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爲啥弘晝不避乾隆名諱?

《延禧攻略》為啥弘晝不避乾隆名諱?

很多人在問,《延禧攻略》中乾隆就是弘曆,可為什麼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和親王弘晝不用避乾隆的名諱?

所謂的“名諱”,就是原來在遇到君主或尊長者時,不但不能直呼其名,而且在書寫的時候也不能使用這些字。

舉幾個例子:

1.乾隆他爹雍正

雍正叫胤禛,雍正登基後,他所有的兄弟中的“胤”字都改為“允”字,以避雍正名諱。但雍正的兄弟中有一位比較特殊,那就是他同父同母的親弟弟胤禎。因為胤禛和胤禎讀音一樣,所以避名諱後,兩個字都變了,叫做“允禵”。

當然,也有人說胤禛對他這個十四弟十分厭惡和畏懼,不光改成允禎還不行,把第二個字都改做一個不常用的字。為什麼這樣做?因為康熙非常喜歡他的這位十四子,從小文韜武略,同時他也是康熙朝第一位帶兵出征的大將軍,足見康熙對他的重視,所以很多人說,康熙本有意讓胤禎來繼承大統。

2.雍正他爹康熙

康熙叫玄燁,康熙登基後,他的名字是怎麼避諱的呢?“玄”字不寫最後一點、燁字也是不寫最後那一豎,以此來避諱康熙的名字,這叫諱缺。

3.《紅樓夢》

《紅樓夢》中避名諱的地方也很多,比如秦可卿死的時候,有“時鐘敲了四下”的描寫,也就是寅,這就是曹雪芹在避他祖父曹寅的名字;比如林黛玉寫到敏字時會省去幾筆,因為她母親叫賈敏。

那既然在康雍乾三朝這麼注重名諱,為什麼弘晝沒有避諱乾隆的名字呢?

同樣的道理,也是採用諱缺的方式,弘字雖然讀音、字都沒有變,但是乾隆其他的兄弟在寫這個弘字的時候,都不寫最後一點,以此來避乾隆名諱。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讀古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影印版。我就好奇,為什麼裡面很多字看上去像錯字,比如弘字,最後一點都沒有寫。其實,這正是在避乾隆名諱。

既然說到康熙、雍正、乾隆,我順帶也說一下嘉道鹹同光宣,這五位是怎麼避名諱的。

嘉慶繼位時,乾隆是太上皇,乾隆覺得永字太常見,如果避“永”字,社會上犯忌諱的會太多,所以就讓嘉慶把永琰改成了顒琰,相當於嘉慶避其他兄弟的諱了。

道光繼位後,也按嘉慶的方式,把自己的名字綿寧改成了旻寧。

咸豐繼位,以及咸豐以後,就不再避名諱了。

在那個時代,當本該將就的東西,都不講究了的時候,清朝,也便沒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