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三國歷史中,真的有龐統這個人嗎?怎麼死的?

大魚音樂臺


龐統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但《三國演義》中記錄的內容大多是錯的。

這是因為作者羅貫中特別喜歡龐統,二人在經歷上有類似之處,所以對其濃墨重彩,所以小說中的龐統與真實的龐統差距比較大。

圖片說明: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這是後人想象的龐統像,但事實上龐統貌醜,故早年仕途不順。

鳳雛只是炒作而已

最早稱龐統為鳳雛的是他的叔叔龐德公,同時,龐德公也是稱孔明為臥龍者,因為諸葛亮的姐姐嫁給了龐德公的長子龐山民。

圖片說明:龐統是龐德公的從子。從子有三方面含義,一是用於叔父和伯父的子孫稱謂;二是說子侄輩”稱呼;三是唐宋時期,常將親兄弟的孩子稱呼為“從子”。龐德公和龐統是東漢人士,所以龐統應該是龐德公的侄子,或者是比堂侄輩分更遠的侄子。  

漢代末期,中國基本是一個身份社會,貴族掌控著政治權力,普通人要想出頭,必須依賴名士評點,而這些名士大體是貴族,他們多是互相評點。

龐德公為了推銷龐統,就讓他去見司馬徽。

司馬徽的“水鏡先生”的名頭就是龐德公鑑定的,所以司馬徽自然也很聰明,稱讚龐統是“南州士之冠”。

龐統有三主

龐德最初是投靠劉表,任南郡功曹,官聲不錯,得到了一定重用。

曹操佔據荊州後,荊州士人或投靠曹操,或投靠劉備,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投靠孫權,而龐統恰恰就選擇了這條奇葩之路——投靠孫權。

圖片說明:如果沒有魯肅(見圖),龐統可能也就被劉備忽略了。

龐統先在周瑜手下任功曹,可能參與了機密決策,周瑜去世後,龐統送喪到江東,但並沒留在那裡,而是回到了荊州,因為江東貴族排斥荊州貴族。

孫權借荊州給劉備,龐統也到了劉備賬下,劉備讓他當了一個縣長,結果政績不佳,劉備將其免職。此時魯肅、諸葛亮都向劉備說情,劉備便招龐統對話,立刻被龐統的才華所征服,給他提升到重要職位。

諸葛亮說情,可以理解,畢竟他和龐統沾親。

魯肅說情,有點奇怪,由此可以推斷龐統是“聯吳派”,吳國非常期待他能上位。

顯然,龐統並沒參加赤壁之戰,也不可能去騙曹操鎖戰船,羅貫中這麼寫,是為了給功勞不大的龐統一點光彩。

劉備為何帶龐統徵益州

劉備最信任諸葛亮,諸葛亮也是積極主張奪取益州的人,和龐統一樣,劉備之所以將諸葛亮留在荊州,很大的可能是他不可能將龐統留在荊州,否則很難節制關羽、張飛,畢竟龐統沒有功勞,且曾在孫權手下當差。

龐統並不是死在落鳳坡,而是死在雒縣城下,此城為劉璋之子劉循堅守,久攻不下,龐統率兵圍城,中流矢而死,時年36歲。

圖片說明:傳說中的落鳳坡,但碑是1989年立的。

龐統此人很聰明,但在劉備手下4年,幾乎沒有任何功勞可言,直到後主時,他才被追諡為侯,不過3年後蜀漢就滅亡了。

羅貫中為何喜歡龐統

一方面,《三國志》對龐統的評價就比較高,稱他就像曹操手下謀臣荀彧一樣,但從事實上說,荀彧功勞要比龐統大多了,包括劉備手下的法正,功勞也大大高於龐統。但法正此人性格急躁,且有貪墨行為,所以人們對他評價不高,而龐統則有德名,所以陳壽對他評價比較高。

