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禧攻略》中看古代“智慧”消防

偶然的大火有其必“燃”性

《延禧攻略》自开播以来热搜话题不断,受到观众强烈追捧。据资深戏迷的观影随感记录:剧中多次发生“走水”事件,每一次“走水”都暗藏巨大的情节包袱。就好像剧情高潮的调节器。最虐人心的是富察皇后新出生的孩子在大年除夕夜被大火吞噬,成了压垮富察皇后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其从高处一跃而下,香消玉损。

从《延禧攻略》中看古代“智慧”消防

来自《延禧攻略》视频截图

就像每一场宫斗剧里都有个“飞扬跋扈”的狠角色一样,也都需要一场转折剧情发展的大火。而这样的大火背后总藏匿着千万般阴谋诡计,纵有各种理由编织成的“疏忽”,终究不过是一场久经设计的“人祸”。通过对剧情的复盘,我们发现几个引起“走水”悲剧发生的安全隐患:

1. 使用了掺加杂质的燃碳,产生四溅的火花。——可燃物管理漏洞

2. 覆盖炭盆的顶端盖子、细网没有盖严。——防火设施管理漏洞

3. 吉祥缸中用于灭火的水由于低温,无法提取。——灭火设施管理漏洞

4. 守值人员在除夕夜放松警惕,没有及时发现灾情。——安全意识管理漏洞

每个漏洞都分分钟在收割“人命”,在排除剧情需要的前提下,一次看上去偶然的大火,实质上是累积的消防安全漏洞集中爆发的必然。这偶然中的必然便是催生悲剧的最佳“导火索”。

那么古人真如剧中所表现一样吗?面对大火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大火吞噬自己所熟知的一切吗?

古人的“智慧”消防

大约一百万年前,人类已经掌握使用火的方法,火的使用让人类迅速进化。人类一方面崇拜火给予的光明和热量,另一方面也惧怕火不受控制和带来的毁灭。人类在近百万年的生产生活中,找寻与火共处的平衡。

智慧一: 建立恫吓安全宣传体系。类似“玩火尿炕”这种低级警告如今还会出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而更为高级的是作家撰写的志怪小说和宗教信仰给出的轮回描摹。如《西游记》中,孙悟空打翻太上老君的八卦炼丹炉,形成的火焰山,百里之内群峦喷火,寸草不生。又如宗教信仰中阐述的“地狱”之中遍布“吃人灵魂的邪火”。抑或古人们朴素地把火理解为“上天”的某位神明,加以膜拜。用特殊的仪式性来固化用火的流程,用特殊乃至恐怖的图腾来警醒自己随时注意火的毁灭性。这些都是用极具浪漫主义的智慧来提高人们自己的安全意识,强调火易成灾的事实,刻画人们心中不能“玩火”的红线。

从《延禧攻略》中看古代“智慧”消防

智慧二:建立消防制度、队伍体系。“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从我国宋朝开始出现了最早意义的专职消防队,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防火监督”,而有记录的具有消防功能的部门(或社会职位)向上可追溯到周朝“司煊、司耀”。直至1902年,清朝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救火会便交由我国监管,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这便是我国第一支消防警察队。这些都是用封建律法形式建立起的硬性管理办法、管理措施、管理手段。

从《延禧攻略》中看古代“智慧”消防

智慧三:建立消防器物研发体系。从最早的提拉木桶舀水灭火到牛皮包裹的水囊、水弹再到压缩喷射的“水龙”,都充满了最朴素的实用主义风格。针对具体的火灾情况和周边的建筑特点相应的消防器材,是中国先民最具消防智慧的体现。

从《延禧攻略》中看古代“智慧”消防

水龙是由一个椭圆形大木桶、两个紫铜活塞缸以及一根横木杆组成,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用压力将水从输水带中喷出。

现代智慧消防建设号角吹响

我们经过上千年的经验积累,逐步脱离了初期的蒙昧。借助历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知识红利,获得了更多控制“火”的能力。而古人的朴素消防理念、消防精神却始终根植于心,并演化出类似“水火相克、阴阳相生”等伟大的哲学思考。

现代智慧消防建设中添加物联模块的“城市化远程监控系统”拓展了我们监测火情的视听范围、“自动报警灭火系统”提前了我们现场救援的时间、“智能装备管理系统”融合人与装备状态信息,达到“人剑合一”的效果。……

今天,亿江科技以“消防物联网”作为业务根基和优先发展方向,以自主研发出的“AMOS”技术架构为基础,并以此搭建起有利于行业赋能、赋值、赋智的“AMOS+物联数据管理平台”。——精准帮助行业建立消防物联快速统一接入体系、建立消防法规标准的数字化规则体系和建立行业消防经验的积累体系,帮助其实现消防物联过程的“接入标准化、法规数字化、经验智能化”,实现各行业价值提升。

从《延禧攻略》中看古代“智慧”消防

昨日已成过去,今天便是未来。以古人朴素之心,继往且开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