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識不如偶遇85331633
人們或許還沒有理解什麼東西才是客觀存在,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只有粒子才是存在的。這些傳統的唯物思想雖然與唯心劃清了界限,但是我認為這種思維還不夠科學全面,還沒有形成體系來解釋所有的現象,甚至還束縛了人們的思想,讓人們認為所有的客觀存在都應該是物質,只要是存在的東西,都應該由什麼“子”組成。例如我們把所有發現的力,場都稱之為“子”,可是這些“子”早已不是我們認為的原子那樣的有清晰實體的東西了。當然,如果說不存在“子”,那應該是什麼,如果否定物質,否定“子”,我們思維就乾涸了,就想不到還能用別的什麼東西來稱呼組成事物的本源了。
目前這套思維體系還沒有遇到很大的困難,畢竟我們研究的尺度還不夠深,但是為什麼找不到“引力子”?或許它原本就不是物質呢?打開腦洞猜想一下,或許它本質是由空間結構變化引起的一種能量呢?還有題目中所說的思想,思想只不過屬於信息的一種,但是信息又是什麼呢?也有人覺得信息也是物質,甚至還有的說時間空間也都是物質。我覺得這些理解是片面的,還是進入了我前面說的那個錯誤認識,認為只要存在的都是物質。但不是物質又是什麼?
說說我自己對客觀存在的理解,思考的還不是很成熟,僅提供一種思路,不喜勿噴。
我認為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兩點,也是大家還沒有理解和重視的兩點:一、運動的世界,二、多維的時空。這兩點幾乎可以解釋一切,特別是量子力學中的許多難以理解的現象。在這裡不討論怎麼解釋,我只談談什麼是客觀存在的。大家喜歡把什麼都稱之為物質,就是因為大家認為客觀存在的只有物質這一種形態。所以探討一下什麼是客觀存在這一點很重要。
我認為只要是客觀事實都存在,我們不能過於唯物的認為人意識裡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只不過存在有不同的分類,不同的存在有不同的特點。
也許我可以這麼定義:在時空維度上有延續的事物都是存在的。物質有實體,在三維空間中有延續;能量在運動,在多維時空中有延續;信息,雖然在三維空間中沒有實體,但在時間維度上有延續,也符合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的思維,做的夢,心中的鬼,精神病患者的各種臆想,都可以歸類到信息一類的存在,你不能對這種現象事實視而不見說不存在的,只不過是信息形態的存在,這一類的存在與四維時空中的存在不能等同,它能影響到四維中的事物但不等同於四維中的事物。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我曾經說過物質是不存在的,因為世界是運動的,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沒有固定存在的物質。現在我改正自己的觀點,物質是存在的,但只存在於三維空間中,拋開時間這個維度,就允許靜止的物質存在,而存在於我們眼前這個四維時空中的,其實都是能量。物質是能量的一種近似,前提是時間夠短忽略不計。時間一長一種物質就變成為了另一種物質,就維持不了它這種物質的存在。
前面說了,思想是一種信息的存在,是在時間線上的一維存在。也有人說,這個世界是信息的,這麼說好像也沒錯,一維中我稱之為信息,如果三維中的呢,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實體,物質。這個問題大家怎麼看呢?有過深入思考的請說出你的看法(文明留言)。
凝望深空
我們的地球以至於整個宇宙都是由一些非常微小的粒子構成的,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我們的思想也是由一些微粒構成的,這個微粒的名字叫做“超弦”。這部分科學家認為“超弦”是這個宇宙中最小的微粒,它們的形態已經不像是分子、原子那樣是一個球體的形狀,而變成了環形。超弦的基本形態有開環與閉環兩種形態,這些超弦根據開環、閉環的不同組合形式構成了我們已經發現的微粒-分子與原子,再由分子、原子的自由組合形成了我們宇宙中的一切事物。而還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一種叫做“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被認為是質量為0的一種特殊微粒)的微粒根據運動的快慢的慣性不同而構成了其他的微粒最終形成宇宙萬物。