圖片說明:羅貫中用龐統澆胸中塊壘,可惜被後人誤以為真

另一方面,龐統相貌醜陋,在劉表、孫權下都沒得到重用,甚至在劉備手下初期也被忽視,屬於懷才不遇的典型,而這恰好與羅貫中的人生契合,所以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他濃墨重彩,僅“落鳳坡”一段,就鋪墊了9個伏筆,為全書之最,從而渲染出悲劇氛圍。

從藝術上說,羅貫中這麼處理也是有道理的,畢竟《三國演義》的主角之一諸葛亮也是壯志未酬身先死,用龐統鋪墊諸葛亮,非常自然,也非常感人,只是後人往往誤以為這是真史。


老虎他爹


至於怎麼死的?《三國演義》的情節是眾所周知的,是與劉備分攻雒城的東西兩門,龐統以魏延為先鋒,選擇路況比較危險、複雜的西門小道進軍。中了張任的埋伏,由於與劉備換了馬,目標明顯,被集中射死在落鳳坡。

而正史上沒有這樣的記述;“(漢軍)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就是龐統率軍攻城,中流矢而死。這個是有點反常;龐統的軍師,本應坐在中軍帳指揮,即使出來觀察戰況,也不會接近到弓箭能射到的地方。也就是說;根本不可能“死”的仗,他把自己給“打死了”!據此可以判斷的是;龐統性急、好功,親自帶領士兵衝鋒,親自接敵交戰。所以,才會在接敵交戰中戰死。作為文官、劉備的軍中智囊,居然親冒矢石率軍衝殺。的確豪氣干雲,勇猛無畏。這種精神,值得萬古弘揚!再加上龐統生平為人高潔,品行端正。我想,這就是陳壽把他排列在法正之前的原因吧!

電視劇改成了龐統明知危險,卻執意送死,好讓劉備能名正言順的與劉璋反目。這個形象,就更加高大了。觀眾只會說:“編劇的腦洞大開,還真敢想!”作為無稽之談而一笑了之。可是,如果你根據史料的記載來分析、印證;電視劇的這個改編,還真不是全無根據呢!首先,上述已經說過,龐統是軍師,他的崗位應該是中軍帳,或許是劉備身旁。而不是帶著士兵去衝鋒、攻城。可是,正式的記載命名卻卻的記述為:“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他的這個行為,明明是去送死的嘛,誰都知道“將軍難免陣中亡”的道理。親自帶兵衝鋒,有九死而難一生。龐統會不知這個道理?如果是法正被箭射死,還說得通。因為劉備在親自冒箭抵禦敵人,法正是勸不下來劉備,才只好親自上去以身體掩護劉備的。並非法正親自帶兵衝鋒,這是“不得已而為之”!龐統為什麼要這樣做?帶兵衝鋒的將領,有黃忠、卓膺、關平、劉封、吳懿、傅肜等等一大堆呢。就少了龐統?所以,我認為電視劇編導改編的這個情節中,龐統是故意跟劉備換馬的。換馬才能保證敵人的箭都向他射來。別說,儘管情節改的有點匪夷所思,還真有幾分道理呢!這就是說,正史中,龐統親自帶隊衝鋒,也很可能存有這樣的想法呢!

另一種《三國演義》說法,是龐統心胸狹窄;誤會了諸葛亮怕他成就大功,所以故意來信遲滯劉備的進軍。說實話,這個編排,跟正史差距更遠。還真的沒有電視劇改編的符合邏輯!因為正史的龐統親自帶兵衝鋒是匪夷所思的,可龐統就這樣做了。動機耐人尋味,電視劇的改編,有可能更接近正史中龐統當時的思維!


傲視蒼穹39


《三國演義》之赤壁鏖戰中有一出好戲就是龐統獻連環,曰鐵鎖橫江。進則浪高火急,水煮火燎,退則船身相連,互有撕扯。上不著天,下不及地,彈指間八十三萬人馬連同阿瞞同志的豪言狂語統統被熊熊大火所吞噬。這就是民間津津樂道的橋段:孔明借東風,周瑜用火攻,龐統連環計,一戰就成功。演義中周瑜、孔明和龐統共同導演了這一幕好戲,做空了曹操的南下計劃。諸葛亮及周瑜都是有史可查,但龐統真有其人嗎?


