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參考|川普會否被彈劾?關鍵要看這兩點

連日來,美國輿論因特朗普前競選主席馬納福特被定罪和長年私人律師科亨主動認罪而沸沸揚揚,但特朗普遭遇彈劾的風險有多大?

小銳認為,截至目前,風險的確有所增加,但沒有顯著增大。如果僅有這些,難以從根本上動搖特朗普的基本盤。

會否遭到彈劾取決於兩個因素

美國製度規定,總統即使犯罪也免於起訴,只能彈劾。因此即便查實有違法犯罪行為,法律上只有彈劾一途。

會否遭到彈劾,有兩項決定性因素:一是11月6日中期選舉結果,民主黨有無可能奪回國會參眾兩院主導權;二是特別檢察官米勒調查還會發現什麼、查實什麼。

這兩項因素,目前狀態沒有變化——仍屬未知。

特朗普團隊苦惱於不知道米勒調查團隊查到些什麼,而民主、共和兩黨和美國媒體,腦門上也都是大寫的問號。

至於中期選舉結果,不到終場鑼響,沒有人能鐵口直斷。民主黨奪回眾議院多數黨地位概率較高,在參議院獲勝概率較低,這種狀況總體沒有變化,但這不等於民主黨在眾參兩院選舉中會穩勝或穩敗。

“通俄”尚未見實錘,但兩親信認罪仍成“重要節點”

而單就“通俄門”的走向而言,有兩點不變和兩點位移。

兩點不變:一是從時間窗口來講,米勒團隊基本不可能像特朗普現任私人律師、前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向媒體宣稱的那樣9月出臺報告結束調查,也不太可能在中期選舉結束前出臺調查報告,以免貽人影響和干預中期選舉的口實。“通俄”門長期化勢頭不變,勢將深度糾纏特朗普的第一任期。

二是迄今為止,“通俄門”調查發展趨勢,仍然更像里根總統任內的“伊朗門”和克林頓任內的“白水門”與萊溫斯基性醜聞案,也即最終可能有殺傷力但不能動搖根本。實際上,單就“通俄門”本身而言,其嚴重程度尚不及前任總統直接成為獨立檢察官調查對象的程度——米勒調查主旨是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及特朗普競選團隊是否就此“通俄”問題,並非直接調查特朗普本人。鑑於米勒調查涉案對象的罪名均與“通俄”無關,特朗普競選團隊是否“通俄”始終未見實錘,這種趨勢至少目前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儘管如此,馬納福特定罪和科亨認罪仍是“通俄”調查的重要節點性事件,尤其是科亨供稱他與特朗普合作並按照特朗普指示,在2016年大選期間給付兩名聲稱與特朗普有婚外性行為的女性“封口費”,隱瞞對競選人不利信息從而干預總統選舉。

這使特朗普立即面臨美國主流媒體的兩項指責,一是科亨就支付封口費承認違反競選資金法律,那麼如果證實科亨是奉命而為,特朗普是否同樣違法?二是特朗普身為總統,在自己是否知曉“封口費”問題上表態前後不一,是否構成對公眾撒謊。

科亨若與米勒合作,將對特朗普殺傷力巨大

由此帶來兩點偏移。一是“通俄”調查對特朗普總統寶座的真正威脅,越來越可能不是“通俄”本身,而是拔起蘿蔔帶出的汙泥——撒謊、妨礙司法,甚至經濟犯罪行為。須知特朗普始終秘而不宣的納稅單,一直是他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科恩在封口費問題上直接把特朗普拖下水,使特朗普直接面臨撒謊和違反競選資金法雙重法律風險。

二是科亨認罪還為米勒調查打開了新的突破口。要知道,科亨為特朗普服務12年,為特朗普解決麻煩無數。他還可能把自己與特朗普的通話私自錄了音。科亨還知道什麼,還會說出什麼,成為下一步輿論關注焦點。

科亨認罪後,其律師頻繁接受媒體採訪尖銳抨擊特朗普。科亨與特朗普關係破裂勢成定局。科亨認罪時未與檢方簽署合作協議,但美媒認為他向米勒調查提供證據的可能性很大。鑑於他為特朗普處理個人法律事務長達12年,如與米勒調查合作,對特朗普可能形成巨大殺傷力。

至於馬納福特,9月還將在華盛頓聯邦地區法院受審,如在中期選舉前被判罪成,將對特朗普構成新的打擊。馬納福特2016年3月加入特朗普競選陣營,6月出任特朗普競選團隊主席。對於當月特朗普長子、女婿在紐約特朗普大廈會晤自稱掌握希拉里黑料一事,與俄羅斯多年交往密切的馬納福特很可能知悉內情。目前尚難排除馬納福特與檢方合作可能性。就此來看,特朗普的稱讚與特赦可能性的暗示,都有“安撫”意味。

另據《紐約時報》報道,白宮律師麥克加恩與米勒調查團隊“廣泛合作”,多次面談逾30個小時,特朗普團隊未能瞭解全部談話內容。白宮律師不同於特朗普私人律師,麥克加恩一再申明,他對總統職位負責,不對具體總統負責。

美國多數主流媒體對特朗普存在強烈的反感情緒,從大選期間延續到現在,程度絲毫不見減輕。客觀上說,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特朗普的個人品行。CNN名嘴23日晚與白宮顧問康威對話時,激烈爭辯,焦點在特朗普撒謊,而不是有無犯罪。特朗普團隊的“另類事實”(康威語)“真相不是真相”(truth is not truth,朱利安尼語)等雷語,以及對媒體的“假新聞”攻擊,加上社交媒體平臺上各色自媒體發佈內容的真偽莫辯,使得米勒調查的結局,也越來越具有辨析真偽,確認事實,為真相一錘定音的重要性。

中期選舉勢成對特朗普的“民意公決”

在馬納福特定罪和科亨認罪前,民主黨競選策略基本排除了“通俄”門和彈劾牌。目前,民主黨領導層已決定把“腐敗的共和黨”作為重要競選話題,但對是否打出“彈劾牌”繼續持謹慎觀望態度,擔憂如果提出“彈劾特朗普”,會失去溫和與獨立選民。

至於共和黨,預選發展至今,特朗普已成中期選舉的核心。前白宮首席策略師,遭特朗普驅逐的班農甚至喊出“拯救特朗普”的口號,力主以“捍衛特朗普”為號召,發動共和黨選民投票。多位分析人士認為,中期選舉勢成對特朗普的“民意公決”。

就此而言,米勒“通俄”調查的每一進展和爭議,都將即時影響兩黨針對中期選舉的競選策略和選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