但兩派的科學家都認為自己支持的這兩種微粒是可以構成思維的,我們的思維其實可能是這兩種最基礎的微粒早已孕育出來的,但它們的初始是存在於宇宙的各個角落,等到這個宇宙中的生物孕育生命的時候這些思維會從宇宙的角落裡開始注入這些生命體中伴隨者我們的神經系統開始工作,而當這些生命體死亡後這些思維又會從回到宇宙的某個角落裡,這樣不斷的循環。這樣的話由於這些存在於宇宙的思維在注入生命體後伴隨宿主一生可能不斷地更新添加入新的內容在生命體死亡後思維重回宇宙之時變得比原來更加龐大這樣的循環使得宇宙不斷地膨脹也是有可能的。
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中可見的物體佔據整個宇宙中物質才不到10%,其他的一些暗物質、暗能量卻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所以這些高級的東西比如“思維”其實是這些暗物質、暗能量的產物也說不定。
遇見H未來
叫“粒子”這個說法容易引起誤解,以為微觀世界也是像小沙粒那樣的粒子,其實微觀世界,並非是像小沙粒那樣的存在。
量子塌縮,獲取到信息,彭羅斯客觀還原的思想來解釋意識,我認為非常好。
我認為意識,就是信息,是一種可以引發熵減的信息。如同麥克斯韋妖那樣,一旦獲取了信息,加上能量,就開始熵減工作。所有生命內部,就帶有這種機制,而這種信息就是意識。
意識,這樣看還是最原始簡單的功能,而人的意識,則是海量這種最原始量子塌縮的聚合網,按照彭羅斯的說服我,海量的量子糾纏到塌縮,形成意識流。
當然我想也會有將來,實現機器意識,從多量子糾纏機器到海量量子糾纏運算機器,就有可能產生像人的意識那樣的機器。
區塊牛創始人朱文武
我用電腦裡的各種信息和智能做例子。這些信息和智能都儲存在硬盤上,把硬盤拿去做化學分析,沒發現它增加什麼物質。如果在一定的程序下,這些信息和智能被運行的越來越複雜,甚至超過人的智商。再把硬盤拿去做各種分析,發現上面即沒增加什麼,也沒減少什麼,還是原來的物質構成。這些賦存在物質之上精神屬性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它們肯定不是物質的,又離不開物質。它們是被特殊的物質和程序活動加工出智能信息,智能信息再被更高程序提煉出更高精神精髓,如此往復……都賦存在特殊物質上。這是拿電腦的思維程序來簡述人腦,人腦當然更復雜,但人腦裡的精神內容再多,不會讓大腦裡的物質爆滿,這點是一樣的。
落地的果子
世界是由粒子構成,與我們為什麼有思想有關麼?
我們的思想存儲在哪裡,與我們的思想由什麼構成,有關麼?
而且最關鍵的是,不建議這種問題從神秘學角度思考(儘管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有往這個方向引導的傾向)。
首先,由粒子構成的不同物質,本來在宏觀上就有不同屬性,就像糖是甜的,食鹽是鹹的,狗會汪汪叫,花兒是香的的,這本身就是微觀粒子構成宏觀世界的不同屬性,這本身沒有什麼奇怪的。
不僅沒什麼奇怪的,我也不見得討論我們為什麼有思想的時候,從相同微觀粒子的微觀粒子入手,因為如果一旦自不量力,就會得出偏“神學”的結論——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大腦其實是一種非常懶的器官,但凡它想不明白的問題,它都喜歡用某種“神秘學”來解釋,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好糊弄我們自己啊!
其次,如果非要問這個我們的思想意識的問題,我可以簡單說一下:大腦的眾多的神經突觸的微觀運動(包括生物電等)產生了宏觀意識,這是一個從微觀到宏觀的過程,同時由於神經突觸的微觀運動很有可能被量子力學影響,所以我們的思想和意識會出現多種不確定狀態,最經典的不確定狀態是:我們很可能下一秒都不知道自己會做什麼,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心是最難預測的。
當然,有些人本能的從情感上拒絕這麼機械的理解人類自以為獨一無二的思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對於還沒有徹底研究清楚的事情,各人自然有自己的理解方式。
至於第二個問題,思想是有什麼構成,儲存在哪裡。
在這個問題裡,其實需要定義思想是什麼,是記憶?是知識?是意識?是思考過程?想法?還是別的什麼?