答案是肯定的。龐統,字士元,號鳳雛,(公元179一214年)襄陽人氏。他和諸葛亮都沒有參與赤壁大戰。早年投孫權,因貌醜沒受重用,一直鬱郁不志。但赤壁大戰後,他改投劉備,曾任耒陽縣令,但也覺得不能盡展其才,後得魯肅、諸葛亮舉薦(諸葛亮與龐統乃親戚),才得重用,官至中郎將,後隨劉備入川任隨行軍師(參謀)。

但好景不長,幾番顛簸爭來的榮華富貴卻無福消受。在指揮攻打雒縣時,龐統被流矢擊中,當場身亡,時年36歲。因他道號鳳雛,後人把他喪命之處曰落鳳坡,以警示一些名聲在外而又一事無成的浮誇之士。



龐統在劉備手下當差僅四年左右,荊州軍務當時都是諸葛亮負責,入川軍務都是以法正為主,龐統從之,應該說他為蜀漢沒立多少功勞,臥龍、鳳雛得一人而安天下一說全憑羅貫中借水鏡先生之誑語也。


我是波浪壯闊任我秀,與您一同品讀三國,戲說演義,歡迎留言關注。


波浪壯闊任我秀


三國志中,龐統確有其人。

龐統是襄陽名士龐德公的從子,年少時拜訪水鏡先生司馬徽,談論於桑樹之下,司馬徽對他給出極高的評價。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徐庶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周瑜任南郡太守時,請龐統任他的功曹,是周瑜的主要助手,兩人關係很密切。

周瑜在征伐巴蜀的路上死去,龐統護送周瑜遺體回東吳安葬,並不是三國演義描述的由魯肅護送回東吳的。

周瑜去世後,龐統投奔劉備,有一次劉備問龐統:聽說周瑜當初勸孫權扣留我,有這事嘛,龐統回答說有的。

據三國志龐統傳,“先主與統從容宴語,問曰:“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統對曰:“有之。” 備嘆息曰:“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周瑜把如此重大機密事與龐統商議,兩者關係之密切可見一斑。

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周瑜極為看重龐統,引之為心腹智囊。

龐統向劉備獻計西取巴蜀作為根本之地,可以伺機而動成就大業。劉備聽從龐統建議,決定留下諸葛亮關羽守荊州,自己帶領龐統張飛入蜀。

入蜀後,龐統為劉備獻上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率領精兵強將,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中策是以回荊州為名,誘殺楊懷、高沛,進兵成都;下策是退回荊州,在徐圖巴蜀。

劉備採納了中策,進軍成都。其後在雒城,龐統帥軍攻城時,被流箭射中戰死,安葬於落鳳坡。

劉備每每想起龐統之死,未嘗不流涕痛苦。可惜龐統未曾施展才華就戰死沙場,令人痛惜。

龐統乃是荊楚之地傑出人物,有王佐之才,如龐統自稱,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陳壽評價龐統很中肯,認為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棒棰島的棒槌


龐統在《三國演義》中一出場就遇到了全書大高潮赤壁之戰,並且還被羅貫中設計成向曹操獻連環計的高人。正史中龐統卻沒有參與過赤壁之戰,船是曹操自己連起來的。

龐統字士元,出身襄陽大族。早年名氣很大跟諸葛亮一起被人並稱為“臥龍鳳雛”。這兩人都是荊州年輕一代俊傑中的翹楚,並且龐統的名聲還隱隱壓諸葛亮一頭。

赤壁之戰後加入劉備陣營,被劉備委任為耒陽令。龐統是荊州名士自然對劉備任免自己擔任小縣官不滿意,所以消極怠工,特別是這個時候之前名聲不及自己的諸葛亮已經被劉備委以重任兩相比較自然心裡不舒服。

