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文藝青年每當春去秋來的時候都想去這個地方……

在寧夏,文藝青年每當春去秋來的時候都想去這個地方……

在寧夏,秋天來了的時候,我們可以一起去吃個涮羊肉,仰望天空,喝個八寶茶,再多的煩心事也會在銀川藍的映襯下煙消雲散。如果你想文藝一點,躲過都市的喧囂,那麼,去六盤山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想法。

在寧夏,文藝青年每當春去秋來的時候都想去這個地方……

猶記酷暑去固原,莽莽蒼蒼繞六盤。那時那地,人若忽然遭遇了太陽雨,從頭到腳都涼了下來。在乾旱少雨的黃土高原,此地降水最多、水資源最豐富,素有“溼島”之稱。所有林木皆精氣神足,莖葉舒展飄逸,青綠如山水潑墨,哪裡有半點焉巴巴的樣子?天空似在流火,林下卻吹軟風。曾聞此地“春去秋來無盛夏”,以為誇張,待經歷過半是海水半是火焰的親身體驗之後,不由不信。

在寧夏,文藝青年每當春去秋來的時候都想去這個地方……

涼殿峽自古避暑地。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一切都委婉含蓄。因為峽谷處懸崖峭壁極為險峻,故溪流交錯,瀑布飛瀉。15度的氣候,溫潤得叫人懷疑:如此高的地方,需要多大的空調才能控制這般的恆溫?勒馬石、柱墩、馬槽、插旗座等遺址,無不叫人敬服一代天驕的智慧和眼光。棄蒙古包,舍鹹奶茶,旌旗十萬撲西夏,征戰沙場幾萬裡,只為六月涼殿峽。看遍胡馬嘶風、見慣旌旗翻雪,金戈鐵戟上六盤,當然會“任流光過卻,猶喜洞天自樂”。

在寧夏,文藝青年每當春去秋來的時候都想去這個地方……

經過野荷谷,道路愈加崎嶇。仰望絕壁上的松柏和白樺,不禁感嘆造化之神奇,它們從一粒種子變成如今的模樣,經歷了多少風雪冰霜?我站在三樓開窗望地尚有眩暈感,它們立於3千米的絕壁,是否會感到不適?緩坡及谷底佈滿油松和落葉松,香水河在腳下緩緩流過,水生野荷猶如朵朵傘雲,掩映在蔥蘢的樹木與清澈的河面之上,出淤泥而高潔。聽導遊說,如此素面朝天的獨特神韻,乃全國一絕!峽谷的盡頭還有氣勢磅礴的飛瀑,冬結冰,夏飛雨,久立則肌骨冰涼。而沿河床蜿蜒行進的道路,正是秦始皇當年出巡的雞頭道。

在寧夏,文藝青年每當春去秋來的時候都想去這個地方……

小南川被譽為小九寨溝。古樹蒼勁,山石壁立,溪水潺潺、清澈見底。流泉如銀飛洩,飛鳥貼水而翔,蒼翠芳菲中一把紅傘慢慢移過,氤氳、輕靈、如詩如畫。野花遍地,幽香撲鼻。伏身在路旁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會有異樣的感覺,覺得花瓣與碎葉皆被自然賦予了某種神性,只要跟它們親近,所有外界的紛繁與苦惱便忽然雲散。

在寧夏,文藝青年每當春去秋來的時候都想去這個地方……

“峰高華嶽三千丈,險據秦關百二重”, 登上海拔2942米的米缸山主峰,仿若超凡脫俗一般,感覺自己已被羽化,隨時都會生翅穿越蒼茫雲海,親吻隱沒在綠樹紅花之中的溝溝岔岔。有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切人為的景色便難掩雕琢痕跡。於是我故意繞開現代元素頗重的匠心之地,專尋林間那幽邃處的點點碎光、星星野花。儘管那裡也佈滿參天大樹,亦有奇花異草、珍禽物種,但我更願意在原始的溪流和瀑布怪石中,涉險追溯一根藤蔓的來世與今生。

在寧夏,文藝青年每當春去秋來的時候都想去這個地方……

因為涵養林保護措施得當,故六盤山系河流遍佈。北坡的清水河向北流至中寧縣匯入黃河,西坡的葫蘆河匯入渭河,東坡的涇河水系向東流至西安市以北匯入渭河。而著名景區二龍河,則是涇河的主要源頭。桂花崖、菊花澗、九階水等景區,光名字就散發著三分詩意。峽谷全長20公里,是六盤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也是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最豐富的地區。我見過山雞和野兔,聽說還有狍子、林麝、金錢豹、紅腹綿雞等200餘種動物——光國家珍稀動物就有30多種。

在寧夏,文藝青年每當春去秋來的時候都想去這個地方……

蔭翳蔽日,穀風習習。偶遇原始森林,感慨愈發良多。人如滄海一粟,不過百年壽路,而奇峰疊嶂中的樹木,千年依然鑽天。除了楊柳、紅白樺,在這裡我還認識了遼東櫟樹、混生椴樹、箭竹、以及川榛等數百種樹木。席地小憩,滿地蔥綠,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花草,宛若法國畫家雷杜德的水彩畫。它們見縫插針地分佈在林地的山窪石縫之間,使這裡的每一寸土地,儼然有了生生不息的意味。

在寧夏,文藝青年每當春去秋來的時候都想去這個地方……

植物園更是集中了數以萬計的生態植物,密密匝匝、高矮錯落,讓人目不暇接難呼其名。薔薇園、鳥語林、本鵑園等24個園區,園園奼紫嫣紅異彩紛呈。虯龍展姿、山野水磨、野葆枕流等特色園,更是展現了千姿百態的珍稀動植物和溼生動植物,使六盤山成為名符其實的水源涵養林基地和天然動植物博物館。

在寧夏,文藝青年每當春去秋來的時候都想去這個地方……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一首千古絕唱,又使這裡成為西北重要的紅色旅遊景地。進入紀念館,聽講解員講著先烈們的事蹟,親眼目睹先烈們用過的遺物,立於紀念碑下,看紀念廣場遊人如織,你不得不暗自思忖:這裡的哪一寸熱土,哪一片陰涼,沒有浸透先烈們的鮮血?“秦家築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然”無論古今,沒有和平作保障,即使這裡處處皆為仙境,亦會被炮火硝煙毀於一旦。

在寧夏,文藝青年每當春去秋來的時候都想去這個地方……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站在瀝青水泥蓋住的路旁,看高樓大廈虛假山石,我恨不能立時逃離這個令我浮躁的地方,然後再去六盤山,找尋更真實的自己。雖然我也清楚,在人類足跡似乎無所不至的今日,世間已沒有幾處不為人知的秘密所在,但我還是寧願相信:滾滾車輪尚沒有碾過六盤山的深山腹地,在涼爽宜人的自然氧吧裡,六盤山還是我們深藏閨中的私房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