农村老家,常听到这种问答。

情景1

问:生了?儿子还是女儿?

答:女儿。

回复:羡慕啊!生女儿有福气,有坐飞机的命了。

情景2

问:生了?儿子还是女儿?

答:儿子。

回复:真好!祖上积德有香火了。不过生儿子踩打谷机,你要开始撞破头赚钱了,哈哈哈。

两个都是女儿,可能当时有点失落,可当父母的都可以松一口气,不用拼老命赚钱攒钱娶媳妇啦!

儿子比闺女淘气,在教育上闺女比儿子省心省力是自然的。

2.出校门后至婚前

儿子就是上辈子的债主,这辈子讨债来了,毕业以后出去找工作,挣的工资往往还不够自己花。像我侄儿,打工8年了还得经常要父母亲寄钱租房子,寄路费回家等等。

父母们为了多赚钱娶媳妇,种尽量多的田,省吃俭用,农闲时也不放过任何打零工的机会。

女孩子出去找工作,不到一年就开始往家里寄钱了。父母往往很自豪的说:这什么那什么是女儿买的。

等儿子带回女朋友,父母高兴的拿出所有积蓄给儿子准备结婚。当然也会为女儿准备嫁妆,但准备嫁妆是量力而行,有就多给,没有就少给。而娶媳妇是没有你也要去借来给。

3.孩子结婚后

以为孩子长大娶了媳妇,就可以无后顾之忧,颐养天年了。可往往是儿子成家后,有的马上就和父母分开另过了,老俩口要过日子得重新赚钱去。

有的和儿子一起生活,但也别想白吃白喝,每天要和儿子一起去干活,碰到不孝顺的儿子媳妇,累死累活吃口饭还要看他们的脸色。

还有的夫妻俩生下孩子后自己去外面打工去了,孩子扔家里父母亲带,很多是生活费都不给的,养大了儿子还要帮他养儿子。比保姆还辛苦的尽心带孙子,晚年了都还在种田,孤单在农村老家养老。

全是女儿的父母亲生活就幸福多了。每年农闲时节要么去女儿家住一段时间,要么女儿请他们坐着飞机、高铁去各地旅游。

真正老了病了,在医院里伺候的也多数是女儿,如果都是儿子的,可能病了还没人管。

都是女儿的家庭,父母老了在老家住的也只是种点菜,养些鸡鸭,基本上不种田了。大多数父母很少在村里老家住了,总是这个女儿家住几个月,那个女儿家住几个月,日子过得可舒心了!真正是过上了退休养老的生活。

所以,只有闺女的父母亲比只有儿子的父母亲幸福指数更高。"养闺女防老"比“养儿防老”靠谱多了!


有书肖潇傻洒2018


只有闺女的家庭养老,现在都亨福了;相反那些有儿子的家庭,或者儿子多的家庭的农村老人,现在生活可悲惨了。

“闺女是父母的小棉袄,儿子是父母的……”现在在农村,可以说普遍的都是女儿跟娘家人亲,儿子跟丈母娘家人亲。人老了,想要儿子照顾养老,基本上都不可靠。养活老人,任劳任怨的,大部分都是闺女。

但是一般农村老人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生活中对儿子特别疼爱,对闺女一般都不好。但是到了老了,还需要闺女照顾,儿子一般都是很忙,只动动嘴,关键时候还不见踪影。



我就曾看到一个家庭,老人有病了,两个闺女在床前忙前忙后的,整天守着老人住院医疗。而儿子通知几天都不到医院里去看一次,最后到医院里看望一下。反而指责老人就是闺女气病的,不把老人的病看好就不中,等等。

所以说在农村现在有闺女,真是享福了。养儿防老不靠谱,闺女多了才幸福。


法重情深


都说女性能顶半边天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女性逐渐走上公共的舞台上,女性的能力完全不输任何男士。男人能做什么工作,女人也能够从事什么工作,甚至现在国外很多总统都是女性。所以说农村的观念也已经开始改变,那些都是闺女的家庭,现在不要太幸福。