一般說來,思想的結果是認識,這種認識包括符合客觀規律的認識,和不符合客觀規律的認識。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思想其實是一個時空概念,他是在某個時空中存在的產物,他的結果是某些記憶,結論或者某種東西,這些東西按照咱們今天的發現,自然是存儲在我們的大腦中,至於存儲在哪些模塊,用什麼方式存儲,這是需要研究的部分。
不論如何,我傾向的方式是:儘可能的符合客觀的解釋這些,而不是否定所有的已知客觀,而重新生造一個所謂的理論。
儘管我在自己的小說裡也是架構了一個世界觀,但正因為如此,我知道以小說的角度代替現實是不可取的。
我是江南沐雨,《眾神聊齋》作者。
沐雨縱橫眾神聊齋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別人做不到的。這說明人的思想和思維都是有限的。有的人想的多,想的遠;有的人想的少,想的近。人在中青年時期想得最多最遠。剛出生的嬰兒什麼都沒想,接近死亡的人〈正常死亡〉也不會想了。
根據上述的列舉再把它們歸納起來我們就可以得到關於思想的定論:
集中大量的客觀記憶意識然後再進行多種不同的排列或組合從而形成新的意識形態和思維,這就是思想。
不同的人大腦的記憶意識的總量也不同。所以,他們的思想範圍也就不相同了。
人的思想絕對不是身外之物,更不是什麼量子傳遞。而是大腦皮層細胞複雜的生理活動的結果。生理活動簡單或失去生理活動的人都不會有思想產生。
陳晨7201
世界都是由粒子構成,但為什麼我們會有思想,那我們的思想又是由什麼構成,儲存在哪裡?
世界都是由粒子構成這結論是對的。粒子構成的一切事物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沒有生命的比如岩石泥土水等等,一種是有生命的動植物。而有生命的動植物,也因其構成不同而分動植物,動物是蛋白質通過新陳代謝而產生活性:以有機物為食物有神經運動系統等器官。而植物以無機物為營養是不能動的。
人是高級動物具有完備的感知神經系統。具有認知學習的能力,還因我們有無比強大的大腦處理器。這些認知感受器經過神經元神經突觸傳到大腦中樞,(大腦中樞以生物電的形式運動)通過意識認知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就是思想。思想是由人的喜怒哀樂等各種複雜情緒綜合而成。思想儲存在大腦皮層裡。
殘陽餘暉3
哈哈哈,你確定那是你所想的嗎?實實在在存在的是感受,摒棄語言文字,那種感觸,你我他,這世間的一切都毫無差別,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就是,世間無數魂魄,你能想到什麼呢?你想到的什麼早就有人想到了,再說,你想的你做的都會有一個原因,這些原因貫穿你的生死,你的靈魂的感受意識造成的你的言行就是你的果,而你的果又是這大千世界的因,這就是因果嘍∽或者說,命∽哈哈哈哈
洋蔥圈之無之言
心靈和心臟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按照佛教說,心和心臟是兩回事,因為心是根本找不到的,如果你找到心了,那麼你就開悟了(參見達摩祖師與二祖慧可的對話)。但是能知能覺的心與撲通撲通的心有無法隔斷的聯繫。如果把電腦與人比較,電腦“能知能覺”的功能來自軟件。軟件在哪裡?軟件究竟在硬盤裡,還是在內存裡,或是在CPU裡,可以說都在又都不在。不過大家都知道,軟件運行在CPU裡,CPU相當於人的什麼器官,當然是心臟。CPU的運行是由一個頻率發生器驅動,一步一步運行的。和心臟的跳動異曲同工。當然,內存和硬盤同樣也由這個頻率驅動,但是人的心臟是跳動源,所以,人的心靈這個軟件是運行在心臟的。大腦只是存儲器和信息轉發中心。由於唯物論的錯誤引導,認為意識產生於物質。把大腦作為意識源。雖然反對大腦產生意識,但也只好將錯就錯,使用洗腦,腦殘,腦子瓦特了等詞
先別問思想意識究竟是什麼?先問一下軟件是什麼,軟件是磁盤嗎?當然不是,磁盤是軟件的載體,是磁盤產生了軟件嗎,更不可能了。去看磁盤上的軟件,其實是0和1,但是0和1是經過幾層翻譯出來的結果。它本身毫無意義,要使它有意義,必須依順序讀進CPU,按步驟用解讀程序對0和1的串進行解讀。0和1只是代碼,代碼所表達的是程序,程序本身是運算規則構成的。運算規則是人定的。電腦這種無生命的機器都要用純虛的規則來驅動。有生命的人用什麼軟件來驅動呢?
