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三国历史中,真的有庞统这个人吗?怎么死的?

大鱼音乐台


庞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但《三国演义》中记录的内容大多是错的。

这是因为作者罗贯中特别喜欢庞统,二人在经历上有类似之处,所以对其浓墨重彩,所以小说中的庞统与真实的庞统差距比较大。

图片说明: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这是后人想象的庞统像,但事实上庞统貌丑,故早年仕途不顺。

凤雏只是炒作而已

最早称庞统为凤雏的是他的叔叔庞德公,同时,庞德公也是称孔明为卧龙者,因为诸葛亮的姐姐嫁给了庞德公的长子庞山民。

图片说明:庞统是庞德公的从子。从子有三方面含义,一是用于叔父和伯父的子孙称谓;二是说子侄辈”称呼;三是唐宋时期,常将亲兄弟的孩子称呼为“从子”。庞德公和庞统是东汉人士,所以庞统应该是庞德公的侄子,或者是比堂侄辈分更远的侄子。  

汉代末期,中国基本是一个身份社会,贵族掌控着政治权力,普通人要想出头,必须依赖名士评点,而这些名士大体是贵族,他们多是互相评点。

庞德公为了推销庞统,就让他去见司马徽。

司马徽的“水镜先生”的名头就是庞德公鉴定的,所以司马徽自然也很聪明,称赞庞统是“南州士之冠”。

庞统有三主

庞德最初是投靠刘表,任南郡功曹,官声不错,得到了一定重用。

曹操占据荆州后,荆州士人或投靠曹操,或投靠刘备,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投靠孙权,而庞统恰恰就选择了这条奇葩之路——投靠孙权。

图片说明:如果没有鲁肃(见图),庞统可能也就被刘备忽略了。

庞统先在周瑜手下任功曹,可能参与了机密决策,周瑜去世后,庞统送丧到江东,但并没留在那里,而是回到了荆州,因为江东贵族排斥荆州贵族。

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庞统也到了刘备账下,刘备让他当了一个县长,结果政绩不佳,刘备将其免职。此时鲁肃、诸葛亮都向刘备说情,刘备便招庞统对话,立刻被庞统的才华所征服,给他提升到重要职位。

诸葛亮说情,可以理解,毕竟他和庞统沾亲。

鲁肃说情,有点奇怪,由此可以推断庞统是“联吴派”,吴国非常期待他能上位。

显然,庞统并没参加赤壁之战,也不可能去骗曹操锁战船,罗贯中这么写,是为了给功劳不大的庞统一点光彩。

刘备为何带庞统征益州

刘备最信任诸葛亮,诸葛亮也是积极主张夺取益州的人,和庞统一样,刘备之所以将诸葛亮留在荆州,很大的可能是他不可能将庞统留在荆州,否则很难节制关羽、张飞,毕竟庞统没有功劳,且曾在孙权手下当差。

庞统并不是死在落凤坡,而是死在雒县城下,此城为刘璋之子刘循坚守,久攻不下,庞统率兵围城,中流矢而死,时年36岁。

图片说明:传说中的落凤坡,但碑是1989年立的。

庞统此人很聪明,但在刘备手下4年,几乎没有任何功劳可言,直到后主时,他才被追谥为侯,不过3年后蜀汉就灭亡了。

罗贯中为何喜欢庞统

一方面,《三国志》对庞统的评价就比较高,称他就像曹操手下谋臣荀彧一样,但从事实上说,荀彧功劳要比庞统大多了,包括刘备手下的法正,功劳也大大高于庞统。但法正此人性格急躁,且有贪墨行为,所以人们对他评价不高,而庞统则有德名,所以陈寿对他评价比较高。

图片说明:罗贯中用庞统浇胸中块垒,可惜被后人误以为真

另一方面,庞统相貌丑陋,在刘表、孙权下都没得到重用,甚至在刘备手下初期也被忽视,属于怀才不遇的典型,而这恰好与罗贯中的人生契合,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他浓墨重彩,仅“落凤坡”一段,就铺垫了9个伏笔,为全书之最,从而渲染出悲剧氛围。

从艺术上说,罗贯中这么处理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三国演义》的主角之一诸葛亮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用庞统铺垫诸葛亮,非常自然,也非常感人,只是后人往往误以为这是真史。


