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金剛經》中「受持讀誦」的四個含義

南懷瑾老師:《金剛經》中“受持讀誦”的四個含義

《金剛經》中“受持讀誦”的四個含義

本文摘錄自 《金剛經說什麼》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佈施。】

他告訴須菩提說,我們這個世界上,這個娑婆世界的南贍部洲,中間有一個須彌山,勉強用喜馬拉雅山比作須彌山;究竟喜馬拉雅山是不是須彌山,老實講到現在還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不能夠貿然斷定。把佛經上說的須彌山解釋為喜馬拉雅山,是近幾十年研究佛學的假設肯定,這個假設的肯定很有問題,不能隨便相信。

打一個比喻來說,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大的山,稱它為須彌山,其它三千大千世界,都有一箇中心的大山,所以有很多的須彌山。“如是等七寶聚”,這個“等”不要認為是把七寶佈施了,把須彌山也佈施了;須彌山佈施給人沒有用,房子裡裝不下來,這個“等”是作比喻,等於須彌山那麼大的財富,七寶、珍珠、鑽石,集起來佈施,這是一個譬喻。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拿那麼多的東西來佈施,當然這個人的福報很大。在前面第十三品已經講過,這裡又重複強調法施的重要。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功利的思想,功利的目的去求的。人真要希望功利,花小本錢,得大利益,首先必須要行一切善。現在說這個人很行善,拿須彌山那麼多的七寶佈施了,縱然不求福德,福報自然也很大,這是一定的,這個問題就不要說了。

現在他拿這個譬喻來強調,他說假定有一個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此”是專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因為般若波羅蜜的經典很多,《大般若波羅蜜經》,就是《大般若經》,另外還有《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這種波羅蜜,那種波羅蜜,走的路線不同,都是講智慧成就。現在本經上講“此”,是專指《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一本經。假使有人以這本經的道理,不論是全部的意義,或者只有四句偈等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那個福報比須彌山一樣多的七寶佈施,可就大太多了。

這裡我們再度提起大家注意,“受持讀誦”有四個含義。接受了,光是接受了不算數,還要領受在心,在自己心理行為中起作用,更要心有所得。

我們諸位學佛研究《金剛經》,如果懂了這個空,平常碰到事情的時候,有沒有領受於心?你說現在你還蠻舒服的,有點領受,那是沒有碰到事啊!一碰到事,像被人打一耳光,罵你一句話,或者把你的錢盜了,或者現在就要到醫院開刀了,下一個鐘頭活不活還不知道,這個時候看你空不空!如果說空得了,那是真金剛了,你真能夠受用了。

受還不行,必須能持,以此來修持。持者,等於拿一個柺棍,拿個手杖,永遠靠著它走路,牢牢抓住,這個境界才不會動搖。就算現在去開刀,說不定麻醉回不來了,但此心這個定境仍保持著,這就是受持。讀是看書,或輕聲讀過去,誦是要念出來,高聲朗誦。現在年輕人只是看書,看書卻不容易背得來。我們舊式的教育,是要背書的,背是沒有用腦筋的,唱戲一樣,等於進到阿賴耶識,不要用腦筋,隨時背來了。所以

《金剛經》讀了還要朗誦,有所體會,就是受持讀誦,四個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