這個時候魯肅給劉備寫信說:“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也勸劉備,劉備這才與龐統聊了一次,發現龐統的才幹確實不凡。委任龐統為治中從事之職,與諸葛亮共同參贊軍機。

重用諸葛亮、龐統等荊州人才標誌著劉備集團開始了與荊州士族的整合及利益綁定。

後來應劉璋的請求,劉備帶兵前往益州,隨軍謀士就是龐統。龐統在帥軍攻打益州重鎮雒城的戰鬥中死於流矢,並非《三國演義》所說是中伏死在了落鳳坡。如果龐統不死,法正是不可能成為蜀漢謀主的。


瀟湘李俊陽


龐統當然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三國演義》號稱七分真三分假,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龐統的死非常憋屈,他是在率眾攻城的時候,被流矢射死的。

龐統短暫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

他是荊州襄陽人。小時候淳樸遲鈍,沒有了解他的人。後來被名士司馬徽賞識,漸漸的名聲大了起來。

後郡命為功曹

後來被徵辟為荊州南郡功曹。功曹是一種官職,為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龐統應該是南郡太守的左膀右臂。

赤壁之戰後,周瑜當了南郡太守,龐統則繼續當他的南郡功曹。很有可能,龐統一直擔任功曹,沒有間斷。也就是說,曹操佔領荊州以後,龐統實際上是投降曹操了。

三國志、襄陽記,都沒有記載龐統參與赤壁之戰的事情。連一個字都沒有提及。說明龐統確實沒有參與赤壁之戰,更沒有獻什麼鐵索連舟的連環計。曹操的失敗,與龐統無關。

實際上作為一個小小的功曹,龐統可能連面見曹操的機會都沒有。

周瑜死後,龐統還給周瑜送喪送到江東。在此期間,龐統肯定見到了包括魯肅在內的很多江東名士。後來魯肅還向劉備推薦龐統,說明龐統見了魯肅。

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

龐統為什麼要給周瑜送喪呢?而且是千里相送。他們兩個只不過是上下級的關係,相處時間又不長,能有什麼感情。我們分析,龐統是想借著這個機會,投奔孫權,謀求更好的出路。但是事與願違,孫權不欣賞他。

於是龐統扭回頭就去投奔了劉備。

在劉備手下,龐統起初只當了一個縣令,乾的還不好,被免職了。

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

後來經過諸葛亮和魯肅的推薦,劉備親自和龐統談話,談的非常高興。直接任命為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相同。可見龐統確實能說會道。

