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爲 新篇章」當歸香自岷縣來

原標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當歸香自岷縣來

甘肅日報記者 楊世智 通訊員 後斌傑

金秋時節,被譽為“中國當歸之鄉”和“千年藥鄉”的岷縣大地處處藥材飄香。

近年來,岷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扶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打造“中國藥都”的戰略部署,以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為抓手,狠抓標準化種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銷售三大關鍵環節,著力挖掘“千年藥鄉”金字招牌和道地“岷歸”優質品牌的潛力,延伸產業鏈條。2018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5萬畝,從事中藥材產業的農民從中藥材產業中獲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佔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左右,有力地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

 用道地藥材生產好藥

甘肅岷海製藥是岷縣“土生土長”的一家老製藥企業,也是“中國醫藥百強企業”之一。為了生產出好藥,這家企業堅持在藥材源頭上下功夫,不僅要化驗土壤的有機成分,還要測定光照時間的長短,甚至連怎麼採收都有要求。對此,企業負責人李建民解釋說:“用好藥材才能生產好藥。”

如今在岷縣,這樣的藥材種植要求已經普及。近年來,為了切實保護好綠色道地品牌,岷縣堅持把標準化種植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積極開展新品種引進示範、標準化種植試驗等工作,先後制定了《當歸種子》《當歸種苗》《岷歸規範化生產技術規程》等9項產業標準。同時,結合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2017年全縣共開展以“道地中藥材標準化栽培加工技術”為內容的農民技術培訓29期,培訓人員6000多人次,編印發放《中藥材標準化栽培技術》手冊和明白紙6000冊(份)。為引導廣大藥農推廣應用GAP種植技術,岷縣建成優質當歸種子基地3600畝、當歸種苗基地6500畝、當歸GAP基地5000畝、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20萬畝、並以“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組織全縣78家企業和合作社建設集中連片中藥材標準化藥源基地48個1.8萬畝,從源頭上保證了中藥材的道地品質。

為了提升藥材的附加值,岷縣還不斷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大力發展現代生物製藥產業,發展中藥配方顆粒、飲片加工、保健品和提取物生產,推進當歸等道地藥材全產業鏈開發。截至2017年底,全縣從事中藥材種植、販運、銷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532家,從事中藥材加工營銷的企業有136家,有市級以上中醫藥龍頭企業7家,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和GMP認證證書中藥製劑企業1家,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和GMP認證證書中藥飲片生產企業7家,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和GSP認證證書的藥品經營企業2家。全縣每年加工各類中藥材4萬多噸,申報備案133種膠囊、片劑、丸劑、飲片電子條形碼177個,加工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已初步形成了以標準化種植、中藥材飲片、藥片、中藥提取物、化妝品為主的產品格局。

 擦亮“金字招牌”藥銷五湖四海

“岷歸”是岷縣的“金字招牌”,除了在標準化種植和精深化加工下功夫,當地還堅持在品牌化經營和專業化銷售上做文章。

今年年初,岷縣被國家有關部門設立為“全國當歸種植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當地政府部門以此為契機,專門成立了創建領導小組,派出專業隊伍對全縣18個鄉鎮、中藥材加工企業、有關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現場指導,對當歸標準化種植、加工技術進行提升,確保“岷歸”名副其實。這些年來,依靠這樣紮實的基礎工作,岷縣先後創出了“岷縣當歸”中國馳名商標、岷縣當歸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岷縣當歸”地理標誌農產品等品牌。

岷縣還充分發揮“隴上旱碼頭”的交通區位優勢和“千年藥鄉”的產業基礎優勢,一方面在全縣建成“中國當歸城”和梅川中藥材市場兩個專業市場和18個鄉鎮的產地交易市場,吸引省內外客商前來交易,努力將岷縣建設成國內知名專業藥材市場。另一方面動員當地藥材企業“走出去”,在全國開設“窗口”,進一步打響“千年藥鄉”品牌。目前,岷縣已成了省內宕昌、臨潭、卓尼、漳縣、渭源等地客商的集中地,而安徽亳州、廣西玉林、四川成都、湖北安國、湖南廉橋等全國各大藥市客商常駐岷縣的達280多家、流動客商650多家。同時,岷海製藥、順興和等本土企業及加工營銷大戶也在安徽亳州、成都荷花池、廣州清平等全國知名藥市設立營銷窗口40多個,共建成中藥材倉儲庫15萬多平方米,靜態倉儲能力達15萬噸,中藥材年庫存量達到10萬噸。

目前,岷縣道地藥材特別是“岷歸”不僅在全國中藥材市場“名聲”響亮,還遠銷東南亞、港澳臺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