構成電腦程序的規則來自數學和邏輯,恰好它們都不是科學。軟件與磁盤的關係看,軟件可以獨立存在不依靠磁盤嗎?當然可以,沒有磁盤的時候,數學和邏輯已經存在。所以軟件先於磁盤,磁盤是由軟件決定的嗎?是的,先有了軟件,然後人根據軟件的要求去尋找軟件的表達方式,先用紙帶,後用磁帶,鋼絲等等存儲軟件並保證可讀可寫。然後用磁盤光盤半導體等等。
對比人和電腦,我們不可能得出是大腦產生了意識。也不可能得出物質的大腦先於“心靈軟件”存在。結果極有可能與電腦一樣。
電腦由人制造,人比電腦高級不知道多少倍,那麼人是不是由比人高級不知道多少倍的某種存在所製造出來的呢?比如說神。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可以複製人,按照奧卡姆剃刀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既然人可以造人,就沒有必要讓其他什麼來瞎摻和。至於怎麼造人,那當然是啪啪啪咯。
附送小文,讓你明白物質與意識的關係
首先得理解什麼是形而上。形而上是相對形而下而言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陰一陽之謂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形而上挺神秘,老百姓天天用卻不知道形而上存在。
一切事物,都是形而上和形而下一起構成的完整存在。形而上是隱含的,不能直觀的存在。舉例說明,一個杯子,它的形而上是什麼?其實就是杯子的容貯物質的功能性。正是因為杯子有這個功能性,杯子才被製造出來。如果杯子是實心的,就不會被製造出來,製造出來也沒人買,因為沒有用。
事物的形而上不止一個。杯子這個名稱,就是杯子這個實體的形而上。名稱是用來區別物品的作用。不同物品的功能性是不同的,所以有不同的名稱。通常,簡單的事物形而上多,高級的事物形而上少。
事物的形而上才是事物的本質或本性。形而上是內在的。所以不容易發現。事物的區別就在於形而上不同。比如白馬非馬。一般人都覺得白馬非馬是詭辯論,但是對形而上這個概念比較清楚的,就知道白馬非馬是成立的。
所謂形而上學,就是研究形而上的學問。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形而上的學問,理就是形而上。那麼形而上本身還有什麼可研究的?因為形而上面還有形而上。理是形而上,那麼理學就是形而上學。心學也是形而上學。
前面說了,簡單事物的形而上數量多,高級事物形而上數量少,層層疊疊。像個金字塔。那麼人的形而上是什麼呢?人的本質是什麼?是生命,還有一個說法叫靈魂。反正不管叫什麼,肯定有一個。人要是沒有了這個“形而上”,人就變成死人,死人非人。死人與人的區別,就是形而上的區別。前面說過,一切事物,都是形而上和形而下一起構成的完整存在。現在可以體會一下。
形而上學就是研究這些的,很明顯,形而上的層層疊疊形成的金字塔,有個唯一的,至高無上形而上。這個東西是什麼?中國人稱為道,西方人稱為上帝,哲學家稱為第一因,佛教稱為佛性。這個至高無上的形而上,用邏輯推理可知道它一定存在。
可以說人類的一切學說都是形而上學。比如數學,本來是由於統計和丈量等需要產生的,比如一堆蘋果,為了統計,給每一個蘋果賦予代號1,2,3,4,5,6。這個時候,數字沒有大小的意義,只有區別的意義。如果有大小的意義,那麼6號蘋果就相當於6個1號蘋果。當然就荒唐了。數學是把具象的事物化為抽象的數字。然後再割裂抽象與具象之間的紐帶關係。獨立成為一門學科。然後數學就發展出了零,負數有理數,無理數,虛數等等,這些數看起來已經與自然界不搭嘎,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是不可缺失的。假如一個蘋果被咬了一口,又怎麼去抽象?這就不是數學範疇的事,是分配學的事。分配學其實就是政治學,誰來管分配,分配政策誰定,政策怎麼制定等都是政治。如果是三個蘋果兩隻雞,又怎麼抽象?那也不是數學的事,是分科學的事,也就是科學的事。因為必須把它們分開來抽象,故稱分科學,簡稱科學。