劉備入川,龐統隨行。他給劉備出了幾個類似“鴻門宴”的損主意。殺了劉璋手下的兩個猛將,奪取了他們的部隊。這就是龐統的全部貢獻。

在圍攻雒縣的過程中,龐統率眾攻城,為流矢射死,時年三十六歲。

龐統確實是被箭射死的,但是他沒有中埋伏,也沒有死在落鳳坡。是一支漫無目的的箭射中了他,他的死,純屬意外。


上將噯福斯


謝謝頭條家的史先生的邀請!在三國曆史上確有龐統其人。龐統(公元179年2月19日一公元214年8月19日),襄陽人氏,與諸葛亮是摯友,先在東吳周瑜帳下任功曹,後周瑜準備攻益州,但不幸英年早逝於巴丘。周瑜死後,龐統離開東吳,轉投劉備。初任耒陽縣令,政績不佳,受劉備懷疑其才,兩人經過一番談心,劉備方悟對龐統是大材小用,後龐統任劉備的軍師中郎將,那時諸葛亮也是劉備的軍師中郎將,正所謂不分伯仲,只有先來後到之別。那時諸葛亮己隨劉備多年,龐統不說他先事周瑜,而且是新來時間不長,劉備就把龐統和諸葛亮擺在同一職位,這充分證明龐統是有經天緯地之才,不然是不會那麼器重他的。不久益州劉璋請劉備進川拒張魯,諸葛亮和龐統力勸劉備不要錯過這大好時機,垂手得益州。劉備聽信他們的建議,就親自掛帥和龐統帶兵一道進川,留關羽,張飛諸葛亮守荊州。劉備進川為什麼不帶諸葛亮而帶龐統,而諸葛亮在荊州是協助關羽留守,而並非主將。益州是劉備立國的根本重地,又是去奪取進攻,而荊州是防守。很明顯益州才是劉備心目中的重中之重,要不他怎麼不自己鎮守荊州,而遣關羽進川呢?從這方面看劉備對龐統的信任高於諸葛亮。在益州時龐統獻了三條計策奪益州供劉備選擇,劉備選擇其中一條,責備劉璋忘恩負義,殺了他的部將,並向成都前進。在圍攻雒城的戰役中,因龐統親臨前線,迫近城垣,為流矢所中,不幸英年早死,歿時三十六歲。劉備後來追諡龐統為靖候。龐統和劉備暫短的時期,主要功績是建議和征戰益州,而劉備一生的功勞也是得小部荊州和全部益州外帶益州周邊地域。如果龐統不是早逝,從歷史一些事蹟來看,龐統的地位或才幹在劉備的集團中要高於諸葛亮。以上是史事顯微鏡的觀點,歡迎大家評論和關注。


史事顯微鏡


邀請回答

真實的三國曆史中,有龐統這個人是肯定的!《三國志蜀書龐統傳》中有明確的記載,絕對假不了!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中有明確的記載: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縣會面,龐統向劉備獻計說:“可趁宴請的機會,就把劉璋拿下,將軍便可不費用兵之勞就能平定益州。”劉備說:“我們剛剛進入蜀地,還沒有樹立恩信,不能這樣做。”劉璋回到成都後,劉備正要替劉璋北征漢中,龐統又獻計說:“暗地選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襲成都;劉璋既無勇力,又向來沒有防備,大軍突然攻致,一舉就能拿下益州,這是上策。楊懷、高沛,都是劉璋手下名將,他們依仗兵力強大,鎮守關頭,聽說兩人曾多次寫信勸說劉璋,讓劉璋打發您回荊州。將軍到達白水關時,應該派人通知他們,就說荊州情況有變,須趕快回兵救援,同時令士兵整理行裝,做出要回撤的樣子;楊懷、高沛二人既敬服您的威名,又高興您回到荊州,一定會輕裝前來拜見您,我們可乘機把他們拿下,進而收降他們的軍隊,進軍成都,這是中策。退回白帝城,率軍回荊州,然後再另作圖謀,這是下策。如果猶豫不決,滯留此地,我們就會陷於困境之中,不能再長久拖延了。”劉備接受了龐統的中策,隨即殺了楊懷、高沛轉攻成都,沿途郡縣都被攻克。

從以上可以看出劉備之所以能這麼容易取得巴蜀之地,龐統絕對功不可沒,沒有龐統,劉備絕不會那麼快下決心奪取巴蜀,沒有龐統,就算劉備最後取得巴蜀也絕不會像是書上說的那麼簡單。

在主要說下額外兩個問題,關於鐵鎖鏈橋和引兵死於落鳳坡吧!只因為這兩個《三國演義》中經典的故事情節都是假的!

首先肯定一點,龐統沒有參加赤壁之戰,更沒有深入曹營,而跟據《三國志蜀書龐統傳》中記載,當時的龐統只是在周瑜手底下當一個功曹!在《三國志》還是《資治通鑑》等相關書籍裡絲毫沒有提及龐統參加過赤壁之戰,而鐵索連環,卻有提過,但並無人獻計,而是曹操自己想出來的計謀!

