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第一大門午門,宮廷劇中常聽到的午門斬首,原來是誤傳

午門是紫禁城的第一道大門,也是紫禁城的正門。在明清宮廷劇中,常常有這樣的片端,某位大臣犯了錯,朝堂之上,皇帝盛怒,大喝一聲:“推出午門斬首”。大臣一邊大喊:”皇帝饒命“,一邊就被拖出宮門。在戲曲小說中,推出午門斬首,也是一句常見的臺詞。午門矗立在紫禁城中軸線的開端,午門前有寬闊的廣場,這裡曾經是斬首犯人的地方嗎?

紫禁城第一大門午門,宮廷劇中常聽到的午門斬首,原來是誤傳

其實推出午門斬首這件事情,應該是不存在的。專家推斷,此是個誤傳,應該是推出午門行刑。由這個行刑誤傳成了斬首。當然作為午門來講,這是皇家的第一道門,不可能在這斬首啊。所以明代斬首的地點是在西市,清朝就到了菜市口。

紫禁城第一大門午門,宮廷劇中常聽到的午門斬首,原來是誤傳

午門作為紫禁城的正門,雄偉高大,它由墩臺和城樓兩部分構成。平面呈凹字形,凹字臺墩上,是五座脊微翹的樓閣,形似展翅的鳳凰,所以民間也把這裡叫做”五鳳樓“。午門斬首是藝術作品的演繹,在歷史上並沒有真正發生過。但是在午門前,確實鬧出過事情。因為這裡有過一種特殊的刑罰叫廷杖。午門前廷杖最著名的故事,發生在明朝正德年間。這一天朝堂之上,興致勃勃的正德皇帝突然宣佈,他有一個新的決定。大臣們一聽,暗叫不好,他們紛紛擔心,這位小皇帝又有了什麼不靠譜的想法?

紫禁城第一大門午門,宮廷劇中常聽到的午門斬首,原來是誤傳

原來明朝的正德皇帝,15歲繼位,他生性頑劣。身為皇帝,常常表現出怪誕的舉動,令人瞠目結舌。正德九年正月十六,宮中元宵節放煙花,不慎失火,殃及宮中重地乾清宮。眼見著火勢越來越大,正德皇帝卻很開心,他站在遠處慢慢欣賞。並讚歎道:”好一棚大煙花呀“。正德皇帝對朝堂不感興趣,他喜歡打仗,自封威武大將軍。常常在宮廷裡操練士兵,他穿著鎧甲,親自帶領士兵操練。最多時操練的士兵,達到萬人以上。呼喊聲在紫禁城九門外面都能聽到。史書稱,明朝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276年來最能胡鬧的皇帝。相傳,清朝時期如果皇子們讀書不認真,就會被師傅訓斥一聲,你想學朱厚照嗎?那麼這一次正德皇帝又有了什麼新主意呢?

紫禁城第一大門午門,宮廷劇中常聽到的午門斬首,原來是誤傳

原來,正德皇帝想要南巡,名義上說要考察民情,實際上就是想遊山玩水,再借機尋些江南女子。大臣們自然不同意,當面阻止。不僅如此,大臣們還紛紛上書勸諫。翰林院的舒芬是一位狀元,負責修書,是一個大膽直言的人。上書勸諫,言辭激烈。正德皇帝很生氣,罰舒芬在午門前跪了五天五夜。大臣們見皇帝不但不聽勸,反而懲罰覲見的官員,內閣大學士集體辭職。正德皇帝見事鬧大了,才勉強妥協。

紫禁城第一大門午門,宮廷劇中常聽到的午門斬首,原來是誤傳

但是眼見著阻力重重,看來想南巡的願望,是實現不了了。正德皇帝越想越生氣,他便下令,將舒芬等勸諫的大臣,全部拉到午門外廷杖。廷杖是明代獨有的一個刑罰,俗話說就是用棍子打屁股。明朝行刑有兩個朝代最嚴重,一個朝代是正德,一個朝代是嘉靖。嘉靖時候也出過這個事情,嘉靖想要太監代表他去祭太廟。結果有官員提議這樣做是不可以的,惹惱了他,他下令把官員拉出去打80棍。不僅打80棍,皇帝本人還坐在文華殿,去隨時瞭解打的情況。這80棍,中間打折了三根棍子,把官員都打死了,嘉靖皇帝還不解氣呢。

紫禁城第一大門午門,宮廷劇中常聽到的午門斬首,原來是誤傳

廷杖通常在午門外,中央御道的東側進行。軍士一邊吆喝,一邊輪流執杖施刑,每打五下換一個人再打。廷杖分用心打和著實打兩種,如果監刑官腳尖張開,那麼就是用心打,可能會導致殘廢。如果監刑官腳尖閉合,那麼就是著實打,受刑的大臣就肯定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