老虎他爹


至于怎么死的?《三国演义》的情节是众所周知的,是与刘备分攻雒城的东西两门,庞统以魏延为先锋,选择路况比较危险、复杂的西门小道进军。中了张任的埋伏,由于与刘备换了马,目标明显,被集中射死在落凤坡。

而正史上没有这样的记述;“(汉军)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就是庞统率军攻城,中流矢而死。这个是有点反常;庞统的军师,本应坐在中军帐指挥,即使出来观察战况,也不会接近到弓箭能射到的地方。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死”的仗,他把自己给“打死了”!据此可以判断的是;庞统性急、好功,亲自带领士兵冲锋,亲自接敌交战。所以,才会在接敌交战中战死。作为文官、刘备的军中智囊,居然亲冒矢石率军冲杀。的确豪气干云,勇猛无畏。这种精神,值得万古弘扬!再加上庞统生平为人高洁,品行端正。我想,这就是陈寿把他排列在法正之前的原因吧!

电视剧改成了庞统明知危险,却执意送死,好让刘备能名正言顺的与刘璋反目。这个形象,就更加高大了。观众只会说:“编剧的脑洞大开,还真敢想!”作为无稽之谈而一笑了之。可是,如果你根据史料的记载来分析、印证;电视剧的这个改编,还真不是全无根据呢!首先,上述已经说过,庞统是军师,他的岗位应该是中军帐,或许是刘备身旁。而不是带着士兵去冲锋、攻城。可是,正式的记载命名却却的记述为:“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他的这个行为,明明是去送死的嘛,谁都知道“将军难免阵中亡”的道理。亲自带兵冲锋,有九死而难一生。庞统会不知这个道理?如果是法正被箭射死,还说得通。因为刘备在亲自冒箭抵御敌人,法正是劝不下来刘备,才只好亲自上去以身体掩护刘备的。并非法正亲自带兵冲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庞统为什么要这样做?带兵冲锋的将领,有黄忠、卓膺、关平、刘封、吴懿、傅肜等等一大堆呢。就少了庞统?所以,我认为电视剧编导改编的这个情节中,庞统是故意跟刘备换马的。换马才能保证敌人的箭都向他射来。别说,尽管情节改的有点匪夷所思,还真有几分道理呢!这就是说,正史中,庞统亲自带队冲锋,也很可能存有这样的想法呢!

另一种《三国演义》说法,是庞统心胸狭窄;误会了诸葛亮怕他成就大功,所以故意来信迟滞刘备的进军。说实话,这个编排,跟正史差距更远。还真的没有电视剧改编的符合逻辑!因为正史的庞统亲自带兵冲锋是匪夷所思的,可庞统就这样做了。动机耐人寻味,电视剧的改编,有可能更接近正史中庞统当时的思维!


傲视苍穹39


《三国演义》之赤壁鏖战中有一出好戏就是庞统献连环,曰铁锁横江。進则浪高火急,水煮火燎,退则船身相连,互有撕扯。上不着天,下不及地,弹指间八十三万人马连同阿瞒同志的豪言狂语统统被熊熊大火所吞噬。这就是民间津津乐道的桥段:孔明借东风,周瑜用火攻,庞统连环计,一战就成功。演义中周瑜、孔明和庞统共同导演了这一幕好戏,做空了曹操的南下计划。诸葛亮及周瑜都是有史可查,但庞统真有其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庞统,字士元,号凤雏,(公元179一214年)襄阳人氏。他和诸葛亮都没有参与赤壁大战。早年投孙权,因貌丑没受重用,一直郁郁不志。但赤壁大战后,他改投刘备,曾任耒阳县令,但也觉得不能尽展其才,后得鲁肃、诸葛亮举荐(诸葛亮与庞统乃亲戚),才得重用,官至中郎将,后随刘备入川任随行军师(参谋)。

但好景不长,几番颠簸争来的荣华富贵却无福消受。在指挥攻打雒县时,庞统被流矢击中,当场身亡,时年36岁。因他道号凤雏,后人把他丧命之处曰落凤坡,以警示一些名声在外而又一事无成的浮夸之士。



庞统在刘备手下当差仅四年左右,荆州军务当时都是诸葛亮负责,入川军务都是以法正为主,庞统从之,应该说他为蜀汉没立多少功劳,卧龙、凤雏得一人而安天下一说全凭罗贯中借水镜先生之诳语也。