赤壁之戰時,由於曹軍長途奔襲,加上對當地的水土不服,很多人都病倒了。同時,北方的士兵又不習水性,雖然曹操士兵人數佔絕對傷勢,但戰鬥還沒有開始戰鬥力就損失了一大半,於是曹操下令用鐵索將船連在一起。可見,鐵索連船並不是龐統所獻,而是曹操自己所為。

在來說龐統是否真喪於落鳳坡!

歷史上,還真有落鳳坡這個地名!但這個地名卻是在龐統死後才出現的,後來人們為紀念龐統,把龐統的埋葬之地命名為“落鳳坡”

據《三國志龐統傳》記載: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歲。

這是關於龐統之死的記載很明確,明確的指出龐統率眾攻城時,被流矢所中,而不是像小說《三國演義》中所說的,中了埋伏,死在落鳳坡!


詩酒魔劍


真正歷史上,龐統與諸葛亮也沒那麼神,得一者可安天下。《襄陽記》記載:劉備拜訪司馬徽,請教當今形勢,司馬徽表示自己乃一介儒生,可是“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可見,司馬徽的評價還是比較靠譜的,只是將其二人作為識時務之俊傑,而非演義一樣,完全無視天下賢才。

最後再說說,龐統是怎麼死的?《三國志》記載:龐統是在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可見,龐統是在攻城之時,死於亂箭之下。龐統死後,劉備十分悲痛,追賜龐統為關內侯,賜諡號靖候。

並且親自為他挑選墓地,後來老百姓便稱此地為“落鳳坡”。所以,是龐統死後才有的落鳳坡,那麼引兵死於落鳳坡這個說法也便不攻自破了。

謝謝,我是歷史壹加壹


歷史壹加壹


至於《三國演義》中龐統被誇大了,《三國志》中根本沒有記載龐統參與赤壁之戰的描述更沒有鐵鎖鏈橋的計謀。也許這個時候龐統還是一個功曹,根本沒有他發揮的餘地。

方孝孺對於龐統的評價並不高,認為龐統即便沒死那麼早,功業也不如諸葛亮,因為“孔明之學,庶乎王道;而統之言,皆矯詐功利之習。

不過對於龐統的能力與評價人才能力,倒是頗多人認可。志高命短。

龐統其人

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
統,德公從子也,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見德操。德操與語,既而嘆曰:“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
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臥龍與龐統的鳳雛,都是親戚跟朋友之間捧出來的名聲。

龐德公的兒子取了諸葛亮的姐姐,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司馬徽對龐德公“以兄事之”。所以諸葛亮與龐統也算是一種親戚關係。

而在魏晉時期,士人名聲就是要靠人烘托出來,所以諸葛亮與龐統的名聲也是烘托出來的。

不過龐統也是真有才華,畢竟如果捧的太高,而名不副實,對於龐德公與司馬徽來說也是汙點。水鏡就變成汙水鏡了。

龐統的事蹟主要在投靠劉備之後伐益州,此前功績不顯

龐統在投靠劉備前是周瑜手下一功曹,可見這個時候的龐統也沒什麼神鬼莫測的謀劃也沒什麼大的功績。也許是因為龐統長得太醜了,所以得不到重用

劉備領荊州牧時候,龐統以從事的身份守耒陽縣令。在任期間不理縣務,被免官。

這個時候東吳魯肅寫信給劉備,告訴劉備龐統不是百里之才。如果過龐統真的那麼牛逼,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那魯肅如何會寫這封信。可見龐統有才華,但是也頂多與當時一等謀士差不多,當然也有龐統與吳國很多士人交好的緣故。

龐統與諸葛亮同樣擔任軍師中郎將,可見其才能也不是浪得虛名。在取益州過程中,龐統先獻上會見是抓住劉璋的計策,劉備不從,又獻上上中下三策,劉備選取中策。

結果在打雒縣時

“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

龐統在《三國演義》中被提前上場,又被提前下場,赤壁之戰中龐統有沒有用還不知道,而劉備取益州前期是龐統協助劉備打下的基礎,但是在演義中為了突出諸葛亮,龐統被提前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