而过去农村人的思想是养儿防老,在农村对儿子非常的看重,总认为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如果家族子弟多,那在村子里基本上都是大家族,其他人不敢惹,所以说在过去农村的思想就是生儿子比生闺女好,生儿子养老不用担心,生闺女长大后依旧是其他家族的人。而那些家里生了几个闺女的人,一般都会受到歧视,因为女儿出嫁了外孙并不随自己的姓。

而现在女性的地位已经开始改变,村子里生闺女的老人,他们现在可算是享清福了。首先就是闺女出嫁不需要父母花一分钱,而嫁妆也是看家庭条件怎么样,一般上万元的家具彩电就足够了。但生儿子的家庭,现在结婚的彩礼钱这么高,往往父母都已经60多岁了还要忙,忙着给儿子挣彩礼钱。而结婚后还要带孙子,提供孙子上学的钱,基本上老人赚的钱全都贴到儿子身上了。



而女儿呢?外孙不用带,每年的过年过节女儿女婿还会送礼给生活费。而老人之前这么多年还留了很多钱,因此生活上根本不用愁。等到老了不能动的时候女儿就会将老人接过去住,养老也不用担心。而女儿多的也可以当儿子用,在家里招上门女婿,现在的光棍那么多,很多男人都愿意上门。大家怎么看呢?


三农圈子


农村家庭没有儿子有时侯是一种病,还是绝症。无药可救的那种。

我们家就是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的那种。爷爷奶奶嫌弃,不理,也不管。父母要强了一辈子,二十年前就在村里起了二层小楼,全村第二家。当时全村都还是平房,有的甚至还是土肧房。就是怕别人因为家没有儿子看不起。也是为了给家里招一个上门女婿,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女儿嫁了出去,都在市里买了房,家里父母也在市里买了房。小区也都特别近,走路十几分钟路程,女婿也都很好,没有嫌隙。

我和老公商量为了老人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我们女儿两边都喊爷爷奶奶,双方父母都当自己的父母对待。老公也很体谅都同意。看到父母因为孙女的笑容我也很欣慰。

但是不能回老家,不能和老家的事情有牵扯。父母的老台词就会轮回:那不一样,我要是有个儿子,是怎样怎样,就不会怎样怎样的。郁闷到极点,又不想和父母吵架。又说村里有几个女婿靠的住的怎样的,谁知道以后会怎样。我又说你靠的是我,不是他,只要他们对你好,哪怕只是表面的好也可以,老了我们伺候。依然不能打消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有时候想想很累。本来自己生了一个女儿就不想再生了,有时候真的想无论如何再生个儿子,为了某种心伤不再继续。


春晓启萌布衣


农村养儿防老,是一种传统观念,随着现代养老制度的改革,这种“养儿防老”的思想越来越没有了市场。现在很多人对生儿生女不是特别在意,只有闺女的家庭也比较常见,那么这些家庭现在过得如何呢?

一、我有一个邻居家里养了七个女儿,最后才生了一个儿子。以前被计划生育处理得相当严厉,可以说是家徒四壁,最小的女儿连家都没有敢进,直接送给了外婆抚养,孩子们也跟着受罪,尝尽了人间辛酸。不过现在苦尽甘来,七个女儿今天你回娘家看看,明天她到娘家送点东西,老两口现在吃喝不愁,邻居都说他们享福了。不过养七个孩子的辛苦,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有最深的体会。

二、还有一个村民邻居,总共养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老头子整天说自己是“绝户头子”(意思是自己没有儿子),活着没意思,没有脸见自己的列祖列宗,结果有一天,他真的跑到自已父亲的坟前上吊自尽了。“草根影像”认为如果能有三个女儿,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人家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将来会体贴地照顾自己,比养儿子强多了。这个村民因传统观念而想不开,实在是太愚昧了。

三、没有儿子也有没儿子的烦恼。女儿嫁出去之后,也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有时由于工作和生活关系,不能经常回去看看父母。特别是做父亲的,如果无法独立生活的话,女儿又不方便照顾,这时就略显尴尬了。比如说洗澡这样的事情,就不甚方便了。这时就需要国家在社区养老方面有所创新,成立专门的机构如养老中心,专门负责无人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问题,让老人老有所养,无后顾之忧。