我是波浪壮阔任我秀,与您一同品读三国,戏说演义,欢迎留言关注。


波浪壮阔任我秀


三国志中,庞统确有其人。

庞统是襄阳名士庞德公的从子,年少时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谈论于桑树之下,司马徽对他给出极高的评价。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请庞统任他的功曹,是周瑜的主要助手,两人关系很密切。

周瑜在征伐巴蜀的路上死去,庞统护送周瑜遗体回东吴安葬,并不是三国演义描述的由鲁肃护送回东吴的。

周瑜去世后,庞统投奔刘备,有一次刘备问庞统:听说周瑜当初劝孙权扣留我,有这事嘛,庞统回答说有的。

据三国志庞统传,“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卿其无隐。”统对曰:“有之。” 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独笃,亦虑此也。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此诚出於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周瑜把如此重大机密事与庞统商议,两者关系之密切可见一斑。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周瑜极为看重庞统,引之为心腹智囊。

庞统向刘备献计西取巴蜀作为根本之地,可以伺机而动成就大业。刘备听从庞统建议,决定留下诸葛亮关羽守荆州,自己带领庞统张飞入蜀。

入蜀后,庞统为刘备献上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率领精兵强将,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中策是以回荆州为名,诱杀杨怀、高沛,进兵成都;下策是退回荆州,在徐图巴蜀。

刘备采纳了中策,进军成都。其后在雒城,庞统帅军攻城时,被流箭射中战死,安葬于落凤坡。

刘备每每想起庞统之死,未尝不流涕痛苦。可惜庞统未曾施展才华就战死沙场,令人痛惜。

庞统乃是荆楚之地杰出人物,有王佐之才,如庞统自称,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陈寿评价庞统很中肯,认为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棒棰岛的棒槌


庞统在《三国演义》中一出场就遇到了全书大高潮赤壁之战,并且还被罗贯中设计成向曹操献连环计的高人。正史中庞统却没有参与过赤壁之战,船是曹操自己连起来的。

庞统字士元,出身襄阳大族。早年名气很大跟诸葛亮一起被人并称为“卧龙凤雏”。这两人都是荆州年轻一代俊杰中的翘楚,并且庞统的名声还隐隐压诸葛亮一头。

赤壁之战后加入刘备阵营,被刘备委任为耒阳令。庞统是荆州名士自然对刘备任免自己担任小县官不满意,所以消极怠工,特别是这个时候之前名声不及自己的诸葛亮已经被刘备委以重任两相比较自然心里不舒服。

这个时候鲁肃给刘备写信说:“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也劝刘备,刘备这才与庞统聊了一次,发现庞统的才干确实不凡。委任庞统为治中从事之职,与诸葛亮共同参赞军机。

重用诸葛亮、庞统等荆州人才标志着刘备集团开始了与荆州士族的整合及利益绑定。

后来应刘璋的请求,刘备带兵前往益州,随军谋士就是庞统。庞统在帅军攻打益州重镇雒城的战斗中死于流矢,并非《三国演义》所说是中伏死在了落凤坡。如果庞统不死,法正是不可能成为蜀汉谋主的。


潇湘李俊阳


庞统当然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三国演义》号称七分真三分假,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庞统的死非常憋屈,他是在率众攻城的时候,被流矢射死的。

庞统短暂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於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他是荆州襄阳人。小时候淳朴迟钝,没有了解他的人。后来被名士司马徽赏识,渐渐的名声大了起来。

后郡命为功曹

后来被征辟为荆州南郡功曹。功曹是一种官职,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庞统应该是南郡太守的左膀右臂。

赤壁之战后,周瑜当了南郡太守,庞统则继续当他的南郡功曹。很有可能,庞统一直担任功曹,没有间断。也就是说,曹操占领荆州以后,庞统实际上是投降曹操了。

三国志、襄阳记,都没有记载庞统参与赤壁之战的事情。连一个字都没有提及。说明庞统确实没有参与赤壁之战,更没有献什么铁索连舟的连环计。曹操的失败,与庞统无关。

实际上作为一个小小的功曹,庞统可能连面见曹操的机会都没有。

周瑜死后,庞统还给周瑜送丧送到江东。在此期间,庞统肯定见到了包括鲁肃在内的很多江东名士。后来鲁肃还向刘备推荐庞统,说明庞统见了鲁肃。

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

庞统为什么要给周瑜送丧呢?而且是千里相送。他们两个只不过是上下级的关系,相处时间又不长,能有什么感情。我们分析,庞统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投奔孙权,谋求更好的出路。但是事与愿违,孙权不欣赏他。