中國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就是比較純粹的形而上學,它抽象於自然,然後進行理論的演繹,它有三個基本的演繹規則,同性相吸,物極而反,三生萬物。中國人用形而上的理論去指導形而下的行為,但是割裂了與具體事物紐帶的形而上學,明顯是無依無著懸空不接地氣的東西,怎麼來指導實踐的?其實就是“取象比類”的辦法。比如中醫,中醫認為,人的病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外感風寒溼邪,內則為七情六慾所傷。人有七情六慾,這也是人的形而上。中醫先將人的五臟六腑進行分類,然後再找七情六慾與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主要是根據中醫的理論來具體的分析的,中醫上說肝主木,肝的在志為怒,心主火,在志為喜,脾主土,在志為思,肺主金,在志為憂,腎主水,在志為恐。外感風寒看起來是外來的入侵,其實還是有內在原因。外感風寒關鍵是感字,感是感應,外面的風寒與體內的風寒發生感應,感應在物理學上叫諧振。能夠發生感應還是因為七情六慾多度,貪涼就會受寒,貪爽就會受風。從根本上說,善良是健康的保證,不善是疾病的原因。由此可知,中醫是哲學指導下產生的醫術,把中醫與西醫對比,西醫把人作為物看,從這個特別的“物”上尋找形而上的“理”,從而建立起來的學說。因此中醫和西醫是分別以不同角度去尋找形而上,形成不同的理論體系。
形而上學還是一種思維模式,與之所對立的思維模式叫辯證法。作為不同的兩種思想,辯證法是否定形而上學的,形而上學卻不否定辯證法,只是否定辯證法的結論。辯證法認為形而上學是孤立,靜止,片面的去觀察事物,辯證法注重事物的聯繫,運動,對立統一。辯證法的思維模式有個致命弱點,就像是一個人要逮兩隻兔子,左顧右盼,結果一隻都逮不著。形而上學則認準一隻兔子,窮追不捨,終有所獲。當然,形而上學也有缺陷,導致死鑽牛角尖,辯證法則會搗漿糊。前面說過,形而上學是割裂了抽象與具象的紐帶,必須是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舉個例子,飛矢不動是古老的悖論,中國同樣有相同的觀點。人類長久陷在這個迷思裡,這是形而上學思維帶來的困擾,但卻無法反駁或解釋,直到六祖慧能解開了迷思。六祖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什麼意思?對運動的物體進行高速拍照,無論怎麼快,每張照片都是靜止的,只有連續不斷的觀察照片,才會動起來。之所以看到動,是因為心在動,心在指揮眼睛從一張照片移動到下一張照片。所以,動與不動,完全取決於心。當然,沒有形而上學思維的人,是不能理解慧能的。形而上學與辯證法其實左右腳的關係。老子的道德經,是形而上學與辯證法的完美結合運用。
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關係是很明顯的,形而上是主導者,形而下是從動者。形而上是事物的本真本質本性,形而下是事物的具象外表直觀。由此可見,唯物論是根本錯誤的。
看懂了嗎?物質的肉體與精神意識,誰才是形而上?當然是精神意識為形而上。
形而上是如此重要,完全可以說形而下是因為形而上而存在的。比如一件藝術品,無論是雕刻藝術還是繪畫藝術,它的形而上是什麼,首先是美,美這個形而上不需要用複雜的表達,直接就顯示出來,好的藝術品,即使沒有任何閱歷的人也能感受美。這種美來自藝術家的心裡,這個美是先存在於藝術品完成之前的。否則就不可能。也許在一些人的眼裡,馬上感受到的形而上是藝術品的經濟價值。這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小人見錢。
眾妙之門
思想是心經所描述的"受,想,行,識",也是由粒子構成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粒子在宇宙大爆炸過程中,由能量產生,世界是由粒子構成的幻影。思想和色身構成人的五蘊,"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修行,吸收般若能量,化空五蘊,進入極樂淨土。
簡單描述一下進入極樂世界實修經歷,所有物質開始失去實體形態,變成波形,般若能量進一步加強,這些波形也消失,極樂淨土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