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兰州拉面,改革开放的“烹小鲜”

最近,兰州拉面漂洋过海,在千里之外的非洲大陆成为“网红”的新闻,惹人眼球。

“中国80后将兰州拉面店开到非洲,总统女儿曾光顾”——故事说的是一名甘肃80后小伙刘勇,在一年前来到内罗毕,开办了第一家中国兰州牛肉面馆,迅速爆红当地华人华侨圈;开业两个月,他和面馆就登上了新华社和当地媒体的版面,被称为“一碗面轰动一座城”。毫不夸张地说,“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兰州拉面,正是当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微观注脚。

“走出去”,对于40年前的兰州拉面来说,不是不敢想,而是压根就没人去想。一名从甘肃走出去的全国著名调查记者,回忆起在几十年前撰写稿件的“初心”,竟是可以多吃几次“两毛一碗”的兰州拉面。在那个物质匮乏、购物靠票的年代,兰州拉面虽是“心头好”,却不得不“阳春白雪”起来。据说,小孩吃面、大人喝汤,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兰州面馆的一景。吃碗面就算是打打牙祭、改善生活,这样的滋味,恐怕是现在年轻人无法体会的。

一切的改变,要从40年前那场春潮涌动的改革开放说起。就像一团火焰在灶膛中迸发出炙热的火焰一般,改革开放的印记,也可从一碗兰州拉面中管窥三味。不管是食材的极大丰富,还是烹调方法的日新月异,不管是个人迁徙的脉络轨迹,还是门店铺陈的大张旗鼓……改革开放,不仅满足于人们对兰州拉面的味蕾需求,到现在,更是把这门“别无分店”的手艺,插上了“民族就是世界”的翅膀,让海内知己们品尝到了“舌尖上的中国”,从而对丝绸之路那一段的甘肃乃至整个东方大国心生向往。这一份文化输出,随着包容、开放与协作的“丝路精神”走向更远方,其意义可丝毫不属于中欧班列。

兰州人都说,自己的早晨是从一碗牛肉拉面开始的。一座城,一碗面,在大小之中,改革发展的蔚然,皆在其中。现在,坐拥西北地区重要枢纽的兰州,在宝兰高铁、兰新高铁等高铁通车之后,瞬间就开吃了“逛吃逛吃”的旅程安排。早上一碗兰州拉面,中午整个西安的羊肉泡馍,晚上品尝新疆的大盘鸡,一道美食地图的“大满贯”,述说出人们在改革开放之后,对于生活品质更高要求的整体期盼。兰州拉面在国民期盼中,不仅仅是一个引子,它不仅丰富了中国人餐桌上味道,更带出久远的乡愁,让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碗兰州拉面从拉制到煮熟上桌,看似不到两分钟时间,但其背后却有着很深的门道。一场改革,从四十年前开始破冰前行,在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和智慧下,完成了“后来者”到“引领者”的超越。一个是城市主食,一个是宏观叙事,两者能够完成辩证的统一,却也丝毫不为违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作为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它最能满足于这里的人们关于幸福生活的所有想象,唇齿留香和抓心暖胃之间,是改革开放40年之后,经过时间淘洗而留下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对于此,人们深以为然。

兰州拉面,正是像改革开放的“烹小鲜”。“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前行的脚印,总会烙印在时光的记忆里。且看,2007年兰州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节,2010年成功注册“兰州牛肉拉面”商标,2010年7月,中国烹饪协会将兰州命名为“中国牛肉面之乡”;2016年,兰州清汤牛肉面制作技艺成功入选首批兰州“非遗”项目。2018年,中国兰州牛肉拉面官方认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在时间所交错的纵横轴上,兰州拉面亦步亦趋,走着属于自己的步伐与节奏。在其中,可以感知一碗面条的升腾萦绕,更可看见一个国家的砥砺前行。(大陇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