于是庞统扭回头就去投奔了刘备。

在刘备手下,庞统起初只当了一个县令,干的还不好,被免职了。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

后来经过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刘备亲自和庞统谈话,谈的非常高兴。直接任命为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相同。可见庞统确实能说会道。

刘备入川,庞统随行。他给刘备出了几个类似“鸿门宴”的损主意。杀了刘璋手下的两个猛将,夺取了他们的部队。这就是庞统的全部贡献。

在围攻雒县的过程中,庞统率众攻城,为流矢射死,时年三十六岁。

庞统确实是被箭射死的,但是他没有中埋伏,也没有死在落凤坡。是一支漫无目的的箭射中了他,他的死,纯属意外。


上将嗳福斯


谢谢头条家的史先生的邀请!在三国历史上确有庞统其人。庞统(公元179年2月19日一公元214年8月19日),襄阳人氏,与诸葛亮是挚友,先在东吴周瑜帐下任功曹,后周瑜准备攻益州,但不幸英年早逝于巴丘。周瑜死后,庞统离开东吴,转投刘备。初任耒阳县令,政绩不佳,受刘备怀疑其才,两人经过一番谈心,刘备方悟对庞统是大材小用,后庞统任刘备的军师中郎将,那时诸葛亮也是刘备的军师中郎将,正所谓不分伯仲,只有先来后到之别。那时诸葛亮己随刘备多年,庞统不说他先事周瑜,而且是新来时间不长,刘备就把庞统和诸葛亮摆在同一职位,这充分证明庞统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不然是不会那么器重他的。不久益州刘璋请刘备进川拒张鲁,诸葛亮和庞统力劝刘备不要错过这大好时机,垂手得益州。刘备听信他们的建议,就亲自挂帅和庞统带兵一道进川,留关羽,张飞诸葛亮守荊州。刘备进川为什么不带诸葛亮而带庞统,而诸葛亮在荊州是协助关羽留守,而并非主将。益州是刘备立国的根本重地,又是去夺取进攻,而荊州是防守。很明显益州才是刘备心目中的重中之重,要不他怎么不自己镇守荆州,而遣关羽进川呢?从这方面看刘备对庞统的信任高于诸葛亮。在益州时庞统献了三条计策夺益州供刘备选择,刘备选择其中一条,责备刘璋忘恩负义,杀了他的部将,并向成都前进。在围攻雒城的战役中,因庞统亲临前线,迫近城垣,为流矢所中,不幸英年早死,殁时三十六岁。刘备后来追谥庞统为靖候。庞统和刘备暂短的时期,主要功绩是建议和征战益州,而刘备一生的功劳也是得小部荊州和全部益州外带益州周边地域。如果庞统不是早逝,从历史一些事迹来看,庞统的地位或才干在刘备的集团中要高于诸葛亮。以上是史事显微镜的观点,欢迎大家评论和关注。


史事显微镜


邀请回答

真实的三国历史中,有庞统这个人是肯定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中有明确的记载,绝对假不了!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中有明确的记载: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县会面,庞统向刘备献计说:“可趁宴请的机会,就把刘璋拿下,将军便可不费用兵之劳就能平定益州。”刘备说:“我们刚刚进入蜀地,还没有树立恩信,不能这样做。”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正要替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献计说:“暗地选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既无勇力,又向来没有防备,大军突然攻致,一举就能拿下益州,这是上策。杨怀、高沛,都是刘璋手下名将,他们依仗兵力强大,镇守关头,听说两人曾多次写信劝说刘璋,让刘璋打发您回荆州。将军到达白水关时,应该派人通知他们,就说荆州情况有变,须赶快回兵救援,同时令士兵整理行装,做出要回撤的样子;杨怀、高沛二人既敬服您的威名,又高兴您回到荆州,一定会轻装前来拜见您,我们可乘机把他们拿下,进而收降他们的军队,进军成都,这是中策。退回白帝城,率军回荆州,然后再另作图谋,这是下策。如果犹豫不决,滞留此地,我们就会陷于困境之中,不能再长久拖延了。”刘备接受了庞统的中策,随即杀了杨怀、高沛转攻成都,沿途郡县都被攻克。

从以上可以看出刘备之所以能这么容易取得巴蜀之地,庞统绝对功不可没,没有庞统,刘备绝不会那么快下决心夺取巴蜀,没有庞统,就算刘备最后取得巴蜀也绝不会像是书上说的那么简单。

在主要说下额外两个问题,关于铁锁链桥和引兵死于落凤坡吧!只因为这两个《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故事情节都是假的!