“草根影像”的分析有道理吗,欢迎关注交流。


草根影像


早就不是多子多福的年代了,我是湖南农村的,我们这儿有句话说多子多包袱,基本上两个女儿的都比两个儿子的过得好的多。现在农村越来越多的适婚男娶不到老婆,家里条件和自身条件也不差,但是很少有女孩嫁不出去的,哪怕女孩自身条件不好甚至有残疾脑子不灵光都有人要。


木木子1111


说什么养儿防老,请问,当老人真的老了,躺在床上动不了的时候,就问有几个儿子会端屎端尿,擦身洗澡喂饭?还不是指望女儿,有些还指望儿媳,儿媳不也是别人家的女儿,如果说给钱就算养老,不好意思,现在新时代的女性,也不缺父母的这几个养老钱


用户126171959


养儿防老这个话题一直都是农村人的主题,以前只要谁家生了儿子那真的是都会为他高兴地庆贺的,以前在农村生儿子了都是大摆酒席庆祝的。因为在农村有儿子了,才能保证自己的下半生,也才能让一家人在村里不被欺负,也才有能撑起整个家庭。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在很多地方生了儿子还没有生女儿开心了。就我村几个没有生儿子的家庭在我看来过得确实要比有儿子的舒服得多。

现在来说农村的受教育程度还是普遍比较低,大部分年青一代也只是上完初中高中就没有他读书了,然后就去工厂打工,对于这些男的父母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要为他准备新房,还有娶媳妇的彩礼钱等等,现在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的说完全不靠父母的基本上是很少的,所以现在也是为什么生儿子没有生女儿高兴了,生儿子的压力要明显大于女儿的。

就我们村几个没有儿子的,只有女儿的现在年纪也不大,父母也才四五十岁,所以还看不出来,但是现在过得确实很好。就拿我邻居来说吧,两个女儿,大女儿结婚了找的是本地的,小女儿还没有结婚,二十一二岁,现在买了一个车,就在城里开了一个小店面。母亲基本上就是每天玩,家里狠多年前就修了房子,因为没有儿子也没有想过去城里买房。父亲就是搞室内装修的,也是一个小包工头。家里的条件在我们这块算是很好的了。造我们呢另外一个组上也有两个女儿的,都嫁人了嫁到县城去了,父母现在帮其中一个带孩子。基本上也不出去打工什么的。

生女儿的压力是明显要小很多的,而且现在国家对于农村老人的养老也是很是看重的,所以也不担心老了之后养老的问题。但是不得不说最好还是生一儿一女是最好的,女儿迟早是要嫁出去的,等到七八十岁要是走不动了身边还是要一个能伺候的人的。


张家界小伍


农村里有句老话: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又说:土灰筑不了墙,女儿养不了娘。

那么,在重男轻女的农村真的只有养儿才能防老吗?那些纯女户家庭的老人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有书君在农村生活多年,对只有闺女的农村家庭进行了一些观察,有书君发现,农村纯女户老人的生活不论是从经济状况还是精神状况来看,生活质量都挺好的。

首先,对纯女户的养老问题,国家有专项扶住政策和专项资金。

纯女户的老人在年满60周岁以后,每人每年至少可以获得国家专项扶住3000元左右,如果是低保户,还可以享受每月400多的低保金补助,足以解决老人的温饱问题。

其次,女儿有出息更舍得回报父母。

纯女户家庭把女儿看得和儿子一样重要,舍得为女儿的教育投资,她们的孩子常常能够通过学习跳出农门,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在父母年老时,这些女孩不是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赡养,就是给父母提供足够多的生活费用,老人生活快乐无忧。

