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

谈谈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小说,是没有现实主义作品的。所谓现实主义,是今天的人,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待而得到的看法。

中国古代小说,总是披着浪漫主义的外衣,包括古代文艺。即使一些悲剧性的故事,也以浪漫主义来包装。例如,孟姜女哭夫,竟然哭倒了长城;窦娥死后,立马下起了六月雪。梁祝这一爱情悲剧,最后以化蝶而得到永恒。对于戏曲,搬上戏曲舞台的,往往是小说中最浪漫的部分。

中国的读者,也是倾向于浪漫主义。中国社会,不强调个体,作为个体的人,往往受缚于各种社会约束和对集体的无条件服从。因此,中国的读者,往往偏向于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喜欢大团圆的结局。这种倾向,也在影响读者对小说的理解。

谈谈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

如果看腰斩版的水浒,会觉得非常浪漫主义。英雄好汉们得胜而归,忠义堂排定座次,似乎是一个理想的天堂。但是,看全本的就不一样。好汉们的悲剧结局,把读者从浪漫主义氛围中拉出,促使读者去思考现实。但大多数的读者,还是乐衷于好汉的理想天堂,而不希望好汉们一个个悲催地陨没。

水浒并不是真正的现代意义的现实主义,只是古代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真相隐藏在迷雾中,促动的,是读者的思考。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小说的真实含义,是无法把握的。

西游,也有一个浪漫主义的高潮,就是孙猴大闹天宫,得胜而归。此后发生的一切,渐渐离开浪漫主义。这种写法,也掩盖了真实。读者在浪漫主义的引导下,往往忽略了具有现实性的一面。三国,也具有类似的结构。当小说进行到一半左右,对刘备一方的神化包装,越来越难以为继。其实,最后部分的蜀国一方,非常难看,作者勉强将狗屎包装成狗粮。

谈谈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

西游,也有一个浪漫主义的高潮,就是孙猴大闹天宫,得胜而归。此后发生的一切,渐渐离开浪漫主义。这种写法,也掩盖了真实。读者在浪漫主义的引导下,往往忽略了具有现实性的一面。三国,也具有类似的结构。当小说进行到一半左右,对刘备一方的神化包装,越来越难以为继。其实,最后部分的蜀国一方,非常难看,作者勉强将狗屎包装成狗粮。

红楼,是另外一种浪漫主义。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让读者不忍离去,不愿看到它的没落。小说的后半段的悲剧性剧情,更加强化了大观园的理想色彩。在这一心理支配下,狗尾续貂的看法,也是正常。

红楼的曾经无限风光,在于其中的浪漫主义。清朝的封建士大夫,热衷于阅读和探讨红楼,有所谓“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说。

那个时代,封建道统严重束缚着人们,士大夫更是如此。个人婚姻,是长辈安排的;女人们,以无才为德。而红楼却营造了一个与此相反的理想世界。女子们,走上前台,管理着贾家这么一个小社会。女子们,可以和男子们交流,而没有封建道统的强烈限制。女子们,都有比较好的教育,能与男子们很好的进行思想交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封建时代的指定婚姻,以及妇女基本没有接受教育,以及妇女出了家庭,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较,使得封建士大夫,在夫妻之间是缺少共同语言的。而书中的宝玉,不仅有一个互相倾心的林黛玉,更有众多可以交谈和沟通的不同性格的女子。

这些,对于深受封建道统束缚的士大夫来说,是多么大的心理震动。为之掬一把泪,为之动一回情。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当时的轰动了。今天,社会早已不是当时的社会,因此,今天不会为之轰动,读者也越来越少。随着一些封建时代过来的老古董的逝去,红学也在迅速衰微。

其实不应该有红学,红楼也不应该列入四大。因为封建时代已经基本远去,现代社会正在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