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当了26年太子,躺病床上做了186天皇帝,被后世称赞一代明君

此人当了26年太子,躺病床上做了186天皇帝,被后世称赞一代明君

在古代君权体制下,太子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一方面,太子的地位十分显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另一方面,太子的身份十分尴尬,既是皇帝的宠儿,又是皇帝的忧患。如果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过于锋芒毕露,皇帝会觉得你目无君父,甚至怀疑你图谋不轨,而那些觊觎太子之位的兄弟们,也会把你视作眼中钉,想要取而代之。应该说太子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位置,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废、被杀。

当太子,不仅要小心谨慎,而且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当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是有可能的。能否保住地位,并且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这就要看个人造化了。在历史上,有很多太子没能熬过皇帝,因身体原因而英年早逝,比如南梁的萧统、明朝的朱标;也有很多因遭到猜忌或陷害,被杀或被废,比如西汉的刘据、隋朝的杨勇。与他们相比,唐朝的李诵似乎要幸运一点儿,他当了26年太子,最终还登上了皇帝宝座,实在是不容易。

此人当了26年太子,躺病床上做了186天皇帝,被后世称赞一代明君

李诵是唐德宗的长子,于779年被立为太子。李诵“为人宽仁,喜学艺,善隶书”,而且武功也不错。783年,德宗因“泾原兵变”出逃奉天,李诵“常执弓矢居左右”。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李诵表现得颇为英勇,“身先禁旅,乘城拒战,督励将土,无不奋激”,带领将士们保护德宗,击退叛军。

虽然李诵文武双全,声望也很高,但是李诵的太子生涯却非常艰辛和压抑。787年,李诵的岳母郜国公主因胡作非为、结交党羽,并暗中行巫蛊之术等罪行,被德宗囚禁而死。德宗怀疑李诵也参与其中,萌生了废掉李诵,改立侄子李谊的念头,幸亏老臣李泌据理力争,这才暂时保住了李诵的太子之位。李诵迫于无奈,只能与结发妻子萧氏离婚,并苦苦哀求德宗放萧氏一条生路,可是德宗怕萧氏心存怨恨,还是将萧氏赐死。此事以后,李诵心情抑郁,更加谨小慎微、战战兢兢。

此人当了26年太子,躺病床上做了186天皇帝,被后世称赞一代明君

德宗在位后期,朝政日益腐败,而德宗却宠信奸佞,沉迷于享乐。李诵忧心忡忡,心中有许多想法,却不敢向德宗进谏。

有一次,李诵与王叔文、刘禹锡等人在东宫畅谈政事,涉及到一些德宗的弊政时,李诵说:“我准备把这些弊政向父皇直言,以便能够改正。”刘禹锡等人都对此举表示称赞,惟独王叔文一言不发。等众人都退下时,李诵单独留下王叔文,问他:“你刚才为何不说话?”王叔文说:“太子的职责只是侍膳问安,向皇上尽忠尽孝,不应该对其他的事情品头论足。皇上在位已久,如果怀疑太子此举是在收买人心,那太子就危险了。”李诵听后恍然大悟,哭着感谢王叔文说:“如果没有你的点拨,我可能就要闯下大祸。”通过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李诵的处境有多么艰难。

此人当了26年太子,躺病床上做了186天皇帝,被后世称赞一代明君

在李诵当太子期间,亲身经历了藩镇叛乱,目睹了大臣之间的权力争斗。虽然对朝政现状忧心如焚,但是却无能为力。有建议不敢说出口,有抱负也无法施展,整天提心吊胆,这样的太子生涯使李诵精神极度压抑,身体状况不断恶化。

804年九月,李诵突然中风,从此瘫痪在床,口不能言,一直没有治愈。不久后,德宗也病倒。皇帝和太子同时病重,使得朝政动荡不安。805年初,德宗驾崩,李诵带病即位,是为唐顺宗。

此人当了26年太子,躺病床上做了186天皇帝,被后世称赞一代明君

李诵即位后,即使卧病在床,依然迫不及待改革弊政,立即起用了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一大批正直的大臣。接着,李诵下令废除“宫市”,取消“月进”、“日进”,减免苛捐杂税,杜绝朝廷内外奢侈浮靡之风,史称“永贞革新”。另外, 李诵还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必然会遭到宦官集团和藩镇势力的反对。

当时李诵的病情很严重,“失音,不能决事,常居宫中施帘帏”,他的诏令都是通过内侍太监和后妃向大臣们传达,这样就为俱文珍等掌权宦官提供了反攻的借口和条件。当年八月,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联合朝廷守旧派大臣发动宫廷政变,企图废黜李诵,以打击改革派。与此同时,各地藩镇也纷纷上表朝廷攻击改革派大臣,与俱文珍内外呼应。

在一片反对声中,李诵无力控制局势,被迫禅位给儿子李纯,做了太上皇。关于李诵在位的时间,有人专门统计过,只有186天。

此人当了26年太子,躺病床上做了186天皇帝,被后世称赞一代明君

806年正月,做了5个月太上皇的李诵去世,享年46岁。对于他的死因,历来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病死的,也有人认为他是被儿子李纯和宦官合谋害死的。

纵观李诵的一生,他胆战心惊当了26年太子,快熬出头时却不幸中风,做皇帝仅186天就被迫禅位。然而,李诵却是一位优秀的皇帝,在这短短的186天时间里,他躺在病床上处理政务,任用贤能,革除弊政,减免苛捐杂税,并试图解决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朝政局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史书评价他“居储位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传政元良,克昌运祚,贤哉”,称赞他是一代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