孙叔叔就是纯女户家庭,当初生了两个女儿就因计划生育被迫结扎。

开始他常常因为受到其他村民嘲笑有些郁闷,可是随着女儿长大后,她看到女儿懂事爱学习,慢慢就想通了,觉得努力培养教育女儿,到老时一样有依靠。

现在,她的两个女儿都在城里工作,把老两口接到身边照顾。

年纪大了,孙叔把“传宗接代”的观念也彻底放下了,在城里,人们互不相识,也没有人在背地里笑话他们是“老绝户”啦,女儿女婿下班就会陪他们聊聊天,外甥一放学,姥姥姥爷的叫的可甜,让老人觉得贴心又暖心。

孙叔和大婶白天在老年活动中心看看报、打打牌、傍晚到小广场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再次,纯女户家庭经济压力相对小一些。

纯女户家庭把女儿培养成人之后就基本完成了做父母的责任,无需考虑为孩子娶媳妇、买房子等方面的花费,经济压力较小,另一方面也能为自己养老储蓄一笔资金。

有书君的表兄就是一个只有有两个闺女的纯女户家庭。

虽然,女儿小的时候,农忙时劳力有些欠缺,可是后来,种地慢慢机械化了,土地也可以流转了,表兄就再也没有为劳力欠缺烦恼过了。

他把土地流转出去,自己捡起泥瓦工的手艺,同时还学习了水电安装,平时基本上都是靠手艺挣钱。

靠自己的努力在家乡盖起三层小洋楼。

后来,女儿大了,大女儿在外做生意,小女儿大学毕业后考了当地的公务员。

没有了给儿子娶媳妇和到城里给儿子买房的压力,表兄现在干活就是为自己老两口存点养老钱,所以也不必那么拼命了。

两个女儿也很孝顺,时不时买点东西回家看看爸妈,有时还带两个老人出去玩玩,日子过得还真让那些有两三个儿子的农村老人羡慕。

最重要的是,只有女儿的家庭,姐妹们都比较团结友爱。

纯女户家庭的闺女很少有为赡养父母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也很少有为争父母财产闹得鸡犬不宁的。

家乡有一户纯女户,六个女儿变着花样孝敬老人,早几年老人身体好的时候。

女儿们轮流带着老人四处旅游,老人82岁还去上海、北京等地游玩,90岁有一次不小心摔伤,造成髋骨骨折,女儿还出钱给她做手术,精心照顾,直到痊愈。

今年,老人满一百岁了,几个女儿女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办了一场盛大的寿宴,不收一分份子钱,请全村人喝了一顿喜酒,把那老太太乐得脸上笑开了花。

有书君的家乡,上千户的村子,纯女户不过有五六户,虽然大多数人还是有“养儿防老”的观念。

但是有书君感觉只有闺女的农村家庭老人生活的还真是不比有儿子的家庭差,正是应了:

两个女儿一等人;一个女儿二等人;一儿一女三等人这句话,要是有五六个女儿,那老人家还真是掉进“福窝里”啦!


有书共读


其实闺女并不比儿子差。我们村就是如此。

村里一个堂叔,前二十年,只生了一个闺女,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先在超市卖酒,后来摸透了行情,自己在老家某大型商场旁边租了个铺面,卖酒,或许近水楼台先得月缘故吧,由于离家近,周边村里生意基本都被她承揽了,比如各家各种酒席,包括生日、娶媳妇、搬新房等,都是由她直供,这帮她度过了创业的艰难期。


随着老客户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后来,这个姐姐又扩大店子,增加了零食和水果销售,生意越做越大。除了村里建的房之外,又在城里买了房,现在把一家人都接到城市。


之后,由于婶婶坚持,又在40岁左右,冒着高龄生产的生命风险,又生了两个女儿。目前他们家的老二、老三,和老大的小孩一般岁数。姐姐呢,现在可真是长姐如母,对待妹妹和自己女儿一样,衣食住行上学等全包了,都是同吃同出,一家其乐融融。


堂姐例子,给我很大触动:

1、她真的很能干,现在算是村里新的首富;

2、她很孝顺,并没有那种嫁出去的女儿,抛出去的水的感觉。


而村里另外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因为包工程,家里一直很富裕。但是其子不争气,初中毕业,就在混社会,现在都不知道几进几出了。


如此看来反而是生儿不如生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