首先肯定一点,庞统没有参加赤壁之战,更没有深入曹营,而跟据《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中记载,当时的庞统只是在周瑜手底下当一个功曹!在《三国志》还是《资治通鉴》等相关书籍里丝毫没有提及庞统参加过赤壁之战,而铁索连环,却有提过,但并无人献计,而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计谋!

赤壁之战时,由于曹军长途奔袭,加上对当地的水土不服,很多人都病倒了。同时,北方的士兵又不习水性,虽然曹操士兵人数占绝对伤势,但战斗还没有开始战斗力就损失了一大半,于是曹操下令用铁索将船连在一起。可见,铁索连船并不是庞统所献,而是曹操自己所为。

在来说庞统是否真丧于落凤坡!

历史上,还真有落凤坡这个地名!但这个地名却是在庞统死后才出现的,后来人们为纪念庞统,把庞统的埋葬之地命名为“落凤坡”

据《三国志庞统传》记载: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岁。

这是关于庞统之死的记载很明确,明确的指出庞统率众攻城时,被流矢所中,而不是像小说《三国演义》中所说的,中了埋伏,死在落凤坡!


诗酒魔剑


真正历史上,庞统与诸葛亮也没那么神,得一者可安天下。《襄阳记》记载:刘备拜访司马徽,请教当今形势,司马徽表示自己乃一介儒生,可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可见,司马徽的评价还是比较靠谱的,只是将其二人作为识时务之俊杰,而非演义一样,完全无视天下贤才。

最后再说说,庞统是怎么死的?《三国志》记载:庞统是在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可见,庞统是在攻城之时,死于乱箭之下。庞统死后,刘备十分悲痛,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赐谥号靖候。

并且亲自为他挑选墓地,后来老百姓便称此地为“落凤坡”。所以,是庞统死后才有的落凤坡,那么引兵死于落凤坡这个说法也便不攻自破了。

谢谢,我是历史壹加壹


历史壹加壹


至于《三国演义》中庞统被夸大了,《三国志》中根本没有记载庞统参与赤壁之战的描述更没有铁锁链桥的计谋。也许这个时候庞统还是一个功曹,根本没有他发挥的余地。

方孝孺对于庞统的评价并不高,认为庞统即便没死那么早,功业也不如诸葛亮,因为“孔明之学,庶乎王道;而统之言,皆矫诈功利之习。

不过对于庞统的能力与评价人才能力,倒是颇多人认可。志高命短。

庞统其人

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
统,德公从子也,少未有识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见德操。德操与语,既而叹曰:“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
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卧龙与庞统的凤雏,都是亲戚跟朋友之间捧出来的名声。

庞德公的儿子取了诸葛亮的姐姐,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司马徽对庞德公“以兄事之”。所以诸葛亮与庞统也算是一种亲戚关系。

而在魏晋时期,士人名声就是要靠人烘托出来,所以诸葛亮与庞统的名声也是烘托出来的。

不过庞统也是真有才华,毕竟如果捧的太高,而名不副实,对于庞德公与司马徽来说也是污点。水镜就变成污水镜了。

庞统的事迹主要在投靠刘备之后伐益州,此前功绩不显

庞统在投靠刘备前是周瑜手下一功曹,可见这个时候的庞统也没什么神鬼莫测的谋划也没什么大的功绩。也许是因为庞统长得太丑了,所以得不到重用

刘备领荆州牧时候,庞统以从事的身份守耒阳县令。在任期间不理县务,被免官。

这个时候东吴鲁肃写信给刘备,告诉刘备庞统不是百里之才。如果过庞统真的那么牛逼,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那鲁肃如何会写这封信。可见庞统有才华,但是也顶多与当时一等谋士差不多,当然也有庞统与吴国很多士人交好的缘故。

庞统与诸葛亮同样担任军师中郎将,可见其才能也不是浪得虚名。在取益州过程中,庞统先献上会见是抓住刘璋的计策,刘备不从,又献上上中下三策,刘备选取中策。

结果在打雒县时

“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庞统在《三国演义》中被提前上场,又被提前下场,赤壁之战中庞统有没有用还不知道,而刘备取益州前期是庞统协助刘备打下的基础,但是在演义中为了突出诸葛亮,庞统被提前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