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經濟壓力致中國人生育意願低:養孩月均花費過高

參考消息網8月8日報道英媒稱,如今中國的二胎政策,允許符合指定條件的夫婦生育二胎。但上海人筠(音譯)非常直白地勸告考慮生二胎的父母,不要頭腦發熱。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7日報道,育齡父母的冷靜背後反映著中國人口數字的冷酷現實:2016年底,中國放開對生育二胎的限制。此前人口學家預測,中國放開二胎後會出現百萬到上千萬不等的新生人口高峰。但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全國出生的人口比上一年減少63萬。2017年出生的一孩比2016年減少249萬。

換句話說,中國育齡人群的生育意願低,一孩的出生人數不升反降。

對於是否生第三個孩子,有兩個小孩的32歲筠媽媽的態度非常堅決:“堅決不要!生兩個都跟碎鈔機一樣,生三個我怎麼養?除非你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去支撐,不然的話二胎都可以省了。”

還有一位85後的自白:“目前在一國企工作,工資到手約5000元人民幣,四線城市,現在已經倆孩子,生活壓力大,有房貸,生了二孩後,生活質量驟降,放開生育也不會再生。”

報道稱,二孩的到來,意味著生活質量的驟降。筠媽媽體會頗深。她說,只有大女兒時,一年可以出國玩兩個國家。現在換成兩個省。

怕孩子上學跟不上,筠在家自己教大女兒語文、英文和數學,順帶小女兒可以耳濡目染。筠說,如果只有一個女兒,會讓女兒上私立幼兒園。家附近的私立幼兒園3600元人民幣一個月,公立幼兒園只要600元人民幣。

報道還稱,中國的高房價一直被詬病。但年輕人在父母的幫助下付完首付,咬牙堅持還房貸的同時將自己的事業和生活與房價緊密捆綁。

讀者小凡對BBC中文網站說:“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

筠說,除開房貸的壓力,兩個孩子每月1萬元人民幣的花銷,讓她月月光。按照最低標準看,筠家一個女兒每年平均花費6萬元人民幣,她說,這還不包括頭疼腦熱,生病住院的費用。

報道稱,被問及是否願意生第三個小孩時,筠的態度堅決而真實:“堅決不要。生孩子養孩子,雖然金錢很重要,但如果我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教育她們,還是不要算了。考慮的標準並不只是國家會不會補助錢,而是國家是不是會把配套的體系跟上去。”

筠說她不會生三胎,也在努力適應二胎的繁瑣和繁忙。正“努力做一個能成為她們榜樣的母親”。

報道稱,為緩解人口壓力,中國遼寧、陝西等地此前出臺“催生”措施。其中陝西省統計局建議,適時全面放開計劃生育,出臺鼓勵生育措施,通過對生育進行補貼獎勵等方式提高生育意願;提升孕產醫護水平,緩解醫護供需矛盾;優化幼兒養育環境,減輕幼兒養育負擔等。

長期關注中國人口問題的旅遊網站攜程的創始人梁建章說,放開二胎政策的效果肯定低於預期。放開三胎或者全面放開的效果,可能會更小。

報道表示,梁建章認為,如果要從國家層面承擔一小半養育成本的話:“我的預期是,GDP的百分之三到五(的補助),才有可能把生育恢復到每個家庭生兩個小孩的水平。”

但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對媒體表示,生育率下降,幾乎是現代化的必然結果。想通過資金補助去改變家庭的生育願望,實際效果並不大,但能做的是創造更好的生育條件,讓想生的家庭都能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